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 四川省新津中学 高一4月月考(入学)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 四川省新津中学 高一4月月考(入学)历史试题

新津中学高一下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2*24=48分)1.《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祀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黍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

”这说明商周时期( )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小农经济的盛行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2.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3.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这说明( )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4.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说明宋朝( )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

6.明清时期实行闭关和海禁政策,但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仍在世界贸易中有举足轻重地位。

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遍及世界各地,全世界生产的白银大半流入中国。

这说明当时( )A.闭关和海禁政策实际上没有实施 B.官方朝贡贸易取代私商主体地位C.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市场的繁荣 D.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7.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8.右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业危机的爆发B.传统商路被断绝C.美洲被发现开发D.商业革命的发生9.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导致金价下跌,货币贬值,由此引起西欧经济、政治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价格革命”。

这里的“革命”(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C.加速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0.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但它们的地位随后却被荷兰取代,17世纪被称为“兰世纪”,但荷兰的地位后来被英国取代,这说明( )A.经济体制是衡量国家是否先进的基本依据B.军事实力是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C.英国的经济代表了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趋势D.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11.下图是东西方两幅航海的地图,以下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郑和船队航海示意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A.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其历史活动的政治经济目的基本相同C.呈现的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D.都引发和促成了东西方的社会转型12.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冲击了洋务企业的运作C.反映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D.反映了中外的平等共处14.以下是1895—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470多13000 75 1625A.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15.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

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

币制改革的施行( )A.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 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C.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D.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16.刘国良在《中国工业史·近代卷》中指出:1937年,重工业资本在工业中只占9.2%,工厂数占18.5%。

到了1942年,重工业资本在国统区工业中则占78.86%,工人占48.69%,动力设备占81.85%。

导致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借鉴苏联的模式 B.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C.国统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17.1948年8月,某人写到“沪上抢购之风,日益如炽,所有日用百货,各店都抢购一空,……本公司半日之间货已购空。

”导致此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侵略导致社会经济崩溃 B.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美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和捐税负担18.晚清民国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而评价女性“美丽”的标准也不断演化。

下表反映了( )时间美丽女性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才华横溢的女人1930-1939年穿着时髦的名媛1940-1949年投身政治的名女人AC.女子开始关心国家命运 D.社会价值风尚发生变化19.下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 )A.欧美电影在中国已丧失了市场 B.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C.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20.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

以上做法( )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 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21.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

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

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

这一变化( )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C.导致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22.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23.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

这一景象(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24.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二、材料阅读(52分)25.(20分)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材料二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长速度己经明显落后于人口膨胀规模,形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

在农具、耕作技术等坏节上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过于富余的劳动力导致牛耕普反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

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材料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难以突破小农经济制约的原因。

(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7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

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

……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

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积极的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