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公路选线

山区公路选线

leo4年12月中南公路工程第4期(总第71期)道路

山区公

线

杨仲谋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n甘

r

【摘要】论述了山区公路选线中有关越岭址口的选择正确对待

定控制点沿河线的跨河换岸越岭线傍山线隧道的选定高差大直线

离短地区的展线升坡不窗漏有比较价值的路线方案地质不良路段的选

线正确对待山区公路的深挖因地制宜地采用特殊构造物等问题根据在山区公路选线中的经验体会列举了实例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技术总结

尹产才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山岭地形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左右一条国道或国道主干线往往要穿越许多山岭地形,如“两纵两横”的京珠国道主干线,虽然从北京经河北到河南都是“一马平川,,但是由河南进入湖北则需通过鄂东北的大别山山脉,如九里关平津关武胜关等由湖南进入广东则须通过较长距离的南岭山脉,如骑田岭瑶山等又如沪蓉国道主干线,由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到宜昌多为平原微丘地形,但由宜昌经恩施到重庆则都是鄂西和川东的大山区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方案多因此,在山岭区选线必须深入调查认真勘测,精心研究,综合考虑,解决好越岭的娅口展线的方案等重大问题下面浅谈山区公路选线的十个间题1如何选好山区公路的路线在地形地质都十分复杂的山区选线,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不可“浅尝辄止”,更不能“道听途说”就作出取舍路线方案的决定,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11有名的川藏公路安坝至昌都段

本来在妥坝就有一条流向昌都的河流(洛水),采用沿河线是理所当然的可是

在勘察时轻信了当地向导的介绍,向导说:沿河峭壁连绵不断无法通行,只有翻越

皮拉”“打马拉”两座大山才能由妥坝到达昌都在此段初通以后已感到翻越两座大

山的路线病害太多太大,又第二次组织勘察

组去实地勘察沿河线不巧这次又恰逢冰雪

融化季节,河水暴涨仍未勘通而返在川

藏公路全线通车的当年第三次再派人前往勘

察通了沿河的所谓峭壁也是间断存在

,

其间还有许多台地和村庄,多为农业区,路线距离与翻越两座大山的公路基本相当(约

108km)

但海拨标高低得多平纵线形标

准也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可避免越岭线海拔

高经常雪封阻车断行和养护困难的许多病害可以保证全年扬通1955年本来已安排正式测量设计,后中央考虑

该段

尚存在由新

都桥到帮达(即不经过昌都)的南线方案而搁下来了1.2穿越黔桂两省的某国防干线

公路

由下江至丛江一段,原选定的路线为连续越岭上下的方案,不但工程大,里程长,而且技术标准也比较低此段路线在翻越一个小娅口后就

可以沿

一条小河下到丛江不需连续翻越另一座较

高的山后再展线才下到丛江但在视察时

凭当地反映说:沿河有一不能逾越的大瀑布,而放弃了这个方案后来再次勘测时,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勘通了这个所谓的不可逾越的大瀑布,其实这个瀑布只有20多米高,只要将瀑布顺河床按阶梯进行开挖,路线纵坡是可以跟上河床纵坡的经详测结果,沿河线不但减少多翻越一座山的问题而且里程也缩短十多公里,技术标准也有较大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线形投资也有相应的减少13某线需要翻越一个较大的主分水岭在主分水岭的两面山坡脚都是沿河线,由于这个分水岭的支沟支脉比较多,究竟采用哪一条支沟展线越岭最经济合理呢不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的比较论证,一般是难以确定的在具体勘察中,勘察人员本着多跑多看多比较的原则,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将主分水岭中有比较价值的四个娅口的路线,都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比较,如图l所示埂口路线距离最长,但隧道最短由于进行了伏真地勘测和精心的研究比较,综合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难易投资大小营运养护等比较后选定和推荐了经济合理的C线方案并获得L级批

2越岭线娅口的选择

越岭线坯口的选择是选线的关键环节

低娅口由于高差小,展线距离短工程一般

较小等优点,应优先寻找和选择高娅

口虽

然存在海拔高,展线距离长等缺点,但如娅口两侧有较开阔的沟谷或山坡可用来展线

,

或可采用长隧道以降低越岭的海拔标高时,亦应认真考虑,仔细比选,不可轻易放弃越岭娅口最好选择与路线总走向(航空直线)一致的低娅口,可缩短公路里程,

需展线或少量展线而又靠近路线总走向的较

低娅口最为理想但有的娅口虽然在路线总

走向的位置上但从娅口至山脚间的距离较

短,高差也较大,需要长距离展线时,反而不如展线条件好,离开路线总走向稍远的埂口有的娅口虽相对高差较大,但如用稍长

的隧道穿过可大大缩短公路的运输里程

,

营运经济效益显著,也是很有比较价值的,应认真进行比选幻扩

正线

!|娅l|I

、一一一

一~、砚砚芝

图1经过勘测比较,A娅口路线里程最短,

但隧道最长;B埂口距离次短,隧道仍较

长,C娅口路线距离较长,但隧道较短,D3如何正确对待已定的控制点在可行性研究(或视察调查)阶段,对于上级和建设单位提出的控制点要认真调查研究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也不能死扣控制点,不敢越控制点“雷池”一步,当发现控制点不够合理时,应寻找更加理想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这才是“求实”的精神,才符合国家的利益如二院建院的1964年初,0401线(北京至山西原平公路),在其中口至沫源间开始上级确定有东团堡中庄两个控制点,如图2所示。睿/去北东

去原平图2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路线经东团堡中

庄至沫源极不合理由金水口至东团堡间横着一座大山,如走囤台需翻箭杆河娅口;如走石门需回头展线,不但路线长,而且工程艰巨,地质情况复杂如走黄安岭至东团堡,沿乌龙沟一段峡谷,工程异常困难,路线距离也较长同时由东团堡经中庄至沫源还须翻越汤子岭,除里程长外,工程也是很大的经反复调查研究找出由黄安岭顺沟下至乌龙沟口跨河跨沟后沿拒马河北岸经杜家台王安镇(对岸)至沫源的方案不但里程缩短15Ikm,而且工程大大减少节约巨大投资,报经上级批准采用,放弃了东团堡中庄两个控制点由此可以说明,当发现离开原定控制点有较好的路线方案时,切不可认为控制点已定而不去进行其他路线方案的比选,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又如山西大同至太原高速公路原定控制点有朔州,经过认真勘察比较后放弃了朔

州改走雁门关路线里程缩短39km之多,而由高速公路主线修建一条联络线到朔州只有30km无论从修建的工程费用还是长远的营运费用计算,放弃朔州控制点都是正确的

t己刃

4山区沿河线的跨河换岸问题

山岭区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善于“跨河换岸”以利用有利地形避让工程

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这是选线中很重要的

原则运用得当,可以避重就轻,将不利因

素化解为有利条件

如北京八达岭过境公路,在德胜口至陡岭间的短短13公里内就连续跨河换岸

五次,

主要是为了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地质路

段,如图3所示,第一次于德胜口大桥处跨

河换岸路线由德胜沟西岸跨至东岸,主要为避开德胜口村至德胜口水库一段地形曲折陡峻地质破碎复杂的地段由德胜口大桥跨河后直到姑娘台的东岸skm,不但地形较好,而且地质情况也是比较好的去贻庆德胜口水库、十三唆水库{的方案,如采用原推荐的方案可缩短距离

71m

,平纵标准都较高营运经济效益更

加显著

由姑娘台路线从德胜沟东岸跨到西岸后

地形地质都比较好,但到黄土咀时西岸为陡峭的山岩,岩石褶当剧烈,岩层倾向于路线,不但开挖边坡高陡,而且极易引起坍塌,病害无穷因此确定,在黄土咀建一座弯坡斜大桥,将路线由西岸又跨到东岸,这是第三次跨河换岸了

路线在陡岭前后一段有两种走法一是

继续沿德胜沟东岸过陡岭,地形复杂,线形曲折,技术标准较低,路线里程长67m

二是采用“两桥一隧”的方案,即第四次跨河换岸建一座大桥(坡桥),将路线由东岸跨到西岸,开凿一座短隧道后,建一座大

桥(坡桥),路线第五次跨河换岸,即由西岸又跨至东岸,线形好,标准高虽初期投

资稍多但营运效益显著,初期增加的投资,经计算不到五年即可全部收

在跨河换岸时一般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岸为佳但有些河岸横坡虽然平缓,但地

质不良,常见的有顺层滑坡,如图4所示右岸由于岩层倾向路线,横坡虽较为平缓,但开挖后易产生顺层滑坍的病害;左岸虽横坡稍陡,但岩层背向于路线,开挖后不易产生顺层滑坡所以,跨河换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坏,不能单凭横坡陡缓来决

定采用哪一岸的问题

去北京

图3在姑娘台前后德胜沟形成一个“班”形

的大回转河湾,东岸凹湾前后地层软弱,坍塌严重,路线通过困难,不得不建一座弯坡斜大析第二次跨河换岸,路线由东岸又跨

西岸。此段原初步设计推荐的是“三桥两隧分的取直方案,后因北京市资金短缺要求尽量减少桥隧而采用现跨河一次建一座大桥图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