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而 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单位时间内 脱出水面的分子增多, 脱出水面的分子增多,只有当 水面上水汽密度增大到更大值 时,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 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4、水相变化中的潜热交换 水相转变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蒸发过程中, 水相转变过程中,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蒸发过程中,由 于具有较大动能的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度降低。 于具有较大动能的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度降低。如 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量, 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量,这部分热量等 于蒸发潜热, L表示 L与温度有如下的关系 表示。 与温度有如下的关系: 于蒸发潜热,以L表示。L与温度有如下的关系: L=(2500-2.4t)×103(J/kg) ( ) )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 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 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 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 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 因不断凝华而增大。这就是“冰晶效应” 因不断凝华而增大。这就是“冰晶效应”,该效应对降水 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如果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 水中的水汽分子多, 水中的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有一部分 变成了水汽,就称为蒸发过程。反之, 变成了水汽,就称为蒸发过程。反之,如 果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比跑出 水面的水分子多, 水面的水分子多,系统中的水汽有一部分 变成了水,就称为凝结过程。与此相似, 变成了水,就称为凝结过程。与此相似, 可定义冻结过程与融解过程, 可定义冻结过程与融解过程,凝华过程与 升华过程。 升华过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f 表示冰面饱和水汽压对过冷却水 面饱和水汽压的相对百分数, 面饱和水汽压的相对百分数,它随 温度的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温度的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f 随 温度降低近似于线性递减, 温度降低近似于线性递减,温度愈 低,冰面饱和水汽压占水面饱和水 汽压的比重愈小。 汽压的比重愈小。说明当水面饱和 冰面已过饱和了( 时,冰面已过饱和了(e=E>Ei); > 或者当冰面上饱和时, 或者当冰面上饱和时,其相对湿度 小于100%( %(e=Ei<E),所以在冰 ),所以在冰 小于 %( ), 成云和冰成雾中, 成云和冰成雾中,常常观测到相对 湿度小于100%的事实。 湿度小于 %的事实。
' D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升华线( ) 升华线(AD)
表示冰与水汽平衡时冰面上 表示冰与水汽平衡时冰面上 冰与水汽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AD′线由表示过冷水与水汽 线由表示过冷水与水汽 平衡时水面上饱和水汽压与 温度的关系。 温度的关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 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 由于溶质的存在使溶液内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纯水内分子 间的作用力,使水分子脱离溶液面比脱离纯水面困难。 间的作用力,使水分子脱离溶液面比脱离纯水面困难。因 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要小, 此,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要小,且 溶液浓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愈小。 溶液浓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愈小。这种作用对在可溶性凝 结核上形成云或雾的最初胚滴相当重要, 结核上形成云或雾的最初胚滴相当重要,而且以溶液滴刚 形成时较为显著,随着溶液滴的增大,浓度逐渐减小,溶 形成时较为显著,随着溶液滴的增大,浓度逐渐减小, 液的影响就不明显了。此外, 液的影响就不明显了。此外,水滴上的电荷对水滴表面上 的饱和水汽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的饱和水汽压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使饱和水汽压减小 的一个因素。 的一个因素。
三相共存点( ) 三相共存点(A)
水汽、 水汽、水及冰三相共存所需的 温度和压力条件: 温度和压力条件: t0=0.0076℃ ℃ E0=6.11hPa
' D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二、饱和水汽压 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 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 汽压。 汽压。饱和水汽压和蒸发面的 温度、性质(水面、冰面,溶 温度、性质(水面、冰面, 液面等)、形状(平面、凹面、 )、形状 液面等)、形状(平面、凹面、 凸面)等密切相关。 凸面)等密切相关。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从分子运动论看, 从分子运动论看,水相变化是各相之间分子交换 的结果。例如,在水和水汽两相共存的系统中, 的结果。例如,在水和水汽两相共存的系统中, 在水的表面层,运动比较快而具有较大动能的水 在水的表面层, 分子, 分子,有可能克服周围水分子对它的吸引而跑出 水面,成为水汽分子;同时, 水面,成为水汽分子;同时,接近水面的部分水 汽分子,受水面水分子的吸引或相互碰撞, 汽分子,受水面水分子的吸引或相互碰撞,又重 新落回水中,成为水分子。 新落回水中,成为水分子。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说明气温的变化对蒸发和凝 结有重要影响:增加饱和空气的温度可使蒸发重新出现; 结有重要影响:增加饱和空气的温度可使蒸发重新出现;相 如果降低饱和空气的温度,可使水汽出来凝结。 反,如果降低饱和空气的温度,可使水汽出来凝结。饱和水 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高温时要比低温时大。 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高温时要比低温时大。例如温度由 30℃降低到 ℃,饱和水汽压减少 ℃降低到25℃ 饱和水汽压减少10.76hPa,而温度从 ℃ ,而温度从15℃ 降到10℃ 饱和水汽压只减少4.77hPa。所以降低同样的温 降到 ℃,饱和水汽压只减少 。 在高温饱和空气中形成的云要浓一些, 度,在高温饱和空气中形成的云要浓一些,这也说明了为什 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 蒸发与凝结 一、水相变化 在大气的常温常压下,水分是唯 在大气的常温常压下, 一能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 而以气态、 态,而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成分。 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成分。水相 变化指的就是水在三态之间的互 相转换。 相转换。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2、水相变化的判据 、 水相变化可由实测的水汽压( ) 水相变化可由实测的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 )之间的比较来判定。 水汽压(E)之间的比较来判定。 E>e > E=e E<e < 蒸发(未饱和) 蒸发(未饱和) 动态平衡(饱和) 动态平衡(饱和) 凝结(过饱和) 凝结(过饱和)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如果同一时间内, 如果同一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 中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 中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 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 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即水和水汽之间达到了 两相平衡,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 两相平衡,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因为这时 仍有水分子跑出水面和水汽分子落回水中, 仍有水分子跑出水面和水汽分子落回水中,只 不过进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而已。 不过进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而已。动态平衡时 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 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 水汽压。 水汽压。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不同形状的蒸发面,水分子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力也不同 不同形状的蒸发面,
如图,三个圆圈分别表示凸水面、平水面和凹水面对于A、B、C 如图,三个圆圈分别表示凸水面、平水面和凹水面对于 、 、 三点分子引力作用的范围。由图可知, 分子受到的引力最小, 三点分子引力作用的范围。由图可知,A 分子受到的引力最小,最 易脱出水面; 分子受到的引力最大,最难脱出水面; 易脱出水面;C 分子受到的引力最大,最难脱出水面;B 分子的情 况介于二者之间。因此,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 况介于二者之间。因此,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平 面次之,凹面最小。而且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 面次之,凹面最小。而且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凹面 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 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同温度下冰面饱和水汽压和过冷却 水面饱和水汽压之差的变化趋势如 图中实线所示: ℃开始, 图中实线所示:0℃开始,随着温 度降低,差值迅速增大, 度降低,差值迅速增大,至-12℃ ℃ 达最大值ΔE=0.269hPa,温度继续 , 降低时,差值减小。 降低时,差值减小。
气象学与气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