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PBL教学教案

骨科PBL教学教案

附件1:全科医生培训PBL教案(参考格式)问题名称:_______锁骨骨折________课程类别:骨科教学对象:全科医师学员教师姓名:童绪军铜陵市立医院日期: 2017 年 9 月 03 日问题、案例编写者:童绪军编写者姓名:童绪军科室名称:骨科E-mail:联系电话:PBL教学步骤1、编写教学大纲2、写编病例3、编写教师指南4、具体实施5、教学效果评价PBL课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将病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

)二、 PBL教学首先由组长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

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

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

三、总结归纳教师做,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

导学实施日期________ 学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 PBL培训1.PBL介绍2.PBL目的和要求3.学习方法4.考评方式……分组1.分组目的和方法2.分组,选小组长3.相互认识,自我介绍,联系方式……PBL教学及分工在PBL教学课中,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首先由组长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

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

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

指导 I -1实施日期________ 学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教学过程结构表现在知道什么(事实)患者,男性,29岁,工人。

早上上班骑车时摔倒(2小时前),右肩锁部直接撞击车把手处,当时即感觉受伤部位疼痛剧烈,并肿胀明显,可触及局部隆起。

必须托起右上肢并头偏向右侧疼痛减轻,右肩关节不能活动。

否认头部及胸部以及其他部位不适,无头晕呕吐及胸闷气急等症状。

测血压及体温正常。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1.上述病例包含哪些信息(右肩锁部直接撞击车把手处,疼痛剧烈,并肿胀明显,可触及局部隆起,托起右上肢并头偏向右侧疼痛减轻,右肩关节不能活动)符合骨折的三要素2.体检的重点是什么(锁骨的连续性,骨擦感,肩关节活动度)3.如何予以急诊处理(三角巾临时悬吊制动)4.有无复合伤(锁骨骨折多合并肋骨骨折)引申肋骨骨折的专有体征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1.锁骨的解剖形态2.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3.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4.锁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如何知道(行动计划)影像学检查(X-RAY或CT检查)包括锁骨全长及肱骨上1/3 肩胛带及胸片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

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

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

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

有时需拍摄双肩应力X线像,以帮助诊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

拍摄应力X线像时,病人直立位,双腕各悬重物(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摄双肩正位像。

喙突与锁骨近骨折段距离明显增宽时,说明喙锁韧带损伤。

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

拍摄向头倾斜40°~45°X 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

有时需行CT检查。

总结及评价实施日期________ 学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 问题回顾及提高1.骨折的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2.骨折的体征(疼痛畸形反常活动)3.锁骨骨折的发病机制及好发部位(结合锁骨的解剖)4 . 明确诊断的方法(常用的就是X线检查)5. 治疗原则(手术与保守治疗的选择,如何去选择)6. 常见的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回到锁骨周围解剖,锁骨上下动脉,锁骨上神经)学习成果报告及评价1.报告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上述为题答案2.方式与要求组长发言,记录员补充。

要求论据充分,结论正确。

(其他如普通话及台风等)3.评价体系其他组别分别打分占50%,教师评价占50%……导师指南(与前述问题相关的参考资料。

)1.骨折的定义及受伤机制:(一)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

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原因、创伤的解剖部位、骨折线的特点、皮肤或粘膜破裂来命名,例如桡骨下端伸直型开放性骨折。

(二)受伤机制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肢体上而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包括并发神经血管的损伤,如所致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离暴力作用较远的部位,而不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骨折是由于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所致。

例如,是由于伤员走路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暴力上传而造成肘关节以上肱骨髁上处的骨折。

3).肌牵拉力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可拉断肌肉附着处的骨质。

例如在骤然跌倒时,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横骨折。

4).积累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例如远距离行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

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5).骨骼疾病以上四种均系健康骨骼受各种不同暴力的作用而断裂,称。

如因骨本身的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称。

这类骨折主要由骨组织的病理改变引起,在此不作讨论。

2.锁骨的解剖:锁骨clavicle位于胸廓上方前面的皮下,呈“S”字形,内侧2/3凸弯向前,外侧1/3凸弯向后。

可分为内、外侧两端和体等3部分。

内侧端膨大称为胸骨端,借关节面与胸骨的锁骨切迹相关节。

外侧端为肩峰端,略扁,借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锁骨体较细而弯曲,位置表浅,受暴力时易发生骨折,一般多见于内中1/3交界处。

3.锁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多为青壮年,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约6%。

儿童骨折常见的是青枝型。

由直接暴力或火器伤引起的锁骨骨折比较少见,而且骨折多数是粉碎型或斜型的。

锁骨内侧的上缘,有胸锁乳突肌附着,外侧的下缘,有喙锁韧带附着,锁骨中段骨折时,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上或向后移位;远端,因上肢重力的牵引,向下向前移位。

治疗方法分为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小孩的青枝骨折或者年老的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患肢悬吊制动,或者使用8字绷带固定。

但是对于年轻的骨折明显移位的患者,常常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可以选用钢针、钢丝以及钢板螺钉、镍钛合金爪进行内固定。

手术相对较简单,术后可以较早地进行患肢的活动,目前为大部分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1.董卫国主编.临床医学PBL教程.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4月.2.魏玉江主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jul,16(19)3.4.附件2:PBL教案评价表评分者:PBL教案评价要点一、评价原则1.PBL教案是教师针对PBL课程中的案例而编制的教学方案。

教案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

2.PBL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教学时数、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形式、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或工具)准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时间分配、讨论题的布置)、评价等。

3.PBL教案要紧紧围绕PBL课程目标,按照PBL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

教案应体现以下特点:(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一切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主轴来架构;(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是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3)教学活动注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问题探究性学习:(5)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也是PBL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

4.PBL教案设计应体现PBL教学的进程规则:(1)第一轮呈递头脑风暴问题假设讨论确定关键词(主题)个人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成员间沟通再查阅、学习,2-7天)讨论,报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第二轮第二次呈递头脑风暴问题假设讨论确定关键词(主题)个人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成员间沟通再查阅、学习,2-7天)讨论,报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3)第三轮第三次呈递头脑风暴问题假设讨论确定关键词(主题)个人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学习小组成员间沟通再查阅、学习,2-7天)讨论,报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4)汇报及评价。

学习小组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学习成果汇报。

5.在坚持PBL教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推进教案的创新。

6.教研室或PBL教师团队应在集体备课、讲评教案的基础上,整理出集体教案作为基本教学文件保存和使用。

二、问题设计注意点在PBL课程里,问题或案例是学员学习的重要素材。

一个好的、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刺激学生广泛、多面性思考,由过去习得的知识与经验解释与分析案例中的各个情境问题或现象,发现学习议题,进而执行搜寻数据查阅文献以建构新的知识体,最后达成自我学习的目标。

问题的组成包括个案、剧情/幕、补充学习素材、个案数据、引导老师的指引、学习资源和回馈意见表。

问题设计十项原则如下:(一) 内容要配合学员的培训目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二) 要配合学员的先备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顺序性都要反映在课程的内容里。

(三) 内容宜取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较复杂的问题,问题越接近实际情况越能帮助学员从书本中学习来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 内容本身应该包含一些可以刺激学生能进一步思考的线索,这些线索的设计不宜太具结构化或太详细,才能由小组讨论、教师的催化与刺激让学生提出问题,从中辨识他们的欲学习的知识和寻求未知待查的资料。

(五) 尽量少用专业用语及最好使用原始数据陈述问题例如用血压值180 / 90mmHg,而不用“高血压”这三个字。

(六) 所呈现的个案问题内容需要与学员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相关。

(七) 案例中的问题要能结合基础学科知识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员做知识的整合。

(八)要能激发学员产生学习的议题和执行文献搜查,以引发学员的自我学习。

(九)要能提升学员对主题相关的事情产生兴趣,并能保持对延伸问题的讨论,促进学员探讨其它取代的解决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