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腾讯QQ与360大战

腾讯QQ与360大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大,绝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腾讯 QQ,数亿人都以此为联系的主要方式;而 360 安全卫士,覆盖了近 75%的网民,用户量超过三亿。

此次关于腾讯与 360 之争,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消费者的权益,无视法律的规定。

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的法治建设的完善,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 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企业之中由来已久,通过百度公司诉 3721 公司案件、阿里巴巴诉 360 案件以及金山软件诉 360 案件和“3Q”事件等几起知名案件反映出,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正当竞争和侵权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样化。

腾讯与 360 之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国家法律的挑战。

两企业行为有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嫌疑,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理应依法参与市场活动,不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或打击竞争者。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目标,也是行业和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基本保障。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能以违背法律、更不能以违背基本商业道德的手段,来获取一己之利和一时之利。

腾讯公司在装有 360 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QQ 软件,这一行为是利用其垄断地位侵害用户选择权,构成强迫交易之嫌;而企业出面号召消费者抵制特定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同样超出企业应有的经营者角色,同样构成损害消费者自主消费权的不当宣传。

腾讯为维护其利益强制要求用户卸载 360,对其进行封杀,其做法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之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以及第十二条之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腾讯公司凭借其在网络领域的独占地位,要求用户在腾讯与 360 之间做出选择,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其本意是对 360 的排挤,以求将其封杀,明显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利于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

2 博弈论角度腾讯与 360 的博弈从短期来看,假设双方选择不对抗,各自获得的收益为 150,那么整个社会获得的收益将会是 300;如果一方对抗,另一方不对抗,对抗的一方收益为 200,不对抗的一方收益为-150,全社会的收益为 50;如果双方均选取对抗的措施,两者均会得到-100 的收益,全社会收益则为-200。

显然,双方不对抗使社会收益达到了最大化,也符合双方利益,而双方对抗尽管达到均衡,却是最差的选择。

我们都看到,两家企业相互对抗,引发了一场电脑桌面上的战争。

从长期来看,双方的收益将会发生变化,各自采取的策略也将发生改变。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在中国的即时通讯软件领域一家独大,在其他各领域也占据较大份额,市场地位难以动摇,而且腾讯也有进行安全软件的开发——QQ 电脑管家。

因此,在长期博弈中采取对抗策略更有利于腾讯。

反观 360,尽管其免费的营销策略使其能够迅速扩展杀毒软件市场,但奇虎 360 实力毕竟无法与腾讯相比,消费者对于腾讯的商品尤其是 QQ 依赖性更高,长时期的对抗将使 360 损失大量的客户。

不论 360 采取何种策略,腾讯都将选择对抗。

而“弱小”的 360,由于腾讯只采用对抗策略,360 只能被迫选择对抗。

腾讯与用户的博弈不仅商家之间在进行博弈,用户与商家之间也在进行博弈。

腾讯“二选一”的杀手锏便是腾讯逼迫用户做出选择的行为。

我们假设:腾讯有两种策略,即“封杀 360”或者“不封杀 360”;用户则有四种策略:“保留 QQ(使 4 5 用QQ管家替代360安全卫士)”、“保留360安全卫士(使用MSN替代QQ)”、“两者都保留”或“两者都不保留”。

另外,我们还规定:安装 QQ 管家将使腾讯收益+2,卸载 QQ 将使腾讯收益-2,封杀 360 可能导致腾讯声誉受损故收益-1;用户方面,保留 QQ、360 安全卫士收益各+1,被迫使用 MSN、金山卫士收益则各-0.5。

当腾讯选择封杀 360 时,用户选择“两者都保留”策略所获得的收益为 1,大于其他三种策略;当腾讯选择不封杀 360 时,用户最大收益为选择“两者都保留”策略时的 2。

这样一来,用户对于腾讯策略的绝对优势策略为“两者都保留”。

在此种状况下,腾讯选择不封杀 360 获得的收益为 0,大于选择封杀 360 时的-1。

用户与腾讯此次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两者都保留”,“不封杀 360”)。

这从一方面解释了腾讯为什么没有坚持这个“艰难的决定”。

但是“QQ 保卫战”的举措一出,腾讯即遭到诸多 QQ 用户的质疑和抵制,甚至有诸多网友称将使用 MSN、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取而代之,说明了网民对于腾讯霸权主义行为的抵制,以及网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腾讯把追逐商业利润放在承担社会责任之上,有违公司社会责任,严重地损害消费者利益,其行为也是背离社会责任的做法,理应受到应有的惩罚。

另外,MSN 的介入将使腾讯的用户数减少,降低企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动摇腾讯的垄断地位。

腾讯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当腾讯封杀 360 时,监管部门会选择“监管”,会减少社会利益的损失。

当腾讯选择不封杀 360 时,监管部门依旧选择“监管”。

很显然,“监管”是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

而在面对监管时,腾讯将不再选择封杀 360。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不封杀 360,监管)。

这从另一方面解释了 360 和腾讯暂时休战的原因。

尽管 360 与腾讯在用户与监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下停战,但很显然,双方并没有长期的停战协议,2012 年便又闹上了法庭。

双方的利益冲突不会就此了结,也许一场更为惨烈的较量将会在某个时间上演,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早介入,并且防微杜渐,阻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再次发生,为消费者带来利益损失,针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不当竞争行为,政府应完善相应机制、充分执法,在科学合理依法的前提下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置,同时培育良性的市场竞争意识、倡导有助于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的竞争文化。

3 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权,是指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9 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灭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陔法第 12 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宙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作为网民而言,可以选择使用 QQ,也可以选择使用 360。

现在的问题是,腾讯要求 QQ 用户必须在QQ 和 360 之问做出决断,腾讯的这种行为已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方面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一方面没有尽到保持其服务延续性的义务,同时还通过公告等形式对用户提出了不合理的规定。

任何一个企业,在它壮大到一定地步(其实就是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垄断地位),成了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种消费之后,实际上就具有了公共产品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也就失去了选择消费者的权利。

同样,QQ 使用人群非常广泛,已经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成为一种为大众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消费品,具有了公共产品的性质。

现在腾讯作为中国第一大桌面客户端软件的 QQ,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要求用户在 QQ 与 360 之间“二选一”,实质是让用户无从选择,QQ 正是基于拥有的客户群数量上的优势,才敢于作出如此大的决策,而这实质是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

6360 是否对 QQ 造成了损害,可以通过法院裁决,不能挟持消费者,滥用消费者的信任。

腾讯此举,是在利用其绝对垄断地位,导致消费者没有选择。

简单的看,QQ 就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但这其实不仅仅是一款工具,这里面还储存有大量用户的信息,比如朋友联系方式、商业合作伙伴信息等等,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款软件。

这是在强迫消费者必须使用 QQ。

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业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保持其服务的延续性,腾讯提出不卸载 360 就必须退出 QQ 的要求显然没有顾及这一点。

4 启示及建议通过腾讯与 360 之争,我们应更加关注网络世界不正当竞争。

现在网络的不正当竞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隐蔽性越来越强,杀伤性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监督市场运作,制止恶性竞争,进行适当的引导,维护网络市场的健康进展。

事件中工信部对腾讯和奇虎 360 恶性竞争事件反应的迟钝和措施的低效,值得深思。

我国互联网行业虽然处于高速进展阶段,但仍然处于非常低层次的竞争状态,严重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约束,导致互联网市场长期处于混乱的“战国时代”中。

因此,我们应当在探讨现行政策法规系统的缺陷的基础上,注重政策法规系统结构的完备性与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强调政策与法规的协调和互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的互联网管理政策与法律系统。

此次大战严重影响各企业声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用户利益。

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应当进行自我道德的约束和限定,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积极做“有道德”的企业,维护行业的健康有序进展。

损害市场、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只会最终也损害自身。

因此,企业应当进行良性竞争,实现自身更长远持久的发展。

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腾讯和 360 可以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公司,可以7采用收购、入股、接入合作的方式,做到双方共赢,即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也能保持互联网的创新和创业积极性,使更多资金投入中小 IT 创业公司,这样,不但能够保持互联网的多样性,而且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