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β干扰素生产

β干扰素生产

β干扰素生产
一、制备流程
1.菌种制备
取-70℃下保存的甘油管菌种(工作种子批),于室温下融化。

然后,接入摇瓶,培养温度30℃,pH7.0,250 r/min活化培养18±2小时后,进行吸光值测定和发酵液杂菌检查。

2.种子罐培养
将已活化的菌种接入装有30L培养基的种子罐中,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pH7.0,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控制溶解氧为30%,培养3~4小时,转入发酵罐中,同时取样发酵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LB培养基划线检查,控制杂菌。

3.发酵罐培养
将种子液通入300L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pH7.0。

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控制溶解氧30%,培养4小时。

然后控制培养温度20℃,pH6.0,溶解氧60%,继续培养5~6.5小时。

同时进行发酵液杂菌检查,当OD值达9.0±1.0后,用5℃冷却水快速降温至15℃以下,以减缓细胞衰老。

或者将发酵液转入收集罐中,加入冰块使温度迅速降至10℃以下。

4.菌体收集
将已降温的发酵液转入连续流离心机,16000 r/min离心收集。

进行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干燥失重、质粒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等项目的检测。

菌体于-20℃冰柜中保存时,不得超过12个月。

每保存3个月,检查一次活性。

二、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启开种子、制备种子液、发酵培养、粗提、精提、半成品制备、半成品鉴定、分装、冻干、成品检定、成品包装
三、干扰素发酵过程控制
在假单孢杆菌的发酵生产中,菌体在培养1.5小时分裂速度最快,到3.5
小时开始下降。

而干扰素的迅速合成出现在3.5小时之后,在4小时达到最大,然后由于降解而迅速下降。

可见在发酵生产工艺中,假单孢杆菌的生长和干扰素的生产基本处于不相关状态,可采用两段培养的策略进行过程控制。

1.溶解氧控制
分别在生长阶段和生产阶段采用各自最佳溶解氧浓度,以期提高干扰素的发酵水平。

通过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得以实现。

2.温度控制
假单孢杆菌生长最适温度与产物形成最适温度是不同的。

产物合成温度控制在20℃可以有效防止干扰素-α2b的降解,而其最佳生长温度则为30℃。

质粒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因此在培养后期降温可以减少目标产物的降解,增加质粒的稳定性。

3.pH值
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由工程菌的代谢、培养基的组成和发酵条件所决定。

干扰素-α的等电点在pH 6.0附近,在低酸性条件下稳定,能耐受pH 2.5的酸性环境。

因此可在发酵后期降低pH,从而造成大量蛋白酶失活,减少干扰素-α的水解,提高干扰素的积累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