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1、教育评价的定义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
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具体来说,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SPSS的定义、功能
SPSS是专业的通用统计软件包,它是一个组合式软件包,兼有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统计绘图和统计报表功能,界面友好,使用简单,广泛用于教育、心理、医学、市场、人口、保险等研究领域,也用于产品质量控制、人事档案管理和日常统计报表等。
SPSS对硬件系统的要求较低,普通配置的计算机都可以运行该软件;对运行的软件环境要求宽松,有各种版本可运行在WINDOWS3X、9X、2000环境下,现在较新的10.0版可运行在WINDOWS2000中(SPSS早期版本运行于DOS下,这里不再进行介绍,本节以SPSS10.0版本为例介绍的该软件的使用)。
SPSS10.0有英文版和汉化版两种版本,可运行在中英文平台上。
SPSS统计软件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能方便地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如Dbase,Excel,Lotus等)。
它的统计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平均值比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每类中又下含同类多种统计过程,比如回归分析中又分线形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等多个统计过程,而且每个过程中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方法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因此除可以实现常规的各种统计外,还可用来做一些不常用的分析处理。
SPSS采用Sax Basic引擎,允许用户使用类Basic的语言编制脚本,在SPSS 中运行用户自定义的过程,增强了SPSS的功能。
现在的SPSS for Windows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SPSS的数据编辑功能。
在SPSS的数据编辑器窗口中,不仅可以对打开的数据文件进行增加、删除、复制、剪切和粘贴等常规操作,还可以对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排序、转置、拆分、聚合、加权等操作,对多个数据文件可以根据变量或个案进行合并。
可以根据需要把将要分析的变量集中到一个集合中,打开时只要指定打开该集合即可,而不必打开整个数据文件。
(2)表格的生成和编辑。
利用SPSS可以生成数十种风格的表格,根据功能又可有一般表、多响应表和频数表等。
利用专门的编辑窗口或直接在查看器中可以编辑所生成的表格。
在SPSS的高版本中,统计成果多被归纳为表格和(或)图形的形式。
(3)图形的生成和编辑。
利用SPSS可以生成数十种基本图和交互图。
其中基本图包括条形图、线图、面积图、饼图、高低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箱图、误差条图、散点图、直方图、P-P概率图、Q-Q概率图、序列图和时间序列图等,
有的基本图中又可进一步细分。
交互图比基本图更漂亮,可有不同风格的二维、三维图。
交互图包括条形交互图、点形交互图、线形交互图、带形交互图、饼形交互图、箱形交互图、误差条形交互图、直方交互图和散点交互图等。
图形生成以后,可以进行编辑。
(4)与其他软件的联接。
SPSS能打开Excel、DaBase、Foxbase、Lotus1-2-3、Access、文本编辑器等生成的数据文件。
SPSS生成的图形可以保存为多种图形格式。
现在的SPSS软件支持OLE技术和ActiveX技术,使生成的表格或交互图对象可以与其他同样支持该技术的软件进行自动嵌入与链接。
SPSS还有内置的VBA 客户语言,可以通过Visual Basic编程来控制SPSS。
(5)SPSS的统计功能。
SPSS的统计功能是SPSS的核心部分,利用该软件,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数理统计任务。
3、SPSS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学生、教师、教学督察等各种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已在各大学普遍运用。
但是其评价指标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经验指标多、实证指标少、指标体系繁多、科学性准确性差等。
有些评价项目可操作性程度低,推广应用的信度、效度不够理想等。
而用SPSS进行教学质量的统计、评价、分析,则能较好地克服以上种种不足。
我们用SPSS中所提供的不同的分析评价功能,对实验教学中的不同对象与环节进行了科学、准确的评价分析,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这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如果完全依靠手工来进行,工作量较大,且难以保证准确性,也得不到高的精度。
为了减轻整理和计算大量数据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SPSS软件以其功能多、速度快、计算精确、较易利用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
4、SPSS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案例
《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行动计划》(JIP实验)是北京、山西、陕西三省市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共同承担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APEID)计划中的课题,在亚太地区有近十个国家参与。
这是我国继小学JIP实验之后,第一次参加亚太地区中学JIP实验研究的联合行动,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为期三年的科研项目。
同时,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教委重点课题。
该课题在陕西省第一期有四所中学参加实验,设实验班、对比班各六个,有600名学生;第二期实验还在进行,实验学校扩充到几个地(市),学校数目也有50多所。
该课题实验的目标是:1、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2、发展教师对教学材料的准备,生产及使用的技能技巧;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个别指导的技能技巧;4、建立适合大班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5、改进对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
对该课题实验,我们提出了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研究思路。
对目标的达到程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幅度,我们考虑用SPSS/PC+进行评价监测。
在采用SPSS/PC+软件时对参与实验的600名学生的学业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商、16PF量表分数等共16200个数据进行了如下项目的现代统计分析:绘出了三学期学科成绩的频数分布图120幅;t检验;各科成绩与智商的相关分析;学生成绩每个学期的聚类分析;实验班、对比班人格特征的对比分析;智力、人格因素对实验班学生成绩影响的因子分析;实验班成绩优良者与成绩不良者的人格预测比较等。
对实验班、对比班进行了纵横、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科学、可靠、有说服力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评价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