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_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外国文学_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四)艺术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十四 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线性结构长篇小说 (流浪汉小说)等新的文学样式。(P70—71)
四、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P71)
(一)早期人文主义文学

(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 中心:意大利和英国。 主题: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 世俗生活,否定禁欲主义和 来世思想。


马克思:“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 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新 场面。”
(二)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内涵: (一)用人性反对神权; (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提倡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五)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核心内涵:对“人”的肯定。与“神本 主义”针锋相对,人是“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从肯定个人欲望、情感出
法国作家拉伯雷(1483?—1553)


生平:通晓多种学科 (医学、天文、地理、 神学、数学、哲学、文 学、教育、法律、音乐) 和希腊文、拉丁文等多 种文字的人文主义巨人。 开创性:第一个成功描 写人的巨人形象、展示 巨人风采,使人的形象 顶天立地地站在了神的 面前。
《巨 人 传》

取材:受民间故事启发创作而 成。 人物形象:用象征的手法,第 一次为人们塑造出了两个无论 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 雄硕的巨人典型:卡冈都亚和 庞大固埃。


创作手段:故意模仿骑士小说的形式,叙述一个被骑士小说迷 惑的人怎样模仿骑士历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荒唐可笑 的事情,使人们在笑声中认识骑士文学及其所宣扬的骑士制度 的腐败荒诞和对人的毒害,告诫人们不要再沉迷骑士小说之中。 创作结果:事实上,它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自《堂》问世 以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便销声匿迹了。英国的拜伦慨叹堂吉 诃德成了笑柄 ,他的荒唐行为笑掉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


意义: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 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地屹立 在神面前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 践。
(三)后期人文主义文学(16世纪下
半叶—17世纪初)

中心:西班牙和英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 文学达到鼎盛阶段,其标志是塞万提斯和 莎士比亚的出现。 主题:除继续表现前两个时期的讴歌人性 和展示巨人风范两种主题外,对由于人性 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 此时文学的基本任务。
塞万提斯的创作




田园小说《伽拉苔亚》(1584) 剧本《努曼西亚》(1584)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1613) 长诗《巴尔纳索神山瞻礼记》 (1614) 剧作《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 剧集》(1615) 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荣达 历险记》(1616)
《堂吉诃德》(1605)
意大利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 是人文主义文学最早出现的国家。 代表作家: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前 期出现的但丁并称为弗罗伦莎文坛 “三杰”)。

彼特拉克(1304-1374)

人文主义先驱,被称为“人文主义之 父”。 开创性:最早喊出了“人不认识自己, 就不能认识上帝”的革命性话语。 代表作:抒情诗集《歌集》。共有300 多首十四行诗。其中也包含一些富有 激情的政治诗,但主要部分都是与劳 拉有关的爱情诗篇。

英国戏剧领域的“大学才子派”




主题:继承和发展了描写巨人形象, 展示巨人风采主题。 代表作家:斯托弗 ·马洛(1564— 1593) 代表作品:马洛在他的10幕悲剧《帖 木尔》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帖木 尔描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 追求无止境的世界霸权的巨人式人物 。 “大学才子派”作家:除马洛外,还 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 斯·基德等。
创作目的:否定骑士小说和它所宣扬的骑士制度。 在《前言》说:他写《堂》的宗旨“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 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 干净”。在小说结尾处又郑重宣布:“我的愿望无非是要世人 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 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光了”。


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P69) 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 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 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 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二)倡导艺术模仿自然,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达芬奇:画家应当像一面镜子,真实映照出镜子前的 世间万物。如果要画人物,就要像活生生的人。要画 白云,就要像真正天空中飘浮的白云。不但如此,还 要用心灵之眼去吸收眼前的一切,找寻其中的意义。
西班牙的骑士小说



骑士小说:16世纪出现,对宗教 的虔诚往往被对贵夫人的爱恋所取 代,建立武功的动力均来源于爱情。 主人公:主人公的魔力更多是来自 自身的武艺高强而非来自上帝的赐 予。 价值: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与自身具 有强大的巨人式力量的结合,就使 得西班牙此时出现的骑士小说不自 觉地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一 些特点。
“流浪汉小说”及《小癞子》

流浪汉小说:P74 作代表:无名氏的《小癞子》。 主人公:小拉撒路是一个生活在 下层社会中的特殊“巨人”。 他虽然地位低下,遭遇悲惨,但 是却凭藉自己的聪明和智慧,靠 狡黠和欺诈最终摆脱了厄运,过 上了较为优裕的生活。
意大利16世纪的文学


特点 :显示出了描写巨人情感和巨 人风采的特点,反映出意大利人文 主义文学的深化。 阿里奥斯托(1474-1533):他的传 奇体长诗《疯狂的罗兰》,就通过 主人公罗兰表现了狂热的爱的激情 和他坚忍不拔的寻找行动及对爱的 执着。
发,人文主义者把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当 成了最重要的两大任务。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重新确立了以人为 中心的审美标准。
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社会历史背景:当时欧洲的经济发展、政治形势 等方面的要求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起到了根本 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原因:1)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的出现及其与之 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的形成;2)现代意义上 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 3)对神学的深入研究中导致了现代科学技术领域 出现飞速进展;4)基督教教会内部出现了变革力 量。 重要事件 :欧洲大瘟疫 ;古代文化典籍的重新 发现 ;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海的成功 。



意义: 内容上:从个人的感受出发来表达个 人的情感,客观上显示出了对冰冷死 寂的神权世界的对抗。 形式上:创造了14行诗的新诗体。
莎士比亚第66首 十四行诗





厌了这一切,我向安息的死疾呼, 诸如,眼见天才注定做叫花子, 无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纯洁的信义不幸而被人背弃, 金冠可耻地戴在行尸的头上, 处女的贞操遭受暴徒的玷污, 严肃的正义被人非法地诟让, 壮士被当权的跛子弄成残缺, 愚蠢摆起博士架子驾驭才能, 艺术被官府统治得结舌缄口, 淳朴的真诚被人瞎称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统帅“恶”伺候: 厌了这一切,我要离开人寰, 只是我走了,我的爱人却孤单。

塔索(1544-1584):在叙事诗《被 解放了的耶路撒冷》中,也以歌颂 的态度塑造了所谓的基督教英雄高 弗莱多等人。
返回
第二节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




出身:生于西班牙马德里附近的一个 破落的乡村医生家庭。由于家贫,只 读完了中学。 经历:曾参加西班牙驻意大利军队, 并在激战中受伤导致左臂残废。也曾 被土耳其海盗俘获,到阿尔及尔做苦 役。还做过军队征粮员、收税员,数 度入狱。 体验:个人的坎坷经历使他有机会走 遍城乡,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进 一步认清了西班牙王权统治下社会的 黑暗和宗教势力的残暴,体验到了劳 动人民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巴尔扎克)

莎士比亚: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 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 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三)表现资产阶级新人对个性自由、对人生幸福的大 胆追求。

西蒙松:文艺复兴的真正意义是自由的重新降生。人 心恢复了自觉和自决之力,承认外界的美,藉艺术而 承认肉体之美,在科学上解放道理,在宗教上解放良 心,使教化复返于理智之域,确立了政治上的自由主 义。 维纳斯回来了,玛利亚也走向人间,肉的放纵和享乐 取代了灵的束缚和苦行,知识和艺术的崇拜取代了宗 教和道德的崇拜。
薄伽丘(1313-1375)



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另 一个伟大的作家 创作:一生写作了传奇、史诗、 叙事诗、十四行诗以及小说、 论文等众多作品。 代表作:《十日谈》
《十 日 谈》



别称:《笳略托公子》 创作动机:最初就是为了 “纵谈风月”。但薄伽丘 更多的是从肯定个人情感 和情欲的角度来反抗神学 体系的不合理,这才是他 创作的真正动机。 意义:小说表现出反封建、 反教会的巨大思想意义, 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 倾向。
英国文学
乔叟(1340?-1400)


出身:伦敦市民家庭 创作:叙事长诗《特洛伊罗斯 与克瑞西达》显示了乔叟看重 情感作用和觉得情感难以捉摸 的写作心理。 意义:是文艺复兴运动初期从 人的感情层面上考察人的思维 模式的反映。
《坎特伯雷故事集》

地位:乔叟的代表作品 内容:尽管这部作品中包 含着很多讽刺宗教僧侣的 文字,但对于市民阶层纵 欲抱着欣赏的态度津津有 味的加以描写,肯定主人 公用种种手段达到肉欲的 满足和爱情的实现,仍是 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 期文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塞万提斯 第三节 莎士比亚来自 第一节 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