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2016)ppt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2016)ppt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照《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 【析】 诗中以“杜康”代酒。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第一步:明手法 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二步:阐运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第三步:释效果 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 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 拟人。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 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 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 弃疾); 再如“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 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又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 照《如梦令》)
诗人用拟人手法,将 本是无情的“草木” 写得 能“知”能“斗”,有 “才思”高下之分;柳絮、 榆荚虽乏色少香,却不藏 拙,也来凑热闹,显得十 分可爱。形象地描绘出百 花争妍,似乎要将春留住 的情景。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 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 【作用】 粉蝶如知合断魂。”(林 逋《山园小梅》)
【析】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 手法。“先偷眼”极写白 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 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 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 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 之情夸张到极点。


赏析下面这首诗中拟人 手法的妙处。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字谐音, 诗人用双关的手法,表 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 说这歌声好像“无情”, 又好像“有情”。
终身误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 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留宿,在天上 “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现了 诗人因赦而喜悦轻松、浪漫豁达的心情。
借代
(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 (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 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 蓄。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重复使 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 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 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 寂寞相思之苦。
(1)扩大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 庐山瀑布》)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2)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 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 倍缩小作用。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又如毛主席在《长征》中写 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山 、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峡时遇赦。南游岳阳, 写下此诗。下榻:留宿处。 行杯:传杯饮酒 。 回:回荡, 摆动。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林”指林黛玉。
请指明下面诗句的双关手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 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反复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 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 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 美。
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设问、反问、 反复、双关。
【作用】 【比喻的作用】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 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 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赏析】
运用比喻,将潭面 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 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 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 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例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 咏怀五百字》) 【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 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例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析】 “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 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双关
双关是令一种语言形式在同 一语境中兼有表里两层意思的 一种修辞格。可以借助双关表 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