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同步课时训练1、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

”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2、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

”(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4、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

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

”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5、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

据此判断,胡适( )A.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提倡民主与科学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马克思主义6、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可见此时期文学革命的一个特点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B.提倡写小说C.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D.使用标点符号7、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关键在于( )A.民众思想得到解放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D.传播西方民主思想8、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

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9、五四运动前四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九个月。

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

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

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1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表明李大钊(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1、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大钊的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2、“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 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13、《新青年》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杂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材料二解放云者……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 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

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以“新青年”为刊物的名号。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

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实现这种“解放”的?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

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

”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

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

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

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儒家思想,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

故答案为C。

A错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B错误,《少年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政治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1919年 7月15日创刊于北京。

D错误,《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焕然一新的只有两件事——人权和进化论,这里的人权指的是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代指西方的科学。

故选B。

A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明显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内容。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的过激行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ABD均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胡适观点的中心思想是文学,故A项正确;“民主与科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新道德和旧道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胡适不提倡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可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传统封建道德,体现出的特点是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C项与之相符。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只有少数精英主张民主政治,而多数国民没有民主觉悟,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可得陈独秀主张解放民众思想,使其民主觉悟真正提高,A 项正确材料着重强调民主思想的重要性,没有强调制度内容, B、C项错误;材料重点强调民众觉悟的提高,D项是方法之一, 但并非材料主旨。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陈独秀在强调社会利益的同时,更强调“实际”“实利”“个人利益”“自利心”,这些观点都是对传统儒家重义轻利观的批判,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家,这不完全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多名外国学者来华讲学,反映的是各种新思想的传播,而非政治领域的变化,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题干材料表明李大钊既否定孔子(“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又主张改造儒家思想使之“日新”,这是李大钊要求对孔子及儒家思想批判地加以继承的体现,故答案为A。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文章,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文章,故B、C和D排除。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项,李大钊是《新青年》的撰稿人之一,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的历史贡献,故A项错误。

B项,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题目中所言“微言如闪首传真”正体现了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特殊历史贡献,故B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