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痛病房--我的心路历程资料

无痛病房--我的心路历程资料


模仿:抄 袭他人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
升华:准舒 适病房
我们的目标:无痛病房
不是终点
打造舒适康复病房
外科“八无”快速康复
【无疼痛】【无血栓】 【无渗血】【无失眠】 【无感染】【无呕吐】 【无卧床】【无输液】
e1.Pain,1994,57:117—123.
我们的发现。。。
我们想做最好。。。
患者受益:无 疼痛或轻微疼
痛 术后康复快
医、教、研 均上一个台

开展无 痛病房 效果
降低了平均 住院日,加 快了床位周

医患关系 更和谐
我们的曾经。。。
我们的心路历 程:
规范:达到 既定目标
探索:流程 细节改造
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社会公众、医务界自身并未达成共识;即使有共识,程 度上仍有很大差异
医患双方也均认为,手术后出现中-重度疼痛是正常现 象
担心药物的毒性作用或影响手术预后效果
《骨科住院患 者对疼痛护理认知和需求 情况的调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08.10
40.2% 的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是
无痛病房
-----我们的心路历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谢利军
患者术前最关心的问题
▪ Warfield CA, Anesthesiology 1995;83:1090-1094
现状
❖ 虽然镇痛泵大大改善了术后疼痛,仍有50-70%的患者感 觉术后疼痛缓解不充分
❖ 撤泵之后,缺少有效的疼痛处理 ❖ 阿片类药物对部分患者副作用大 ❖ 疼痛影响功能锻炼,影响手术效果、导致血栓形成 ❖ ……
• 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 和不良反应
• 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 • 加快起效时间 • 延长镇痛时间
个体化镇痛
• 治疗方案、剂量、途 径及用药时间个体化
• 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 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 痛效果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骨科杂志. 2008;28(1):78-81.
术后镇痛治疗至关重要
• 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 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 • 降低下肢血栓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 • 明显改善手术结果和病人满意度 • ▪▪▪▪▪
国外镇痛现状
❖ Rawal等认为,要解决术后镇痛不完善的问题,关键在于建 立一种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
❖ 疼痛研究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 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 Rawal N,Berggren L.Organization of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rood—
伤害感受器敏化并进一步导致脊髓背根神经节敏化
• 急性疼痛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影响患者躯体和社会功能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骨科杂志 2008;28(1):78-81
疼痛新认知
1995年
美国疼痛学 会主席 James Campbell: 将疼痛列为 第五大生命 体征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特点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
100%
疼痛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
82% 80%
60%
86%
47%
40%
20%
13%
21%
18%
0%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自己尽量
存在的技术问题
从技术上尚难预知每一病人术后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 几乎无法预测病人对镇痛药物的个体需求 常用药物均有一定局限性和副作用 缺乏个体化的镇痛手段 。。。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特点
❖ 疼痛强度大, 8-10分;术后疼痛出现早 ❖ 局部炎症反应强烈:可加重疼痛 ❖ 需尽早功能锻炼,术后镇痛要求高、时间长 ❖ 胃肠道风险较高 ❖ 硬膜外麻醉与抗凝剂或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的平
2001年 亚太地区疼
痛论坛提出:
“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2002年 第 10 届 IASP 大会 专家共识:
慢性疼痛是 一种疾病
围手术期镇痛理念
尽早治疗疼痛
• 提倡超前镇痛,即在 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 予镇痛治疗
多模式镇痛
• 发挥镇痛协同或相加 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疼痛不仅术后即刻存在, 还可以持续
76% 和19%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时 仍然感觉疼痛
其中:27%和3%的患者在这二个时间点感受 到中度以上的疼痛
◆Cogan J, IASP 10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引发多重困扰
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周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