中国国旗的演变一、清朝的国旗国旗是国家的标志。
但是,在1 9 0 0 年以前,我国还不曾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旗。
依照十九世纪的海上国际惯例,商船需悬挂国旗方能进行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
因为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悬挂外国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误解,加之语言不通、观念不同,这种误解往往酿成事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的亚罗号事件,就是因为一艘中国商船悬挂英国国旗,引发误会和纠纷,最终演变为外交事件。
亚罗号事件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和一些商人建议清政府“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尊用”。
然而清政府后来仅在《华商买用洋商火轮夹板等项船只章程》中规定,禁止中国商船悬挂外国旗。
清政府并未设计本国旗帜,更谈不上设计国旗。
就这样,国旗的事情就拖了下来。
清政府此时忙着剿灭太平天国,急需有力的水上打击力量。
西方列强纷纷提出派军舰“助剿”,并建议清政府购买船炮。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和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很快订购了7艘舰船组成“英中联合海军舰队”,阿思本还招募了600名海军官兵,派到各舰任职。
为了使兵船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船只,李泰国和阿思本为船队设计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国——长方形,绿底,黄色对角线交叉,中心嵌黄龙图案。
李泰国解释说:“之所以选用绿色乃其罕为欧洲列强采用,故不致与任何其他国家之旗帜混淆。
”最终因舰队指挥权的问题,阿思本舰队胎死腹中,那个中西合璧的绿底“龙旗”也不了了之。
一场误会催生“中国旗式”在否决了阿思本舰队的同时,清政府也认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舰队,并且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志。
但是,催生中国第一面国旗却是因为一次事故。
1862年,在湖北境内的长江江面上,中国兵船与英国海军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志,英国海军拒绝承认其为中国兵船,清政府面对自己完全陌生的国际惯例吃了个哑巴亏。
这次事件发生后,恭亲王奕訢写道:“适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与我兵勇斗殴,焚毁兵船等事,屡向理论,而该国词穷,则以不能识别强辩,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队维之一法。
”同时,法国公使哥士耆也向奕訢提及外国船只通常会悬挂船旗,中国方面应当仿行。
随后奕訢联系时任两江总督、督办四省军务的曾国藩询问悬挂龙旗事宜,曾国藩随即复信:“各处师船,仿照外国竖立旗号之例,概用黄色龙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动,且于行军无碍。
嗣后除各营旗帜照常竖立外,应分饬各营另添龙旗一面,拟用三角尖旗,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黄色龙旗传统上在清朝军旗中起统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奕訢在最初的提议中,建议船旗的方案为“黄色龙旗”。
曾国藩考虑到方形龙旗与八旗中正黄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
奕訢和曾国藩的折子递上去之后,总理衙门又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与李泰国设计相仿的黄龙旗。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并委托总理衙门发表照会:“希即行知贵国各路水师及各船只。
嗣后遇有前项黄龙旗帜,即系中国官船,应照外国之例,不准擅动。
倘有移动,即照犯禁办理。
”之后,中国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并以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1872年,总理衙门扩大了三角黄龙旗的使用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样式规范。
1872年12月3日的《申报》上曾刊登对三角形黄龙旗的说明:北京总理衙门照会各西国官员,谓中国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黄,中画龙,用蓝色。
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关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标认识。
随后在一些外交场合和博览会中政府使团和外国机构有时也会用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代国旗。
然而这面三角形黄龙旗仅被称呼为“中国旗式”,在使用时“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
三角旗变长方形1881年9月,北洋水师从英国订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形。
同时,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
他上奏慈禧太后:“今中国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崇体制。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
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黄龙旗旗式一律照长方,照旧用正黄色羽纱制造。
旗中青色飞龙,仍用羽纱照旧制镶嵌,龙头向上,五爪。
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并“照会东西洋各国一体知照”。
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确定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
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面正式的国旗。
为什么清帝国要采用“黄龙旗”为国旗呢?这是因为在封建意识占统治地位的清王朝,中国传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说颇为盛行,上层统治者更迷信这一套。
按照“五行”说,中央属土,系黄色。
满族人把黄色当作代表色。
而龙,在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至高无上的神圣之物,把它当作皇帝的象征。
封建专制时代,“朕即国家”。
所以,在清朝贵族看来,这面黄龙旗是最能代表大清帝国的了。
二、中华民国的国旗中华民国使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系。
中华民国国旗的前身是孙中山早期革命的朋友,资产阶级革命家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
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计划发动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基地。
他们以陆皓东所创制的“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准备起义。
最后起义因计划泄露而失败,陆皓东等人殉难,孙中山先生则被迫亡命海外。
此后,“青天白日旗”在多次革命党发动的起义中被使用过。
但此旗之正确图案从未有统一规定,以致旗上所排列的叉和光多寡不一,缝制者经常无所适从,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叉光解释为代表天干地支之数,故定叉光数为十二,以代十二时辰。
1906年冬,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干部会议,编纂革命方略,当讨论中华民国国旗形式时,意见纷歧,竟有下列五种不同的主张:1用十八星旗,代表十八省,黄色象征黄帝子孙,红底象征铁血主义(孙武达峰提议)。
2.、用红、黄、蓝、白、黑之五色旗,以顺应中国历史习惯,且含五族共和之义(宋教仁、陈其美主张)。
3、用井字旗,井字旗一是寓意传统耕田制,二是寓意天下九州。
(黄兴、廖仲恺主张)。
4、用金瓜钺斧旗,以发扬汉族之精神。
5、孙中山先生坚持以青天白日二色旗,再加上红色底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以纪念陆皓东及兴中会诸烈士流血献身之精神。
当时大家争论激烈,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并未在会议中被通过,但之后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多次起义,如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钦州防城、广西镇南关、云南河口、广州新军及黄花冈之役等等,都是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来号召。
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先生再度主张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南京临时参议院却议定五色旗为国旗,并将青天白日旗定为海军军旗,十八星旗定为陆军军旗。
但孙中山先生仍坚认五色旗为国旗不妥,于是在同年元月十二日咨覆参议院,申明其反对之理由:1、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旗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
2、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
3、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因此力主应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他指出,“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
武汉之旗(用内外十八省之徽志),以之为全国之首义尚矣;苏浙之旗(用五色之徽志),以之克复南京;而天日之旗,则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南方起义者十余年。
自乙未年陆皓东身殉此旗后,如黄冈、防城、镇南关、河口,最近如民国纪元前二年广东新军之反正,倪映典等流血,前一年广东城之起义,七十二人之流血,皆以此旗。
南洋美洲各埠华侨同情于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总认为民国之旗。
至于取义,则武汉多有极正大之主张,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着于赤帜,亦为三色,其主张之理由尚多。
”尽管如此,孙中山的主张仍并未被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接受。
不久,袁世凯称帝窃国,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展开讨袁行动。
在中华革命党的《革命方略》中,孙中山再度规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的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军旗,但此旗始终没有机会飘扬在神州上空,直到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护法运动期间,再度努力终于促使护法军政府同意“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的国旗。
可是这面旗帜的命运却随陈炯明叛变而下旗。
1923年陈炯明叛变败走,孙中山先生自上海重返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凡孙中山先生所到之处皆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但其它各地仍悬挂五色旗。
一直到1928年12月,东北张学良通电易帜,归顺中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这时,除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外,中国的每一寸领土才同时飘扬着这面得来不易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黄色五星象征在红色大地上显出光明。
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四、历史上还出现的其他政权旗帜:1915.10.22-1916.3.22的中华帝国旗1931.9.18-1932.3.9 满洲国国旗满洲国国旗福建的中华共和国旗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先以中央执行委员会旗代国旗,后改以中共红军新军旗作国旗用。
1932.9.3-1934.10.15中华苏维埃国旗苏区国旗1939-1940年的伪民国政府旗(梁鸿志时期的旗帜。
)1940~1945年南京汪精卫政权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