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2010年・01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现代企业教育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之一。
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被称之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 being ) 。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它不仅敏感地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的关注与感受;同时,它还与许多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如乐观 、适应性、焦虑和抑郁以及自杀倾向与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进入理论深化阶段。
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
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大学生、城市居民及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上。
二、主观幸福感的成分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具有个人评价的主观性, 认知评价及情感评价的全面性以及跨时间跨情境的相对稳定性特点。
主观幸福感可以是对生活满意感等方面所作的概括性评定或对生活某一方面的特定评定; 既涉及人的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 being )及主观不适感( sub-jective well- being ) ,又包含从极度绝望等消极状态到幸福完美等积极状态。
根据Seligman 的理论,幸福有三个主要成分:愉快的生活(the pleasure life )、充实的生活(the engaged life )和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 )。
第一个成分,愉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享受,包括许多积极情感,而积极情感是主观幸福感的镜子,从时间维度上分,过去的积极情感包括满意、知足、实现、自豪和平静;对未来的积极情感包括希望和乐观、真实、信任和信心;当前的积极情感包括直接来自愉快的满意感。
第二个成分是充实的生活,包括在工作、亲密关系和休闲生活中投入、卷入和入迷,伴随着高投入的活动有一种流畅感(flow ),时间飞逝而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上,忘记了自我。
第三个成分是追求生活的意义,包括运用一个人的力量和才能从事比自我更广泛的事业。
跳出小我的圈子,服务于宗教、政治、家庭、团体和国家。
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会产生满意感和生活会更好的信念。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 ) 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
生活满意度分为领域生活满意度和整体生活满意度,领域生活满意度是对个体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活领域如家庭、学校、环境的具体评价;整体生活满意度指个体在领域判断之上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
这种主观评价又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到个体生活目标的定位和行为追求的取向,对个体乃至社会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
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社会学家和生活质量工作者开始的,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人口学变量诸如收入、婚姻状况和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成人和老年医学样本生活满意度研究。
伴随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出现,研究者们把生活满意度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提升到心理学化水平研究。
三、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概括地说,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主观性。
是指它的评定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标准。
(2)整体性。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
(3)相对稳定性。
主观幸福感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它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例如,个体在遇到积极或消极的事件时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会在一段时间内,回复到个体的幸福感的基线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23-28.
[2] Seligman M E P.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development,and death.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1991:60-65.[3]Peterson C,Maier S,Seligman M E P. Learned helplessness: a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3:266-270.
[4]Shin D C ,Johnson D 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of th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 :475-492.
[5]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份的不同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2):27-32.
[6]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7]Huebner E S,Drane W,Valois R. Levels and demographic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Schoo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2000,21:281-292.[8]Bender T. Assessment of subjective well2being in children andadolescents. In : G. phye ( ed ).Handbook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Learning,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1997 :199-225.
[9]李焰,赵君.幸福感研究概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26. □
主观幸福感概述
易嫦娥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成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成分,通过对这些成分和特点的阐述,为我们了解幸福感和从哪些方面提高幸福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个体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