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道路选线及相关环节分析_周茂

山区道路选线及相关环节分析_周茂

2013年第26期
路桥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
山区道路选线及相关环节分析
周茂
(西安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4)
1山区选线环节的分析
1.1在进行山区道路优化选线环节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山区的自然环境及山区选线的特点。

由于山区具有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等特点,在山区道路设计选线过程中,难免出现平面展线位置狭窄、平纵配合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大了设计阶段的工作难度,导致难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稳定运行。

山区不仅地形复杂、自然坡度较大,而且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岩溶现象、崩塌现象及其滑坡现象,这都不利于地质应用环节的完善。

除此之外,复杂的水文条件,也成为制约山区公路选线环节顺利稳定发展的影响因素。

由于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坡陡,水流比降大,流速快,流量集中,冲刷及破坏力较大,使得山区道路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如何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特点,既能保证良好的平纵线形指标,减小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设计选线环节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保证山区选线环节的合理优化,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效益及其生态效益的综合发展,从而保障山区公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区道路选线环节,应当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路线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城市建设对道路使用的各种要求;路线在整个路网中的作用,与沿线用地、水源保护等规划的关系;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条件、工程建设投资、工期等因素;道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沿线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关系。

1.2在进行山区选线工作之前,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山区选线准备工作,收集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做好地形环节、地质环节、水文环节及自然气象环节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山区的详细资料进行选线设计。

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地形图上做好方案比选工作,要实现环保、地形、地质、地貌等各个环节的重点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

对于必选的可行方案,要进行现场踏勘,补充地形图上缺失遗漏的信息,并做好相关的标记,现场了解路线走向。

结合现场踏勘情况,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对必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方案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在进行方案比选论证的同时,还要重视控制设计成本环节的工作,合理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采用线形指标。

山区道路线型指标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做到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结合;线形设计必须做到平、纵、横的协调;指标采用必须均衡,并尽可能采用指标的上限;必须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工程量尽可能做到最小;指标的选用要充分考虑道路景观的要求。

此外,不同等级道路,因设计速度和交通量不同,在指标运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确定设计速度和设计年限范围内的交通量以后,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指标是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

笔者认为,若在没有受到其它条件限制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对应指标的上限。

1.3在山区选线过程中,还应注重线形美学,做好景观设计工作
一般来说,景观设计和道路美学是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将美学、景观设计与道路设计有机的结合,是道路美学设计的关键。

绿化是景观路、生态路、环保路的具体体现,色彩的搭配,形状的变化,以及树种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道路设计在追求快速、安全、高效、舒适的同时,已注重对道路景观的欣赏,因此,道路设计者应不断拓宽设计思路,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对道路美学设计和景观设计要有前瞻性和全局观。

2山区道路选线方案的优化
2.1随着现代道路设计选线的发展,山区道路选线模式也在不断得到优化,其综合性的选线模式不断得到应用,比如其工程地质选线模式和地形控制模式的结合,突破其传统的地形选线的局限性,通过对山区交通的深入分析,实现其整体道路设计环节的优化。

在道路选线过程中,针对山区地形地质水文等复杂的自然条件,要坚持综合选线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及其整体最优原则等,尽可能地绕避工程地质不良地段。

针对比较隐蔽的地质现象,要采取相关地质问题的有效处理。

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地段,道路一般都是从一条河的流域跨过分水岭进入另一条河的流域,因此山区道路选线主要是越岭选线与河谷选线,其重点要解决的是越岭垭口的位置、隧道长度和越岭高程的选定,然后联系两侧的引线条件,拟定不同隧道长度和展线方式等问题。

针对山区建设环境的脆弱性,通过其山区路线环境环节的优化,以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对自然灾害发生率的降低。

该环节的开展,首先要针对山区的建设环境的展开优化,然后在道路选线设计过程中,要遵守生态保护的原则。

这对日常山区道路选线工作的稳定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从而提升山区的生态水平,也有利于降低日常的自然灾害,也就有利于保证山区道路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

这需要其环境保护方案和线路选择方案的有效协调,需要引起相关路线设计人员的注意。

把山区道路选线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而采取的方法,平面上采取避让的方法在选线中除应考虑工程造价及技术标准外,山区道路的选线设计应尽量避让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例如:湿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森林公园、水源区等。

横断面上采用缩距法路堤、路堑的填挖高度,直接关系路基边线宽度的大小,因此,在纵坡拟定时,要尽量考虑横向边沿的最佳宽度A,A=Ah×b/cosa,式中Ah为提高值,b为边坡坡度比值,a为地表自然坡度。

2.2在山区道路选线过程中,要实现其相关措施和环境保护环节的协调,从而保证山区道路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满足日常环境建设工作的需要。

这是目前山区道路建设的重要工作,有利于促进其山区道路选线环节的优化。

为此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原则,以促进线路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

通过对环境调查工作的开展,来协调日常的山区路线的规划环节、设计环节及其施工环节,积极做好相关的环境治理工作及其环境评价工作,从而优化山区的道路选线工作。

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促进其绿化环节、施工组织环节及其勘测设计环节的优化,以降低对山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考虑线路运营的环境问题,山区道路选线中,考虑线路在运营后的环境影响是山区道路选线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投入运营以后的环境问题,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土体原有自然结构,相应的生物链随之改变,也就改变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其次是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边坡中深挖路堑、高填路堤,引起塌方、滑坡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地质条件的不稳定。

3结束语
山区道路选线环节的顺利进行及稳定开展,离不开对山区综合运作环境的分析,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山区道路设计的难题。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开展,离不开其基础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这就需要针对我国基础经济建设环节展开优化,从而促进其基础经济建设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在此过程中,积极做好交通公路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地势复杂。

由于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容易出现较多的自然灾害,这对日常山区道路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设计阶段选线环节的合理优化,实现运营阶段山区公路安全快捷地发挥效益,以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开展。

关键词:山区道路;选线环节;优化方案;管理应用;研究总结
19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