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藉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的原动力,譬如太阳给我们光热,风吹动风车可以发电,燃烧汽油可用以推动汽车,使用瓦斯可以烹调、取暖,凡此种种如太阳、风、汽油、瓦斯等都是能源。
而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人均消费能源的多少,往往被看作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
进五十年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1 世纪,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煤炭等常规能源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加剧,新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
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世界新能源发展情况(一)、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1.风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从1980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90年代中期欧盟进入风电规模化阶段,尔后美国,以及中国、印度都先后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
当前,并网型风机正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单机容量1兆瓦以上的风机已经成为主导产品,5兆瓦的风机已经投产,更大容量的也在研发之中。
2.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热发电和热利用。
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其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两大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发电目前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并已经逐渐从过去用于独立的系统,朝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
太阳能热发电目前的主要技术类型有碟式、塔式和槽式,发电效率在20-30%之间。
太阳能热发电装置一般都有转动部件和高温部件,需消耗水,不适合在边远和干旱地区大规模发展。
而且目前的成本较高,应用场合受限,目前主要在美国和南欧有部分的商业化项目,其它地区主要处于技术试验和示范阶段。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规模化应用,2008年底全球太阳能供热面积2.3亿平方米。
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未来的重点是在提高太阳能供热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供暖和制冷方向发展。
3.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
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有直燃、混燃、气化、沼气、垃圾填埋气发电等技术。
由于生物质发电技术依赖于生物质资源,其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的潜力不是很大。
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以糖类、淀粉类、动植物油脂类和纤维素及木质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其中比较成熟的是糖类、淀粉类以及动植物油脂类为原料的技术,已经基本上可与高价石油相竞争。
4.地热、海洋能等技术地热主要用于发电和采暖。
菲律宾、冰岛等国家利用地热的比例较高。
地热资源利用的潜力大,但有待利用技术的突破。
海洋能存在的形式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盐差能、温差能等等,利用技术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目前利用最广泛的是潮汐发电技术,全球最大的潮汐电站在法国的朗斯,装机约20万千瓦,我国最大的潮汐电站在浙江江厦,装机约2兆瓦。
总体来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遥感测量技术等,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使得可再生能的产业规模、经济性以及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二)新能源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全球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了许多共识,并积极促进可量化减排指标的形成,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受到了切实的减排压力,进而大力促进低碳,甚至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能源供应严重依赖高碳能源,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水平高,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尚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今后较长时期(20-30年)内能源消费仍将继续增长,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三)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薪柴时代、煤炭时代,目前处在以油气为主的时代。
随着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能源,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必将出现新的转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新能源将是最具现实性的选择。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风电产业率先加速发展,目前已经开始规模化发展,具有了初步的产业体系轮廓,表现出了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可喜发展势头。
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风电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近三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连续翻番,令世界瞩目。
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江苏沿海地区规划筹建七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将形成一批“风电三峡”。
二是风电整机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家批量化、规模化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国产机组的新增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三是风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大加强。
四是风电产业品牌显现,总体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总体来看,与2005年以前相比,我国风电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产品配套能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完全能够满足未来我国风电更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迅速扩张,太阳热水器在城乡居民生活热水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
到2008年,我国累计保有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约1.3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太阳能集中取暖和供热技术也已开始应用。
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资源品种、利用技术路线和产品形式多种多样。
我国沼气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户用沼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市场和产业均已经形成了规模。
到2008年底,全国户用沼气池达到了3000多万口,畜禽场、食品加工、酒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达1600多处,年产沼气总计超过140亿立方米,为约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优质的生活燃料。
除沼气外,其它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
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废弃物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
4.我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研发进展我国适用于地热能发电的资源较少,目前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西藏。
但地热能的热利用发展较快,主要用于采暖、热水、养殖等用途,利用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目前地热供暖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可为约60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热水。
此外,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的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在潮汐发电等海洋能利用方面也开展了一些试点和示范工作。
总起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国家和民间都在较大规模地投资可再生能源建设,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水平和产业化技术研发水平提升迅速。
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
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成本、改善其经济性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并改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如下问题。
1.市场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 2.政策体系不完善,措施不配套3.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4.产业体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强三、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一)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评价工作还不够深入,但根据已有的评价结果,我国具有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和保障。
其中,风能资源总的技术开发量可以达到数亿千瓦的规模,全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与欧洲相比,我国全部地区都是太阳能资源可利用区,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资源条件;我国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有机垃圾和能源作物等,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发,资源潜力达到数亿吨标准煤的规模。
此外,地热能、海洋能等资源在我国的储量也很丰富。
总之,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基础,可以支撑未来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甚至主导能源的发展。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种类很多,各种技术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应明确各自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综合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整体的推进和发展。
1、风能风能的发展按照“陆上为主,并网为主,注重分布式发展,加快产业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近期以陆上为主,内陆地区的开发重点是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三北”及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河北、内蒙、吉林、甘肃、新疆,以及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区,这些地区宜于开发较大规模的风电场。
在近期,近海风电的发展以示范为主,在江苏、上海等近海地区建立若干个海上试验风电场,为今后大规模发展近海风电积累技术和经验。
2、太阳能太阳能产业要大力推广与建筑结合的热利用技术,注重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均衡发展。
太阳能热利用的可开发地区很广,太阳热水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都有很大的市场,需要大力推广,逐步推行强制利用政策,尽快做到人均1平方米太阳能的发展目标;太阳房、太阳灶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也有着较大的应用空间,应予足够重视。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需要积极推进。
在近期主要是在大中型城市推广屋顶并网系统,重点在光伏产业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推广实施;并结合广州亚运场馆等城市大型标志性建筑实施。
沙漠光伏电站在近期以示范为主,未来技术成熟时,考虑在河西走廊、青藏线、宁夏和内蒙古沙漠边缘等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电网、具有大片荒漠土地、靠近负荷中心的地点安装大型并网光伏系统。
3、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种类较多,其发展应在“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农田争水源、不与禽畜争饲料”的前提下多元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粮液体燃料和替代石油基的生物基产品应成为战略重点。
生物质发电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质混燃技术较为成熟,鼓励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发应用煤与生物质混燃发电项目;在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宜于开发中小规模的项目;推广集中养殖场的沼气以及农村生物质气化发电项目,加快分散式的农村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