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
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I(共25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1.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地主残酷剥削农民
D.赋税征收巧立名目
2.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3.右图内容反映出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集体劳动
D.手工业与商业相结合
4.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海禁政策 B 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
5.右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进
6.改革开放以来,破除“计划经济崇拜”,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7.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8.下列哪一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特点( )
A.“我要自己找婆家呀”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嫁大事全凭父母大人做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9.徐志摩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B.飞机 C.火车 D.轮船
10. 互联网的发展和日趋普及,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其“负面影响”不包括( )
A.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遨游天下的机会
B.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活动日趋严重
C.部分人沉迷于网络虚拟社会而不能自拔
D.垃圾信息、色情信息、反动言论泛滥
1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12.1497年,一位航海家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
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迦马 C哥伦布 D 麦哲伦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即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骡机 D内燃机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唐朝“飞钱” B.北宋“交子 C.南宋“会子” D.明朝“银票”15.17世纪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1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1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8.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那个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19.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
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
”文中的“他”是指( )
A.哥伦布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0.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的杰出贡献是( ) A发明电灯 B发明汽车 C发明飞机 D改良蒸汽机
21.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
22.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23.“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24.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到:“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
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21教育( )
A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5.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二、非选择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前期
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4分)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
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4分)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
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请回答:
(1)工业革命时期,对蒸汽机的改良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2分)
(2)材料一所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一系列发明和改进”中,有哪些新的交
通工具(请举两例)?(4分)
(3)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
影响。
(6分)
高一(下)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31. 答案:
(1)特点: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
(2)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2分)。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
禁闭关(闭关锁国)政策。
(2分,写出一点即可2分)
(3)影响: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3分)
32. (1)贡献:瓦特(2分)
(2)工具:火车(或蒸汽机车,2分);轮船(或汽船,2分)
(3)影响: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
兴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
(答出任意写出两点记4分。
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记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