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解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28题,每小题2分,合计56分)1.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D. 生产资料投入很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工具的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适时耕作和因时因土耕作,并未体现耕作技术的进步;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不只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还有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明清东南沿海一带城镇郊区的农民,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约占全国9/10,泉州一代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在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

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明清某些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B. 明清开埠通商刺激了农民商品化经营C. 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D. 明清经济作物构成了国家赋税的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增多,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故A正确;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B错误;烟草是由美洲传入我国的,材料反映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不能说明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赋税的来源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联系所学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3.读下表据此可知A. 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B. 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 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B与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关系不大,排除;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开封,C错误,排除。

4.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

这一议论反映了A. 农本思想被否定B. 重商主义盛行C. 传统义利观废弛D. 抑商观念削弱【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D项正确。

5.古人在形容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漆器时说:“一杯圈用百人力,一屏风就万人功”。

这主要说明官营手工业A. 生产由官府垄断B. 标准极高不计成本C. 产品到市场销售D. 管理严格技术保密【答案】B【解析】【详解】“一杯圈用百人力,一屏风就万人功”说明漆器的制作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官营手工业标准极高,生产不计成本,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销售,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杯圈用百人力,一屏风就万人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

”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

”可得出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而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

故B项正确;盐铁收益主要归国家,且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CD项。

7.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材料可用来佐证A. 东京汴梁成为了国际大都市B. 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C. 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 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可知,宋朝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向农村扩散”“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排除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联系所学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8.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主要表现有: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城镇商业呈现繁荣,①②③正确,故选A;闭关锁国政策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现象,④排除,故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联系所学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

9.下列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该表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商税(万贯)农业税:商税至道三年(997年)2408.1 1567.3 60:40天禧五年(10212641.2 3874.0 40:60年)熙宁十年(10772021.3 5117.2 28:72A. 商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 纸币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流通货币C. 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监管D. 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看出,商业税逐渐超过了农业税,说明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纸币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排除C;材料与边境战争无关,排除D。

10.《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盜。

”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A. 破坏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B.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盜。

”可以得出,所述为海禁政策的实施,破坏了经济发展,无法维持生计的沿海居民转为盗贼,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故C不正确;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1.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 【解析】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A与史实不符。

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无关。

D说法与史实不符。

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

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这样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题中所阐释的现象。

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

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

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市场各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

12.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一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产生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B. 新航路开辟C. 黑奴贸易开始D. 工业革命发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西班牙人通过海路沟通菲律宾马尼拉和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结合“1565年”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因为当时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专指当时中国政府从海路向西的探索,与西班牙的航海贸易无关;C选项错误,黑奴贸易发生于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与亚洲特别是中国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

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 西班牙人养成了奢靡的不良C. 金银未在本国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对外殖民掠夺与扩张中获取大量黄金用以满足封建统治者享乐需要,并未用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造成大量黄金流失外债高筑的局面,故C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B项,题干现象不能说明西班牙的整体的奢靡社会风气,排除.D项,荷兰崛起于17世纪,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