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BT简介认知行为治疗 ppt课件

CBT简介认知行为治疗 ppt课件

• 心悸——“我发心脏病了” • 呼吸急促——“我要憋死了” • 头晕——“我要晕倒了”
案例一
• 根据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模式,王女士的
自动想法是对躯体感觉的灾难性的错误解 释。
• 王女士还描述了他头脑中的一幅画面:一 个人呆在家里,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痛 苦地爬向电话想求救,但无能为力。
案例二
• 李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表现为心境低落, 缺乏愉快感,注意力不集中,记性不好, 疲劳,无精打采,性欲缺乏,而且易激惹。 李先生基本不参加任何的社交活动,大多 数时间都躺在床上。他做出了很大的的努 力约了他的一个朋友外出,但在最后一分 钟他的朋友说因为有急事取消了约会,说 再联系。李先生一下子情绪更低落了。
• 治疗总是从负性自动想法开始: 1. 是维持当前问题的关键; 2. 是最容易接触到的认知部分; 3. 是最容易去处理,并获得快速症状缓解的
部分; 4.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
影响CBT疗效的因素
• 问题的性质和慢性化的程度 • 患者接受CBT原理的程度及投入程度 • 人格因素 • 患者绝望和悲观的程度 • 治疗师对患者问题的乐观/悲观程度 • 治疗师坚持CBT的程度 • 治疗师CBT培训的质量 • 治疗师CBT技术的熟练程度
就是彻底的失败。” 3.过度概况:“我个子矮,所以他们都不喜
欢我。” 4.容易回想消极的记忆,回想积极的记忆很
难 5.穷思竭虑 6.对批评过度敏感,个人化
• 这些信息处理偏倚被看作是情绪障碍维持 的关键,关注负面的或与威胁有关的信息, 而不关注或忽略相反的信息。
第一级:自动想法
• 情绪焦虑时: 1. 思维过程也是更消极,但关注将来的事件:
案例二
• 李先生的自动想法: • “为什么我总是碰上这种事情?” • “蛮好不约他,自讨没趣” • “我敢肯定他不是因为有急事,他本来就不愿意和我出去” • “他很可能讨厌我” • “我肯定让人很无聊的” • “我怎么这么没用” • “努力也没用,不会好了” • “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 认知三联症:对自我、世界和将来的消极的看法 信息处理偏倚:非黑即白
认知的三个水平
• 生活规则 个体行为的指导原则,决定或影响我们如 何行动或互动,进一步建立和發展我们的 自我感。
认知的三个水平
• 负性自动想法 核心信念和生活规则的直接产物,代表着 我们如何理解我们每天生活中的体验。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模型
认知的三个水平
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 (生活的规则) 自动想法
第一级:负性自动想法
卫生工作中看到的患者或来访者的反应有 何不同? • 3. 认知行为治疗存在着许多学派
五因素模式
注意模式
特定事件 行为
认知的三个水平
• 负性自动想法 • 中间信念(生活规则) • 核心信念
认知的三个水平
• 核心信念 代表着我们最基本的自我感,是我们如何 看待自己、他人和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关键, 与强烈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认知行为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简介
• 1.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以 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处理患 者当前的问题。
• 2. 目标取向—患者和治疗师达成一致的, 改善患者痛苦的情绪状态及不良的思考和 行为模式
简介(续)
• 1. 正常化的治疗原理 • 2. 人们对痛苦的正常的反应和我们在精神
• 负性自动想法是个体对一个特定的情景或 事件的评价。
• 认知治疗师关注的是和强烈的消极情感, 如焦虑、抑郁、内疚、羞耻及愤怒等,联 系最紧密的负性自动想法。
第一级:自动想法
第一级:自动想法
• 情绪抑郁时: 1.思维过程变得更消极,常常关注过去的事
件:“我从来就没有考好过。” 2.非黑即白:“如果拿不了第一的话,那我
生活规则是价值判断;
第二级:生活规则
• 生活规则的问题不在它的内容,而在于它 的刻板和缺乏灵活性。
• “行为指南”——寻找行为模式
第三级:核心信念
• 关于自我、他人和周围的世界 • 概括性的 • 默认的
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 核心信念和生活规则代表了个体对抑郁和 焦虑的心理上的易患性(脆弱性);
“如果我不能通过这个考试,那我就完了。” 2. 不自觉地寻找潜在的威胁或危险 3. 狭隘地关注眼前的威胁 4. 过度地夸大危险 5. 低估应对的可能 6. 关注最坏的可能的结果(几周、几个月、几年
后) 7. 为担忧将来的事件所控制
案例一
• 王女士,诊断惊恐障碍,几乎每天都有发 作。当惊恐发作时,王女士体验到一系列 的躯体感觉:心悸,呼吸急促和头晕等。 他把这些症状看作是很危险的,并报告有 以下的自动想法:
第二级:生活规则
1. 条件化的表述: “如果……,才……。”和“只有……, 才……。” “如果我不是每时每刻都警惕着,可怕的 事情就会发生”——王女士
要求表述 常常与强烈的义务感和道德感联系在一起 而难以改变
第二级:生活规则
与自动想法的区别 • 负性自动想法是我们对特定情境或事件的
评价,而生活规则是跨情境的; • 负性自动想法是对内容和过程的歪曲,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