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I)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2.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这种局面客观上( )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 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3.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表3所示。
这些政策(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4.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
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5.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
图文信息说明的是( )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6.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 )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7.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这说明( )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8.唐前期的户籍内容十分详细,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还记载了占有的土地数量和土地位置,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
唐代中后期,户籍内容趋于简化、松弛,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于各地。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对统治者影响增强 B.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安史之乱后人口的大量减少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9.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0.表1是宋代书院及宰相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宋代书院分布情况(单位:个)地区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数量 3 4 11 29 20 17表1从中可以得出,宋代( )A.科举录取人数南北差距明显 B.思想文化的地域性色彩突出C.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地位优势渐失 D.南方地区在学术领域占据统治地位11.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重视水利灌溉事业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12.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A.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杠 B.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C.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D.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13.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卡片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卡片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卡片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卡片4:《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1个 B.2个 C.3个 D.4个14.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据此可知,周恩来(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5.《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16.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目的是( )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 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 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17.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
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 )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 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18.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右边示意图。
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19.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北约行动要遵守联合国宪章规定,“避免采用不合联合国宗旨之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北约只有受到武装攻击时,才可行使自卫权力,并且“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1991年,北约《联盟新战略概念》重申上述原则,同时也提出北约要“在和平、危机和战争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可以“提供军队去执行联合国使命来促进全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政治渗透 B.北约沦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C.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D.北约已转变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20.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源 B.“铁幕演说”的内容C.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D.马歇尔计划的背景21.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有新突破。
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
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A.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C.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 D.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22.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告诉白宫幕僚:“我们离核战争已经不远了”。
10月24日,美军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海上隔离和封锁正式启动。
同时,美军进入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向苏联全面核攻击。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德国分裂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23.姜宪明、何苗的《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xx年):“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
”下列关于“政治军事领域”联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剧了美苏矛盾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引发了美苏冷战 D.导致了朝鲜分裂24.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材料反映了( )A.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对手 B.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世界由两极格局转为多极格局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25.某同学看到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有:两极格局、非集团、亚非拉国家。
该论文主要论述的可能是( )A.北约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26.1964年1月,戴高乐不顾美国的抗议,在外交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解释说这只是“承认世界现状”。
并且,他在东南亚也发起挑战,而当时美国正在干涉越南。
这表明( ) A.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法国企图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C.欧洲正在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 D.欧共体形成挑战了美国的地位27.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
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
对此解读正确的(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28.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
下列对该法颁布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①“九二并识”达成②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脚步加快③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9.建国以来三部法律表中三部法律文献的制定( )A.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完备 B.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C.宣告人大立法工作完成 D.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30.“6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
”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是统一战线性质组织 B.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C.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31.xx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
这反映了( )A.两岸“三通”终于变成现实 B.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C.两岸经济交流促进人员往来 D.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32.新中国出席的某次国际会议最终达成了“十项原则”,其中特别强调“一切国家都有权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自由的选择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他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