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题及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题及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 / s02468n(SO3) / mol00.81.4 1.8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O2) = 0.4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小于10%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 ()32n SOn O减小【答案】C【详解】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当n(SO3)=1.8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SO3)=0.8mol÷2L÷2s=0.2mol·L-1·s-1,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O2)=0.5v(SO3)=0.5×0.2mol·L-1·s-1=0.1mol·L-1·s-1,故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与压强、物质浓度都无关,故B错误;C.原平衡,SO2的转化率为1.8mol÷2mol×100%=90%。

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时,将建立等效平衡,SO3的转化率等于1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充入4 molSO3,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SO3的转化率减小,应小于10%,故C正确;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相当于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加,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32n SOn O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详解】ΔH小于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B.氯化铵受热分解得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C.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得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D.实验室制备氢气是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 符合;答案选D。

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c(Z)=0.5 mol·L-1B.c(Y2)=0.5 mol·L-1C.c(X2)=0.2 mol·L-1D.c(Y2)=0.6 mol·L-1【答案】B【详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 0.1 0.3 0.2 平衡量(mol/L ) 0 0 0.4若反应逆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 X 2(g )+3Y 2(g )2Z (g )起始量(mol/L ) 0.1 0.3 0.2 变化量(mol/L ) 0.1 0.3 0.2 平衡量(mol/L ) 0.2 0.6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 (X 2)<0.2,0<c (Y 2)<0.6,0<c (Z )<0.4,B 正确、ACD 错误; 答案选B 。

【点晴】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解答的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 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产生CO ,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B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C .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min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mol/LD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B【详解】A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 错误;B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 正确;C .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1min 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 ,故C 错误;D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

7.对于反应aA+bB =dD+eE ,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 =()v A a=()v B b=()v D d=()v E e。

式中v (X)指物质X=(X=A 、B 、C 、D)的反应速率,a 、b 、d 、e 是化学计量数。

298k 时,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 2O 2+2HI =2H 2O+I 2在不同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v 见下表:A .实验1、2中,22(H O )v 相等B .将浓度均为-10.200mol L ⋅的22H O 溶液和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则-110.0304mol L s v -=⋅⋅C .v 与“HI 和22H O 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D .实验4中,反应5s 后22H O 浓度减少了10.0760mol L -⋅ 【答案】C 【详解】A .实验2中c (HI)>实验1中c (HI),故实验2的v (H 2O 2)大于实验1,故A 项说法错误;B .将浓度均为0.200 mol•L -1的H 2O 2溶液和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H 2O 2)=c (HI)=0.100mol•L -1,则v =0.00760 mol•L -1•s -1,故B 项说法错误;C .实验1:()()22HI H O v c c =0.007600.10.1⨯=0.76,实验2:()()22HI H O v c c =0.01520.20.1⨯=0.76,实验3:()()22HI H O v c c =0.02280.30.1⨯=0.76,实验4:()()22HI H O v c c =0.01520.10.2⨯=0.76,因此v 与“HI 和H 2O 2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故C项说法正确;D .v (H 2O 2)表示的是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因此无法计算反应5s 后H 2O 2的浓度变化,故D 项说法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 项,故答案为C 。

8.如图a 为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X 、Y 、Z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若从t 2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Z 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t 1内X 与Y 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3∶2B .该反应中Z 一定为产物C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t 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压强或催化剂 【答案】C 【分析】t 1~t 2阶段、t 2~t 3阶段与t 4~t 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 2~t 3阶段与t 4~t 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0~t 1时,X 减少0.09mol/L ,Y 增大0.06mol/L ,所以Z 一定是生成物,且生成0.03mol/L ,t 3~t 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 0~t 1min 内X 与Y 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即为:(0.15-0.06)mol/L ∶(0.11-0.05)mol/L=3∶2,故A 正确;B. 由上述分析可知,Z 一定是生成物,故B 正确;C. 由上述分析可知,t 3~t 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C 错误;D. t 1~t 2阶段、t 2~t 3阶段与t 4~t 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 2~t 3阶段与t 4~t 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也说明了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D 正确; 答案选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