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4、分析文章[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通过百度搜索展示百度百科中《左传》相关知识春秋左氏传_百度百科(/view/19124.htm)三、通过百度搜索《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诵泛舟朗诵-烛之武退秦师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左传配乐朗诵月下泛舟(/programs/view/PubidAIU-jg/)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③通假字:“知”通“智”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

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资料展示通过百度搜索春秋时期形式图以投影形式展示(/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BA%C7%EF%CA%B1%C6%DA%B5%D8%CD%BC&in=22065&cl=2&lm=-1&st=-1&pn=4&rn=1&di=77103939693 &ln=1994&fr=ala0&fm=ala0&fmq=1332115013295_R&ic=0&s=0&se=1&sme=0&tab=&width=&h eight=&face=0&is=&istype=2#pn4&-1&di77103939693&objURLhttp%3A%2F%2Fhiphotos.baidu. com%2Fcajian%2Fpic%2Fitem%2F39735e602bf05ee88db10db5.jpg&fromURLhttp%3A%2F%2Fhi. %2Fcajian%2Falbum%2Fitem%2F39735e602bf05ee88db10db5.html&W700&H567&T1 0148&S58&TPjpg)四、简介秦晋围郑形势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7%D8%BD%FA% CE%A7%D6%A3%D0%CE%CA%C6%CD%BC&in=23611&cl=2&lm=-1&st=&pn=2&rn=1&di=989960 35815&ln=1999&fr=ala0&fm=ala0&fmq=1332115167662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3&-1&di97015657110&objURLhttp%3A%2F%% 2FUpfiles%2FBeyondPic%2Ffxzd%2Fyw%2F2010-03%2F20100313092036805.gif&fromURLhttp% 3A%2F%%2Fgk%2Fshow_1926_10503.html&W634&H179&T10084&S22&TPgif)资料显示通过百度搜索展示:秦立晋君、惠公背约、郑楚结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

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再次播放《烛之武退秦师》朗诵视频,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通过投影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

回答:编年体史书。

提问:《左传》记叙的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

这部史书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都有极大影响。

提问: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并简述与其相关的史实。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分析文章文章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投影)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提问:面对为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投影)明确: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

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

(齐读)第三自然段提问,在此段中,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投影)(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第四自然段提问:本文是如何结尾的?(投影)明确:以晋文公再风云突变中,头脑前行,毅然撤军作结。

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

(齐读课文)资料显示(投影)郑危在旦夕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烛之武夜缒而出秦军乃还(义勇)智说秦君转危为安晋亦去之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忠于转危为安。

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结合板书,尝试背诵)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质疑,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解难。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的义项。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①提问: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②集体背诵全文。

二、引导学生质疑,词语解难三、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义项(先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情况,然后进行归纳)(投影展示)1.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刻舟求剑》像曾不若孀妻弱子?《史记•陈涉世家》比得上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说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公输盘不说(同“悦”)《墨子•公输》高兴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命令皆好辞而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别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4.鄙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为学》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边境在外监使牧守亦皆贪鄙成风洪迈:《方腊起义》昏庸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浅薄5.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含蓄不露,微妙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梦溪笔谈》微小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卖油翁》稍微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不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如果不是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史记•荆轲刺秦王》即使不是6.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记》他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己荆之地,方五千里《墨子•公输》的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慎之!徐珂:《冯婉贞》仅补充音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站》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到、去四、布置作业1.巩固背诵课文的成果。

2.借助古汉语词典进一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板书设计]郑危在旦夕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烛之武夜缒而出秦军乃还(义勇)智说秦君转危为安晋亦去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