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跳棋”校本课程发展规划

“国际跳棋”校本课程发展规划

“国际跳棋”特色课程发展规划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将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由单纯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定意义上的课程创造者和一定范围课程管理者。

因此,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学校的课程开发与管理将成为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视角、新热点。

为使我校校本课程今后开发与实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

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教学理念】
一、办学目标发展的需要: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的特色。

我校的办学目标经几年的努力逐步发展为:培养具有“合格+特长”的现代小学生。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孩子,由于经济水平不高,学生课外活动相对单调,给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国际跳棋是棋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

棋是思维的游戏,雅俗共赏。

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下棋不仅能提高智商,还能提高情商。

在现代社会里后者比前者也许更需要。

下棋时首先要坐得住,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还要善于把握时机,时机不成熟时要沉得住气。

这些正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有了足够的情商才能使智商正常发挥,才能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分析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提高。

三、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我校如何从规范的学校成为有独具特色的学校,已经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根据地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

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走出自己特色的途径之一。

另外,老师参加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发展目标】
一、“国际跳棋”校本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
未来对人才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面对社会对孩子各种能力的需求,教师可能感到茫然无措。

其实,只要有心,一个小游戏,一件小事就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从棋类活动中,发现在学校教育中与孩子多下民间棋的游戏,对儿童许多方面的发展大有好处。

(1)帮助孩子对规则的理解。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规矩就无以成方圆,然而这规则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按照下棋规则做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守秩序、懂规矩的好品质,让孩子明白遵守纪律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

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大有好处。

(2)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下棋胜负要根据棋艺的高低,然而许多小孩子一开始下棋时一输就哭,我们就跟他讲道理,只要下完棋,失败了也是将军,叫“失败将军”,慢慢地就会变成“常胜将军”。

现在孩子受挫的承受能力强多了,不但不怕输,而且还不服输,输了再下。

(3)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下棋需要孩子不但要集中注意力,而且要拓宽注意力的广度,把握双方各个方位的棋子状况,适时安排各个棋子适当的位置。

跳棋需要孩子看准在直线上每隔一子的空位,那么孩子更要使出全面观察,找准路线的本事了。

这些游戏无疑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

(4)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在下棋游戏中使学生懂得文明礼貌,提高道德认识。

(5)锻炼孩子的耐性。

儿童的控制力差,容易急躁,男孩子更是如此,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是不利的。

有的孩子才学下棋时,有时下一会儿就不想下了,我们就鼓励他,做事不能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渐渐地他就改掉了半途而废的毛病,有时下完一盘还要再来一盘,注意的时间明显增长,耐性明显提高。

下棋就是这样一种有趣而又有益的游戏,很适合在校本课中使用。

下棋时那活泼、融洽、温馨的课堂气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是大有裨益。

〖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等非智力水平
4、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推进措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原则
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归宿点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的传统与优势,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办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4、树立科学的资源意识原则。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依赖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

二、国际跳棋的实施
(一)实施建议
1、主体性原则: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设主体参与的时机,留足参与时空,保证参与权利。

2、实践性原则:
创设实践的机遇与环境,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展。

3、创新性原则: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以强烈的探究欲、好奇心,大胆想象,不断观察,积极反思。

鼓励标新立异,积极创新。

(二)具体措施
1、校本课程人人参与,具体上课时间见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课程表。

2、活动前设计好方案,内容须包括:(1)活动目标;(2)设计思路;(3)活动准备;(4)过程安排。

方案设计打印在A4纸上交教导处。

3、积极收集资料,活动结束后一并上交:
(1)、学生制作的棋盘、盒装棋子一份
(2)、活动若干照片(有课题、有教师、有学生活动)
(3)、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表格、自制器具、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活动记录等一切资料
4、每学期举行一次年段比赛。

5、根据校本课程教师的实施情况和资料收集情况给予不等的经济奖励,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三、课程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校本课程特色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课程实施管理
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激励制度。

保证经费: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备与对外交流等。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和管理
以学生需求为评价标准,要重过程、轻结果,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上,并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依据。

评价形式,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起点,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入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如棋王赛,评出棋王。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表现为主,其他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