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总第57期) 2007年3月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 nal o f Shanx i R adio&T V U niv ersityN o.2M ar.2007《老人与海》的悲剧精神解读□徐艳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悲剧精神,即意识到人生苦痛而又不断抗争的精神。
《老人与海》通过老人在海上的艰难历程,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人——生存的种种困惑;同时也向我们昭示了面对生存的困惑,我们应该运用悲剧精神重新启动整个世界,从而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存在;悲剧;超脱;悲剧精神中图分类号:I20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50(2007)02—0070—02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为我们描述了一部悲剧所能揭示的最大内涵:悲剧精神——意识到人生苦难而又要不断抗争的精神。
它来源于内容多为描写古代神话、英雄传记的古希腊悲剧,如杀父娶母的俄底普斯、复仇身亡的哈姆雷特……当时的悲剧结局虽然令人震撼,但剧中所深含的内蕴却是媚俗的喜剧所无法包容的,其生命力也远远超出了当时古希腊的各种文艺形式,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各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探其究竟,正是因为它高扬了一种悲剧精神。
而悲剧精神既不是一味的悲观主义,更不是一味的乐观主义,而是人们以超然的态度对生活和世界的肯定;是“对生命,甚至对生命的最古怪、最困难的问题的肯定”。
文学既然是人学,文学的根本目的便是透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图景的真实本质,那么生存所蕴含的这种悲剧精神自然成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文学主题,“并主要通过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等几层基本现实关系的颠倒、扭曲、脱节等痛切的体验表现出来”,而《老人与海》则恰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矛盾的存在,即突现了老人在存在悲剧之中的超脱——从而体现出了一种悲剧精神。
一、“他人就是地狱”萨特曾说:“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人人为近敌,‘他人就是地狱’”。
在《老人与海》中,面对老人的存在的悲剧首先就表现在老人与孤独感的抗争,也正体现了萨特的这句话。
孤独感是现代西方人关于人生体验的重要感觉体验之一。
人的孤独感首先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隔膜、无法理解与沟通。
《老人与海》通过桑提亚收稿日期:2006—11—15作者简介:徐艳莉(1982—),女(满族),吉林梅河口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哥的生活,让读者处处体验到其间所浸润的孤独感。
首先,桑提亚哥在人群中的这种孤独感,主要在于他和那些嘲笑他“背运”的芸芸众生内心的格格不入。
主人公桑提亚哥性格命运的主要特点,正如作品一开篇就介绍的那样:“他是一个孤独的老头儿”。
他唯一的亲人老伴离世了,为了避免“勾起回忆”,引发可怕的孤独感,便把老伴的照片从悬挂的墙上取下藏起来。
由于84天捕鱼一无所获,人们认为老头儿背运,很多打鱼人拿老头开玩笑,除了曼诺林那小孩子,几乎没什么人和老头儿交往。
后来“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对孩子说:‘老头儿这段时间交不上好运了’,他们吩咐孩子搭另一条小船到海里打鱼”。
可见,桑提亚哥生活在一个孤寂的世界里,在他的周围是一片漆黑,只有曼诺林给他一线光亮,但曼诺林只是个孩子,暂时未被世俗所同化,可谁又知道等到长大成人,他会不会像父母一样对待这个背运的老头儿敬而远之呢?其次,桑提亚哥的孤独感还根源于人和世界的对立。
在现代西方人看来,传统的联接人和世界的宗教根基断裂了,人和世界的关系本质由统一变成了对立。
任何个体生命向这个神秘莫测、强大无比的敌手挑战,怎么不会因势单力薄而产生孤独感呢?桑提亚哥在海上同马林鱼周旋三天三夜,尽管他捕鱼技艺高超,斗志昂扬,但还是经常觉得自己势孤力单,情不自禁地一再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在他筋疲力尽的时候,他希望鱼睡觉,这样他“也可以睡一会儿,并且梦见狮子”。
老人为什么渴望梦见狮子?除了是对自己年轻的一种缅怀外,另一层答案便是:他的内心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强烈期盼帮助、渴望力量。
但是,在这巨大的孤独的压抑下,老人并没有就此沉沦,为了摆脱并超越这种孤独,他鼓起了勇气,坚持到底。
这种・70・巨大的反抗精神给了作品以强大的悲剧精神,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人存在的积极意义。
二、个体生命的存在所孕育的悲剧精神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人的一生常与痛苦相伴,因此,人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是可悲的。
加谬用古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无穷无尽的推石上山的劳役比喻人的存在的悲剧,人竭尽生命之力去希望、去追求,而世界对他的努力不做任何回报,这种宿命的徒劳正表现了人同世界的关系的颠倒和冲突——存在本身是种悲剧。
可以说在《老人与海》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存在的悲剧从内容到形式是一以贯之的。
故事中的老人恰是我们人类或者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象征,为了生存的希望每天出海捕鱼,然而,命运对他的回报却是连续84天的徒劳,可贵的是,他从不轻言放弃,而且他还能以一种超然的审美态度去看待这些徒劳。
“他的眼睛却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的决不肯认输的”,可以说,他是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对世事早已洞穿,而他明知存在是个悲剧却又为何如此执著呢?这正是本文关键之所在,他的这种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内在的悲剧精神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悲剧精神注定了人要与现实的抗争。
在老人的内心深处蕴含着坚强不屈,不肯向命运低头、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英雄主义特质。
在他历经了84天空手而归的厄运后,他仍然坚持出海,“别的人,那些年老的渔人都用眼睛望着他,心里替他难过。
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感情流露出来,只是轻轻地讲起海流,讲起把钓丝送到海水深处……”他们为什么要讲起海流呢?这无疑是对老人的一种规劝,“老人表面上一点也不生气”,但是在其内心深处就真的没有任何的波动吗?当然有,而这种涌动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强烈的自尊心与自豪感的矛盾冲突。
一方面,对于他来说,人的一生的目标和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够在重压下和痛苦中不失体面地活下去,并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特别是对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自豪。
但另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却又迫使他冒着危险远航到罕有人至的深海去捕鱼,即使这种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叙述了桑提亚哥不屈不挠地与鲨鱼进行斗争的经历,更渲染了存在者作为英雄的悲剧。
正如人们所说,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而内心深处艰巨的矛盾冲突更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和忍受的。
正是人的这种性格使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冲突着,与明知无意义的现实抗争着,从而构成了个体悲剧精神的内核。
个体的这种悲剧还表现在:在岁月面前,人往往不肯服输,而与之搏斗到底,在此便表现为老人与岁月的抗争。
某种程度上,个体的存在过程,便是个体与岁月抗争,并在精神上不断升华的过程。
海明威本人曾说:“大海就是大海。
老人就是老人。
”是的,老人就是老人,是老人就不再年轻,即使他还存在着一颗年轻的心,而岁月不饶人,不管你怎样梦到狮子,但是你已经告别了“狮子”的时代,告别了垒球,告别了竞技场,告别了角力。
在岁月面前,人总是渺小的,你只可以怀念他,却无法控制它,也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老人在精神上超脱了悲剧的命运,得到了升华,因为他知道他的肉体是注定要走向毁灭的,但在这无意义的悲剧中老人没有就此沉沦,这就是悲剧精神。
综上可见,悲剧精神告诉我们:存在可以充满艰辛、痛苦,可以是一场悲剧,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却要充满着一种理智的乐观主义,既意识到人生苦难而又要在精神上超脱,用审美的态度对生活和世界的意义予以肯定。
人生本苦,但现实的我们可以奋进不止,用凄美、悲壮、无悔的行动为生命重塑辉煌;在痛苦中奋进,要在没有意义,充满泥泞、污浊的世界中去寻找存在的定位和人生意义。
《老人与海》正是如此这般地纵贯着立足于超脱存在的悲剧后,充满激情地创造积极向上的悲剧精神。
参考文献:[1]尼 采.瞧!这个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2]夏腊初.荒诞的彻悟与超越——《老人与海》寓意新探[J].黄冈师专学报,1998,(3).[3]萨特.存在与虚无.萨特文论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4]海明威.老人与海.海明威文集(上卷)[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5]董衡巽.海明威谈写作[M].北京:三联书店,1985.Interpreting“The Old and the Sea”Tragedy SpiritXU Yanli(Xibei Normal University,Laizhou,Gansu,730070,China)Abstract:Tr agedy spirit is the one that not only realizes the pain o f life,but also co nstantly takes a stand against it.T hough the difficult co ur se of the old m an at at sea,“The Old M an and the Sea”unfolds before us:as a human---all sorts of puzzlem ent of existence.At the sam e tim e,it makes clear to all that facing the puzzlement of survival sho uld have co ndition,and calls people to start the whole w orld w ith tragedy spirit,thus finding the value of life.Key words:existence;trag edy;surm ounting;tragedy spirit本文责编 安春娥・71・ 2007年2月徐艳莉:《老人与海》的悲剧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