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与健康
熵增原因:事件的发生自然会从低概率向高概 率发展,因此与更多微观态对应的那些宏观态, 出现的概率更大。 熵理论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和结 构开始,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方向发展。无论在地 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何种秩序,都必须以 周围环境里的更大混乱为代价。
能量既然守恒,为什么还提 出节省能源呢?
三、熵与健康的关系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处于健康状态的人体其熵通常都维 持在恒定体温下的合成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匹配的水平上。当 能量代谢过剩时,机体将产生过量的废热,若超出身体调节 功能,则会偏离健康状态,废热或导致发烧,或在维持体温 不变情况下以熵的形式残存于体内,造成体内积熵,进而也 偏离健康状态,正常情况下机体是靠热辐射、排泄废物等方 式向体外排出多余的熵的,当机体热辐射受阻或排泄受阻时, 都会导致熵流受阻而造成积熵从而形成“熵病”。
(容易) (困难)
无序 (熵高)
有序 (熵低)
较有序 (熵较低)
(容易)
无序 (熵高)
(困难)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
熵是反映一个系统宏观态所具有的微观态的数目。
◆ 宏观态与微观态
生活中我们常说到有序和无序这两个词。一副扑克牌, 按黑桃、红桃、草花、方块的顺序,而且从小到大排列,我 们说它是有序的,洗牌之后有序变成了无序。当然也可以规 定奇数牌在先,偶数牌在后,等等。
疾病可以看作是生命体短期和局部的熵增加,从而引起正 常生理功能的失调和无序,治疗则是通过各种外部力量(药物、 手术、饮食、保健等)干预机体,促进吸纳低熵、排出高熵。
● 顺应自然,把握好生命的节律
人
道法自然
天
地
天人相应,顺势而为
● 吐故纳新,形成开放生命系统 生命是倚赖负熵而生的!
1943年薛定谔(Schrodinger)在柏林三一学院讲演中 指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熵是不可逆地增加的,并趋于接 近最大值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生命体作为一个非平衡 的开放系统要摆脱死亡,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唯一的办法就 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有机体是依 赖负熵为生的。 1944年著名科学家薛定谔在其名著《生命是什么》中提 出系统避免趋于最大熵值的唯一办法是从环境中吸取负熵, 生命是倚赖负熵而生的。 新陈代谢就是有机体成功地消除当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 不产生的全部的熵,从而使其自身维持在一个稳定而又很低 的熵的水平上。
爱因斯坦(Einstein)说:熵理论对于 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
所谓熵,是表征一个系统组织结构的混乱程度, 是一个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熵是反映一个系统宏观态所具有的微观态数目 或与热力学几率有关的物理量,它是系统无序性的 量度。 了解两组概念:有序与无序;宏观态与微观态。
◆有序与无序
有序 (熵低)
中暑是一种最典型的熵病。闷热的酷署天,由于环境温 度高,湿度大,身体放不出热,使机体几乎向绝热状态逼近, 结果体内积熵过多而引起身体机能的严重失常。
感冒源于运动或劳累过度,身体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大 量废热,如能迅速排除,人就相安无事。但如此时或吹风、 或着凉,皮肤感到过凉,此处传到大脑的调温中心,进行调 温以暖皮肤,并下令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阻止身体散热,这样 体内原有的积熵排不出,还进一步产生积熵,以致积熵过剩, 因此人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开始混乱,使人头痛、发烧、畏寒 畏冷、全身无力,抵抗力减弱,人因此感冒了。 中医说:内有虚火,外感风寒; 西医说:感冒了,有炎症; 物理说:积熵过剩,如何治疗呢? 中医说:发汗清热;西医说:退热消炎;物理说:消除积熵。
分布情况 左0右4 左1右3 左2右2 左3右1 左4 右 0
微观态个数
1
4
6
4
1
“左2右2”这种宏观上看来均匀分布的情况,所对 应的微观态的个数最多,“左0右4”、“左4右0”这 种极端不均匀的宏观态所对应的微观态的个数很少。 结论:与较多微观态对应的那些宏观态,出现的概 率更大。
具体分析如下:
规定(宏观态): 任意摆放都行。 对应的微观态有多少种可能?
12 12
N3 A 12! 479001600
如果一个宏观态对应着较多微观态,此宏观态较 为无序。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平时说的“有序”对应着 较少的“微观态”,而“无序”对应着较多的“微观 态”。
为什么有序到 无序容易?
“摆成小房子积木”和“盛在箱子里的积木” 可以看 成两个宏观态,两者相比哪一个对应的微观态较多?摆成 一定形状的小房屋虽然也有不同的摆法,但变化的余地很 小,也就是说,对应于一定形状的小屋的微观态数目很小。 但对应于乱糟糟的“盛在箱子里的积木”的微观态就多得 多。 现在我们若将这些积木随意倒在箱子中,这些积木的 各种排列都可能发生,其中碰巧排成图中房子的可能性几 乎不可能。而排成乱糟糟的可能性岂止千万种!
若生物获得的负熵流小于内部的熵产生,那么生物体的 熵变dS>0 ,生物系统的熵增加,生物便开始退化、衰老。 当生物体的积熵达到最大时,整个机体呈现高度混乱 状态,生命的有序活动已无法维持,这就是机体的死亡。
中年
老年
中年
老年
衰老是生命系统的熵的一种长期的缓慢的增加,也就 是说随着生命的衰老,生命系统的混乱度增大,原因是生命 自我调节机能下降造成负熵流的下降,生命系统的生物熵增 加,直至极值而死亡,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能量既然守恒,为什么还提 出节省能源呢?
人们在照明烤火、生产用电、开车架船等活动中:
机械能、化学能、 电能
“高品质”的能 量
热能
“低品质”的能 量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工业化污染的日益严重,地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环境恶化速度在加快
现代战争科技日趋先进,但带来的污染也是不可估量的。
以“气体向真空的扩散”为例,进一步说明系统(事物) 自发的过程从是从有序走向无序。
密闭容器用隔板分隔, 一边盛气体一边真空
将隔板取走,气体会均 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为了简便,我们假设容器只有4个分子。现在做统计分析:
图
甲乙丙丁是4个不同的微观态,但甲乙属于 同一个宏观态,丙丁属于另一个宏观态。
4个分子在左右两室分布情况对应的微观态数如下表:
一个生命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系 统熵的变化取决于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和 自身的熵产生。
dS = dSe + dSi
熵变化 熵交换
熵产生
生命成长与衰老与熵增密切相关。
若生物体从外界获得的熵流dSe<0,我们称之为负熵流 (由高品质能量流提供)。
当负熵流大于生物内部的熵产生(\dSe|>dSi)时,生物 系统的熵变dS<0,系统的熵减少,有序程度增加,生物体从 一定的有序结构上升到更高的有序结构,生物体就成长了。
我们所说有序状态,是指对应着较少微观态那样的宏观态。 大量事实表明,自发的过程总是倾向于出现与较多微观态对应 的宏观态,因此自发的过程总是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的。
统计论告诉我们,系统的宏观表现源于组成系统的微观粒 子的统计规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原理,即“孤立系统发生的任何 自发过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热现象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这种不可逆性是分子的微观统计行为的一种表现。
“熵”与生命
感冒了! 中医说:内有虚火,外感风寒; 西医说:感冒了,有炎症; 物理说:积熵过剩。 如何治疗呢? 中医说:发汗清热;西医说:退热消炎;物理说:消除积熵。
一、什么是熵
1867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 在法兰克福举行的第41届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 表大会上,提出熵的概念和宇宙热寂说,引起人们 的极大关注,从此“什么是熵”在科学史上引起了 广泛的讨论。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根据熵理论, 当生命体内某一部分细胞组织的熵突然大增,以致其中的微 观秩序受到破坏时,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及蛋白质 的合成则会出现偏差,新、旧蛋白质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出现 差错,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或空间构型上的微小差错会 导致蛋白质、核酸及酶功能出现长远性的差错。这种差错拨 正极难,于是便出现了癌症,使细胞恶变,不再服从细胞生 长和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表现为自主性生长,每次细胞繁 殖分裂时,细胞的数目呈指数增长的方式膨胀,这显然是体 系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快速转化的过程,体系的熵值自然 会升高,肿瘤细胞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基因过度扩增、蛋 白堆积、细胞无限增殖的无序状态。
隔
板
四个分子都集中到A(或B)的那种宏观态出现的概率最小。 实际热现象中的分子数N很大,1mol气体N = 6.02×1023个分子, 这些分子都自动集中到A(或B)的概率只有:
有人计算过,概率这样小的事件自宇宙存在 以来都不会出现。 结论:与更多微观态对应的那些宏观态, 出现的概率更大。
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即从有 序向无序发展。
二、熵与生命的过程
一切生物系统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它们通过呼吸、 进食、排泄以及放出热量、吸收热量和对外做功等活 动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都是 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开放的物质系统,其熵变由两 部分组成,即:
dS dSe dSi
上式中,dSe叫熵流,它代表系统与外界相互作 用中获得的熵,其值可正、可负、可为零;dSi叫做熵 产生,它代表系统内部进行的不可逆转过程产生的熵 增值,其值大于零。 对于孤立系统,dSe=0,dS= dSi >0,即熵增加 原理。
(容易) 微观 态少 (困难) 微观 态多
“集合排队”与“自由活动”这两个“宏观态” 对应的“微观态”的多少不同。“自由活动”的“微 观态”多得多得多!
有序 (熵低)
微观 态少
较有序 (熵较低) (容易) (困难)
无序 (熵高) 微观 态多
活动:请大家以“3名学生站队”为例子,规定“宏观态”, 并就此说明对应的“微观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