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地形选线

山区地形选线

探讨山区地形选线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366-01
公路选线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作,路线选择的优势直接关系着
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等,公路建成
后,它将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交通容量起到决定
性的影响。山区公路选线要重视山区公路的特点,综合各种因素,
反复推敲,多方案比选,集合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及最新设
计新理念,开拓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获得更合理的线形。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
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但连
续低标准路段不宜大于20km,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一般控制在2
以内,不应忽大忽小,随地形变化逐渐过渡较好;其线形设计的好
坏不仅决定着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而且还决定着运营阶段的使用
质量,即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为此,《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规定:“公路建成以后,要改变公路线形几乎是不可能的,
它将长期限制汽车的行驶安全。影响路线设计的因素除自然条件
外,还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选线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
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1)公路选线与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密切相关,选
线工作是线形设计的先导,因此必须遵守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安
全、迅速、经济、舒适和美观。
(2)路线设计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
细致地研究,经充分论证和比选后,确定最优方案。
(3)在工程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
(4)选线时应与农业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农田,尽量不
占高产田。
(5)选线时应重视环境保护,路线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并要照顾到美观。
(6)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勘测,查清其对公路
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7)特大桥、大桥、路线起终点和必须连接的城镇等应作为路
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选线的一般步骤
一条公路的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确定后,可用多种方式把它们
连接起来。例如,山岭区路线是沿河还是越岭,沿河线是走河左岸
还是走河右岸,越岭线是隧道穿过还是展线而过,是走高线还是走
低线;在平原区是穿越村镇还是绕避,是穿越水田还是穿越早地。
为了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选线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解决路线基本走向,即在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之间,
根据选线原则寻找最合理的“通过点”(例如垭口、河岸、村镇等),
确定“通过点”后,就构成了大致的路线方案。这一步工作一般在
视察时已初步确定。
2.逐段安排
这是进一步加强通过点,解决局部路线方案的工作,根据地形、
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逐段定出具体的小控制点,例如,路线
是走垭口的左侧还是右侧,是用回头弯展线下山还是绕道下山,是
一次过河还是多次过河等。这一步工作是在“初测”时进行的。
3.具体定线
具体定线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之间,反复插点、穿线,经比
较后,最后定出路中线和交点。这一步工作是在“定测”中由定线
组完成的。
综上所述,选线是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的工作过程。它是根据技
术标准、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情况、施工条件、路线长短、工程造
价、劳动力来源、养护条件、营运效益等综合考虑的结果。所以选
线的质量是保证公路质量的关键,必须十分细致。为了提高公路安
全水平和公路线形设计质量,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和应用
可能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提出采用速差作为评价线形连续性
的标准,速差量作为度量速差的指标,并根据可能速度计算公式求
出了各设计速度的速差量,建立了速差量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