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与反思

1、品评式或品鉴式评价
从作品评价的气韵或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分成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四种。何为能、妙、神和逸。
请同学们以此角度赏析我国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卷》。
2、形式主义批评
同学们赏析卢梭的作品《梦》,卢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梦境?画面上的形式因素是怎样的?
3、历史批评
历史批评认为美术是与历史发展的各个侧面有着密切联系的,它的意义即产生于这种联系之中。
学情分析
认知发展分析:在之前的美术课上学生已经对美术鉴赏有了一个学习的过程,对美术课也有一定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之间的关系。
认知障碍分析:由于部分学生对作品欣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在艺术创新的问题上,学生目前不发深刻领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2美术作品判断中产生分歧的合理性。
技能:尝试对比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完成一次学生参与的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过程了解美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跟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上富有,政治上却没有权利,为夺权需要一场文艺运动为他们呐喊助威帮助其登上历史舞台
过程: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从鉴到赏)
使学生提高兴趣主动性和合作的意识,自己做出认真仔细的观察,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和进行。
荷花在我们中国古今都是受到青睐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样受到人们的欣赏,但荷花在日本非常不受欢迎,日本人视荷花为“妖花”。
再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说一下“燕瘦环肥”的含义。
大汉朝的美人图在唐朝相必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她们长的太瘦了“营养不良”。
上述两例可以说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艺术上:照相写实
题材上:领袖像规格
教师可以以圣经故事题材的作品在西方频频出现而在中国却没有出现过,且同名题材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或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难点
1、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要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涉及到多方面因素。
2、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多角度的,但并非任意。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美术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了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理解。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提问:美术鉴赏的的过程与本质特征是什么?
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本质特征: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审美活动。
学生赏析作品,讨论发言。
80年代初(文革结束后不久)
同学们阅读文章开始部分的小字。
了解唐朝宫廷生活的某个侧面,通过服装、发式进而体会其生活方式、社会时尚和审美趣味
5、心理学批评
艺术家的创作还和艺术家本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情、潜意识密不可分。
赏析郎士宁的《群马图》与徐悲鸿的《奔马》。
心理学批评侧重于艺术家个人的因素对作品作出评价。正是因为如此徐悲鸿才是徐悲鸿,郎士宁还是郎士宁。整个世界才可以风生水起、草长莺飞、千姿百态。
通过以上几中方法的学习,可以看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开放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美术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
艺术家的创造灵感来源于生活,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美术作品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
从《簪花仕女图》可以看到什么?进而了解什么?
4、社会学批评
这种批评方法认为美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其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提问: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于什么条件下,当时的政治经济怎样?
周敦颐的《爱莲说》
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燕————汉朝的赵飞燕
环————唐朝的杨玉环
大汉朝以瘦为美,大唐朝以胖为美。
互动情境,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授(35分钟)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请同学们赏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
它出现在什么年代?
在艺术和题材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
稳定学生情绪
导入(3分钟)
同学们,提到“荷花”你们会想到谁的作品?其中赞美荷花的名句是什么?
同学们鉴赏三幅雕塑作品多纳太罗、米开朗基罗、贝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意义和价值大?
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不大。这就是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式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限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有了新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艺术创新又成为我们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另一个方面。
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就受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
如何看待这种分歧呢?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美术作品亦如此,因角度不同,其观点和批评也就不一样。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开始部分的小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