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式换热器技术协议

管式换热器技术协议

600万吨/年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管式换热器(共2台)技术协议买方:签字:卖方:签字:2020年12月6日目录一、总则二、现场基础数据三、制造单位的资格与责任四、制造、验收所采用的标准、规范五、供货范围六、图纸设计及供给要求七、材料要求八、制造、检验和验收九、分工十、包装、标记和运输十一、设备安装调试指导、使用要求十二、质量保证十三、售后服务十四、资料交付十五、其它附件:图纸一、总则1.1 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卖方)就XXXX项目油气冷却器(2台)的制造及检验试验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及协商,达成如下技术协议;1.2卖方应遵守图纸、技术协议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保证其分包商也遵守上述要求,卖方对所供的设备负完全责任。

二、现场基础数据2.1、地震防护等级XXX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

基本地震烈度 6度抗震设防地震烈度 6度工程设计抗震设防地震烈度 6度2.2、气象条件(1)气温(逐月平均、最高、最低,绝对最高、最低,年平均)年平均气温 12.9℃月平均最高气温 23.9℃(七月)月平均最低气温 -9.9℃(一月)极端最高气温 39.9℃极端最低气温 - 30℃(2)气压和海拔高度年平均大气压 89.69KPa海拔高度 89.69 KP(3)空气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56%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79%(8月)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55%(4月)(4)近5~10年,历年最热月平均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暂缺(5)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年最大、最小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累年平均总雨量 440.Smm累年最多总雨量 819.1mm(1969年)累年最少总雨量 108.6mm ( 1969年)日最大总雨量 136.3 mm ( 1959年7月2日)小时最大总雨量 60.0mm累年平均总雨量 440.Smm累年平均雨日 72.6 天(6)降雪量(最大、平均降雪厚度、基本雪压值)最大积雪深度 15.0cm标准雪荷载 250N/m2(7)蒸发量(逐月平均,最大、最小)暂缺(8)最大冻土厚度冻土层深度 146mm(9)风向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累年平均风速 3.1 m/s最大风速 29 m/s标准风压值 450N/m2三、制造单位的资格与职责3.1资格3.1.1换热器的制造单位必须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造单位应持有D1、D2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3.2制造单位的职责3.2.1制造单位应对所提供制造、检验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2.2制造单位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的任何对设计的变更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取得买方和设计方同意,对重大问题应及时通知买方和设计方。

四、制造、验收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严格遵照下列标准(下述标准应以本协议签署时的最新版本为准),当所选用的标准和本技术协议相矛盾时,应按严者执行。

TSG 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150-2011 压力容器GB/T151-2014 热交换器GB/T713-2014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8923.1-2011 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9948-2013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13296-2013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3913-2008 金属覆盖层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规范和试验方法GB/T19066.1-2008 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尺寸GB/T19066.3-2008 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技术条件JB/T4711-2003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NB/T47013.1~13-201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探伤NB/T47008-2017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10-2017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内热钢锻件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8-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9-2011 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NB/T47020~47027-2012 压力容器法兰HG/T20592~20615-2009 钢制管法兰GB/T25198-2010 压力容器封头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B/T4736-2002 补强圈JB/T4712.3-2007 耳式支座五、供货范围5.1供货的设备型号及数量:卖方供货与土建部分的接口为换热器支座以上,含支座,带接管配对法兰、螺栓、螺母、垫片。

5.2设备的备品备件运输、储存及安装期间的适当数量的易损备件应包括在总价中,具体数量如下:5.3交货状态: 设备在进行水压试验时需使用不锈钢金属缠绕垫垫片。

水压试验合格后卖方应以垫片压紧状态交货到现场。

保证业主不再进行拆检,可直接安装使用,两台换热器均为整体交货。

5.4交货工期交货期见商务合同。

六、图纸设计及供给要求6.1换热器的规格、操作条件、开口接管、安装要求及主体材料详见设计院提供的图纸(特殊材料要求除外)。

6.2除非另有规定,设备管法兰、螺栓(柱)螺母标准采用HG/T20615-2009(Class系列),HG/T20634-2009(Class系列)。

七、材料要求7.1换热器受压元件所用材料、材料标准及供货状态应符合TSG 21-2016、GB/T150-2011、的相关规定及换热器设计条件图中的相关规定,其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钢材生产厂提供的质量保证书。

7.2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应符合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的要求。

7.3换热管用S30408钢无缝钢管应符合GB/T13296-2013高级冷拔无缝钢管的规定,精度为高级。

7.4管板为锻件复合不锈钢板,管板锻件为Ⅲ级合格。

7.5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NB/T47015-2011和NB/T47018-2017的规定。

7.6换热器的管箱垫片为不锈钢缠绕垫。

八、制造、检验和验收8.1制作过程要求8.1.1换热管应采用整根管子制造,不允许拼接。

制造厂应对换热管的外形尺寸进行复验,并应做好记录。

8.1.2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强度焊+贴胀(先焊后胀)结构,焊接采用角焊缝氩弧焊焊接, 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应采用无油胀接的方法。

管头要求露出端面 3.5mm,管头端面不允许烧损,焊接至少两道完成,应采用两遍填丝焊,每道必须是连续焊,起弧位置错开180°,管子与管板焊后应进行100%PT检验,I级合格。

8. 1.3所有换热器的A、B类承压焊缝应采用双面焊或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结构,当焊接接头系数为0.85时,换热器的A、B类承压焊缝应进行大于等于20%射线检测,无法进行射线检测的应进行大于等于20%超声检测,按NB/T47013.1~13-2012&2015《承压设备无损探伤》验收,射线检测合格等级为Ⅲ级,超声检测合格等级为I级。

8. 1.4管程或壳程不锈钢部分酸洗钝化、蓝点法检测,表面无蓝点合格;碳钢部分外表面除锈,并应按照《防腐工程规范》16035-00G1100-G-20的要求进行涂覆。

8. 1.5换热器支座垫板与壳体材料相同,支座其它材料采用Q235B。

8. 1.6所有换热器均应按TSG 21-2016、GB/T150、GB/T151及本技术协议的要求进行制造及验收。

8. 1.7设备铭牌按标准制造。

8. 1.8设备焊缝内表面应打磨,与母材齐平,不得有影响装配要求的焊瘤存在。

8. 1.9设备制造主要控制点8.2检验和验收8.2.1.设备按施工图中指明的标准规范和施工图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

在进行水压试验时,不锈钢设备应限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 25mg/L.水压试验后,设备内表面经干燥处理后不得有任何残留液体存在。

7.2.2.买方在卖方设备制造过程中派人对设备的原材料、设备制造的工艺及质量进行监制,并在设备交工前进行设备联合检验,卖方应积极配合。

8.2.3.卖方对出厂设备按标准及本技术协议的规定进行全面质量检验,监制人员可随机查验检验报告。

8.2.4.设备制造过程中,设备的制造质量由卖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控制,买方派出代表全过程进行监制,买方代表一旦发现卖方未按投标文件相关内容进行制造或卖方的质量保证体系未能有效运行,有权要求停工或整改,卖方必须予以配合。

8.2.5.买方的检验人员有权进入卖方工厂制造车间,对正在进行制造的设备进行监制和检验。

8.3防腐蚀涂装技术要求8.3.1碳素钢、低合金钢的设备表面应涂漆。

除设计方另有规定外,下列情况不应涂漆:(1)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2)镀锌表面;(3)已精加工的表面;(4)铭牌、标志板或标签;(5)螺栓、螺母表面不应涂漆,且应用塑料套保护;8.3.2对应涂装的设备表面采用喷射、抛射或采用动力工具进行表面除锈,除锈时应防止对金属表面造成损伤。

除锈前,应清除可见的油脂和污垢;除锈后,应清除浮灰和碎屑,并将设备内的残留物清理干净;(1)涂涮环氧富锌底漆、有机硅耐热漆除锈后的钢材表面应达到Sa2.5要求为合格;(2)涂涮醇酸底漆、环氧底漆、氯磺化聚聚乙烯专用底漆除锈后的钢材表面应达到St3或Sa2.5要求为合格;8.3.3底漆、中间漆、面漆应选择相互间结合良好的涂层配套,中间漆与面漆、底漆之间应无层间剥离,应根据设计文件、SH3022-1999《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配套使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涂层与钢铁基层附着力按GB/T9286-1998中规定进行检测,附着力不低于1级;(2)涂层与钢铁基层附着力按GB/T5210-2006中规定进行检测,附着力不低于3MPa;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防腐蚀涂料,不宜配套使用,如需配套使用,必须经试验确定。

使用稀释剂时,其种类和用量应符合涂料生产厂标准的规定;8.3.4保温设备涂漆要求:(1)介质温度〈100℃,采用铁红环氧底漆两遍。

涂层干膜总厚度:80-120μm;(2)介质温度100-200℃,采用环氧有机硅耐热底漆两遍。

涂层干膜总厚度:80-120μm;(3)介质温度>200℃,采用耐高温有机硅涂料两遍。

涂层干膜总厚度:80-120μm;8.3.5不保温设备涂漆要求:采用氯磺化聚乙烯底漆+中间漆+氯磺化聚乙烯面漆,面漆颜色见设计方要求。

涂层干膜总厚度:室内:160μm,室外:200μm;九、分工9.1 卖方应根据技术协议要求完成供货范围内的材料采购、制造、检验、油漆、包装、运输及必要的现场技术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