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感应_电磁场-答案

电磁感应_电磁场-答案

电磁感应 电磁场一、 选择题1.在赤道平面上空沿东西方向水平放置一根直导线,如果让它保持水平位置自由下落,那么导线两端的电势差( B ) (A )为零 (B )不为零(C )恒定不变 (D )以上说法均不对2.如图所示,边长为h 的矩形线框从初始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进入一水平的匀强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

H>h ,已知线框刚进入磁场时恰好是匀速下落,则当线框出磁场时将做( B )(A )向下匀速运动 (B )向下减速运动(C )向下加速运动 (D )向上运动3.如图所示,a 、b 圆形导线环处于同一平面,当a 环上的电键S 闭合的瞬时,b 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及b 环受到的安培力方向:( A )(A )顺时针,沿半径向外 (B ) 顺时针,沿半径向里(C )逆时针,垂直纸面向外 (D )逆时针,垂直纸面向里4.如图所示,两个闭合铝环A 、B 与一个螺线管套在同一铁芯上,A 、B 可以左右摆动,则( A )(A )在S 闭合的瞬间,A 、B 相吸 (B )在S 闭合的瞬间,A 、B 相斥 (C )在S 断开的瞬间,A 、B 不动 (D )在S 断开的瞬间,A 、B 相斥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导轨左侧连接电阻,其它电阻不计.导体MN 放在导轨上,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并将穿过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边界PQ 与MN 平行,从MN 进入磁场开始计时,通过MN 的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B )6.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并使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 变化率相等,则不计自感时( D )(A) 铜环中有感应电动势,木环中无感应电动势. (B)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 (C)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 (D) 两环中感应电动势相等.7.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 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 D )t i At iBtiDt iCh H ××××××××××××a b SN RM PQF(A) Blv . (B) Blv sin α. (C) Blv cos α. (D) 0.8.如图所示,有一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线圈轴线和磁场方向成300角,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若所用导线规格不变,用下述方法中哪一种可使线圈中感应电流增加一倍?(C )(A)线圈匝数增加一倍(B)线圈面积增加一倍 (C)线圈半径增加一倍 (D)改变线圈的轴线方向9.已知一螺绕环的自感系数为L .若将该螺绕环锯成两个半环式的螺线管,则两个半环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D )(A) 都等于L/2. (B) 有一个大于L/2,另一个小于L/2. (C) 都大于L/2. (D) 都小于L/210.真空中一根无限长直细导线上通电流I ,则距导线垂直距离为a 的空间某点 处的磁能密度为( B )(A )200221⎪⎭⎫ ⎝⎛a I πμμ,(B )200221⎪⎭⎫ ⎝⎛a I πμμ,(C )20221⎪⎪⎭⎫ ⎝⎛I a μπ,(D )200221⎪⎭⎫⎝⎛a I μμ 11.位移电流的实质是( D )(A )电场 (B )磁场 (C )变化的磁场 (D )变化的电场。

二、 填空题12.已知在一个面积为S 的平面闭合线圈的围,有一随时间变化的均匀磁场()t B ,则此闭合线圈的感应电动势ε=()S B dtd⋅-或S dt B d⋅-。

13.一根直导线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以速度v运动切割磁力线.导线中对应于非静电力的场强(称作非静电场场强) K E =B v ⨯。

把矩形线线圈从垂直于线圈平面的匀强磁场中匀速拉出,第一次速度为v 1,第二次速度为v 2=2 v 1,则两次拉力所做功之比为 1∶2 ;两次拉力功率之比为 1∶4 ;两次通过线圈截面电量之比为 1∶1 . 14.写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V dV S d D ρ S d tB l d E S l⎰⎰⋅∂∂-=⋅0=⋅S d B,⎰⎰⎰⋅⎪⎪⎭⎫ ⎝⎛∂∂+=⋅S lS d t D j l d H15.一平行板空气电容器的两极板都是半径为R 的圆形导体片,在充电时,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d E /d t .若略去边缘效应,则两板间的位移电流为dtdER 20πε 16.一列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则是 横 波 (横波或纵波),波速00/1εμ=c ,空间任意点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方向 垂 直 (垂直或平行),位相 相 同 (相同或不同)。

三、 计算题17.如图所示,abcd 是水平放置的矩形闭合金属框,OO'是金属导体,可以沿着框边ad 、bc 无摩擦地平移滑动,整个框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设磁感强度为B 。

OO'长为L (m ),电阻为R (Ω),ab 、cd 的电阻都为2R (Ω),ad 、bc 的电阻不计。

当OO'向右以速度为v (m/s )匀速滑动时,求:(1)金属棒产生的感生电动势ε ;(2)金属棒两端的电压U ;(3)作用在金属棒上的外力F 的大小和方向。

解:(1)()BLv L vB l d B v o o==⋅⨯=⎰'000cos 90sinε,方向o o →'(2)22BLv R R R R R U o o ==+=='εεε总 (3)RBLv R U I o o 2=='; ⎰'⨯=o o B l Id F ,RvL B BIL F 222==,方向向左18.可绕固定轴OO /转动的正方形线框的边长l =0.5m ,仅ab 边有质量m=0.1kg ,线圈的总电阻R=1Ω,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线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到达竖直位置历时t=0.1s ,设线框始终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B =4×10-2T 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求: (1)这个过程中平均电流的大小和方向;(2)若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0.3J ,求线框到达竖直位置时ab 边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1)解法一:在△t=0.1s ,线框磁通量的变化△Φ=Bl 2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平均感应电动势:V V t 1.01.05.010422=⨯⨯=∆∆Φ=-εBa bc dO ′ O平均电流A A RI 1.011.0===ε由愣次定律判断电流的方向为:b →a →d →c →b 解法二:()C R Bl R Q 01.015.01040122221=⨯⨯=-=Φ-Φ=∆-A A t Q I 1.01.001.0==∆∆=(2)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221mv Q mgl += 到达竖直位置时:sm s m mQ mgl v /2/1.0)3.05.0101.0(2)(2=-⨯⨯=-=(s m v g /95.18.9=时,取)此时线框中的电流:A A R Blv I 04.0125.01042=⨯⨯⨯==- (s m I g /039.08.9=时,取)ab 边受到的安培力:N N BIl F 421085.004.0104--⨯=⨯⨯⨯== (s m F g /108.78.94-⨯=时,取)由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的方向水平向左.19.如图所示,面积为S 的圆形金属线圈,连接着一个电容器,电容为C ,两板间距离为d ,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微粒,在两板间保持静止,则:(1)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多大?是增加还是减小? (2)电容器所带电量是多大? 解:(1)q mgdd q qE mg =⇒==εε,上极板-,下极板+ 以B 方向为正,则S dt dB dt d q mgd m -=-=-=ϕε,0>=qSmgd dt dB ,增加。

(2)qmgdCC Q ==ε20.电量Q 均匀分布在半径为a 、长为L (L >> a )的绝缘薄壁长圆筒表面上,圆筒以角速度ω 绕中心转轴旋转。

一半径为2a 、电阻为R 的单匝圆形线圈套在圆筒上。

若圆筒转速按照⎪⎪⎭⎫ ⎝⎛-=001ttωω 的规律随时间线性减小,求:圆形线圈中 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解:薄壁长圆筒表面的电荷旋转时等于密绕螺线管:nI B 0μ=。

式中nI 为单位长度上的圆电流的电流强度。

单位长度带电LQ=λ;单位长度的电流:LQ nI πωπωλ22== 故圆筒:L Q B πωμ20=;理想密绕螺旋管内B I ⊥,0=外B单匝圆线圈的磁通量:LQa a B BS 2202ωμπ===Φ02002Lt a Q dt d ωμε=Φ-=,RLt a Q R I 02002ωμε== 电流方向:与长圆筒电荷运动的绕向一致。

21.一无限长直导线通以电流t I I ωsin 0=,和直导线在同一平面有一矩形线框,其短边与直导线平行,b = 3c ,如图所示。

求: 1)直导线与线框的互感系数.2)线框中的互感电动势.解:1)设直导线为1,线框为2,则有:rI B πμ201=cba I adr r I d bcSln 22101012πμπμφ===ψ⎰⎰⎰ 3ln 2ln 200112πμπμa c b a I M ==ψ=2)线框中的互感电动势:t I a dt dIM ωωπμεcos 3ln 20012-=-=,顺时钟方向。

22.一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沿z 轴正方向传播,在某点的电场强度为()62cos 900ππ+=vt E x Vm -1。

t求:1)该点磁场强度表达式;2)在该点前a 米处和后a 米处,磁场和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解:1)()62cos 9000ππε+=vt c H y 2)前a 米处:⎪⎪⎭⎫ ⎝⎛+⎪⎭⎫ ⎝⎛+=62cos 900ππc a t v E x ;⎪⎪⎭⎫ ⎝⎛+⎪⎭⎫⎝⎛+=62cos 9000ππεc a t v c H y 后a 米处:⎪⎪⎭⎫ ⎝⎛+⎪⎭⎫ ⎝⎛-=62cos 900ππc a t v E x ;⎪⎪⎭⎫ ⎝⎛+⎪⎭⎫ ⎝⎛-=62cos 9000ππεc a t v c H 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