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
,
,
,
,
(1)求证:平面
平面 ;
(2)设 为线段 上一点,
,求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如图,在多面体
中,四边形 为等腰梯形,
,已知
,
,
,四边形 为直角梯形,
,
.
(1)证明: (2)求三棱锥
平面 ,平面 的体积.
平面 ;
参考答案
1.(1)见解析(2)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 PO 垂直 AC,再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 PO 垂 直 OB,最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2)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 标,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 PAM 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出两个法向量夹角,根据二面 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方程,解得 M 坐标,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 PC 与平 面 PAM 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得结果.
在求线面角的有关量的时候,有两种方法,可以应用常规法,也可以应用向量法. 8.(1)见解析;(2)
【 解 析 】 分 析 :( 1 ) 由 题 意 得
是等边三角形,故得
,于是
,从而得
,所以
,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成立.(2)由
平面
可得
,于是
平面 .又
,所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即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从而得到 即为所求角,然后根据解三角形可得所求.
解得 BD= ,所以 AB2+BD2=AB2,根据勾股定理得∠ADB=90°∴AD⊥BD.
又因为 DE⊥平面 ABCD,AD 平面 ABCD,∴AD⊥DE.
又因为 BD DE=D,所以 AD⊥平面 BDEF,又 AD 平面 ABCD,
∴平面 ADE⊥平面 BDEF,
(Ⅱ)方法一:
如图,由已知可得
,
,则
详解:(1)因为
,
所以 垂直平分线段 .
又
,
所以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
又
,
所以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又 平面
平面 ,
所以 平面 .
(2)因为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又
,
所以
平面 .
由(1)知
,
所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即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
故 即为所求的角.
在
中,
,
9.(1)见解析;(2)
.
【解析】分析:(1)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
;又由条件可得到
,
于是
平面 ,可得
,从而得到
平面 ,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得平面
平面 .(2)由题意得可得 , , 两两垂直,故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标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属于中档题型,也是常考题型. 坐标法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般步骤,一是根据图形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二是将几 何中的量转化为向量,通过向量的运算;三是将运算得到的结果翻译为几何结论. 6.(1)见解析(2)见解析(3)
【解析】分析:(1)先证明
证 指 求.方法二是利用向量法.
7.(1)见解析(2) 【解析】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 ADE⊥平面 BDEF;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求 CF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也可以 应用常规法,作出线面角,放在三角形当中来求解. 详解:(Ⅰ)在△ABD 中,∠ABD=30°,由 AO2=AB2+BD2-2AB·BDcos30°,
为锐角,从而问题可得解.
试题解析:(1)取 中点 ,连结 , ,∵ 是正方形,∴
,
又∵
,
,∴
,∴
面 ,∴
,
又∵ , , 都是中点,∴
,
,∴
面,
∴
;
(2)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则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则
,即
,
令
,则
,
,得
,
同理得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所以他的余弦值是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以及坐
,再证明 平面 .(2)先证明
面
,再证
明平面
平面
.(3)利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求直线 与直线 所成角的
正弦值为 .
详解:(1)证明:连接 , ∵ 、 分别是 、 的中点,
∴
,
,
∵三棱柱
中,∴
,
,
又 为棱 的中点,∴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又∵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2)证明:∵ 是 的中点,∴
4.如图,在三棱柱
中,点 P,G 分别是 , 的中点,已知 ⊥平面 ABC,
= =3, = =2.
(I)求异面直线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 ⊥平面
;
(III)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四棱锥
,底面
分别是 , 的中点.
是正方形,
,
,,
(1)求证
;
(2)求二面角
6.如图,三棱柱
【解析】分析:方法一:(Ⅰ)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
,再根据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Ⅱ)找出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 求解. 方法二:(Ⅰ)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根据向量之积为 0 得出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Ⅱ)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
连结 OB.因为 AB=B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OB⊥AC,OB= =2.
由
知,OP⊥OB.
由 OP⊥OB,OP⊥AC 知 PO⊥平面 ABC.
(2)作 CH⊥OM,垂足为 H.又由(1)可得 OP⊥CH,所以 CH⊥平面 POM. 故 CH 的长为点 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 OC= =2,CM= = ,∠ACB=45°.
【解析】分析:(Ⅰ)由题意得 ∥AB,故∠G 是异面直线 与 AB 所成的角,解三角
形可得所求余弦值.(Ⅱ)在三棱柱
中,由 ⊥平面 ABC 可得 ⊥A1G,于是
⊥A1G,又 A1G⊥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成立.(Ⅲ)取 的中点 H,连
接 AH , HG ; 取 HG 的 中 点 O , 连 接 OP ,
所以 OM= ,CH=
=.
所以点 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为 .
【解析】分析:(1)连接 ,欲证
平面 ,只需证明
即可;(2)
过点 作
,垂足为 ,只需论证 的长即为所求,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即可.
详解:(1)因为 AP=CP=AC=4,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OP⊥AC,且 OP= .
连结 OB.因为 AB=B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OB⊥AC,OB= =2.
.由
PO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取 中点 ,连接 ,
则易知平面 ∥平面 ,由条件易证
平面 ,则
平面 ,又
平面 ,
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从而问题可得证;(2)由题意,采用坐标法进行求解,可取 中点 为
坐标原点,过 点作平行于 的直线为 轴, 为 轴, 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
算出平面 和平面 的法向量,结合图形,二面角
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 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2.解: (1)因为 AP=CP=AC=4,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OP⊥AC,且 OP= .
则
所以
取 x= ,所以 m=( ,-1,- ),
取平面 BDEF 的法向量为 n=(1,0,0),
由
,解得
,则
,
又
,则
,设 CF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
则 sin =
.
故直线 CF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面面垂直的判定,线面角的正 弦值,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要明白垂直关系直角的转化,
,故
.
因此,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方法二: (Ⅰ)如图,以 AC 的中点 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 OB,OC 为 x,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 O-xyz.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因此
由
得
.
由
得
.
所以
平面
.
(Ⅱ)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由(Ⅰ)可知
设平面 的法向量
(1)证明:
平面 ;
(2)若点 在棱 上,且
,
, 为 的中点.
,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3.(2018 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 ABCA1B1C1,A1A,B1B,C1C 均垂直于平面 ABC, ∠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 A1B1C1; (Ⅱ)求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
由
即
可取
.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