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轻叩诗歌的大门》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
《轻叩诗歌的大门》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在教学中力图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主体参与的热忱,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开发智力,激发潜能,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为提高整体素质的主动、形象、活泼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力图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符合从兴趣发展到主动参与合作、大胆发现、充分表现发展个性,优化基本素质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四点教学目标: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一、诗海拾贝(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走访、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第二阶段采取分散方式,一部分同学上网下载,其余的同学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
二、与诗同行
1、赏析诗歌
2、诗歌朗诵
3、诗歌知识竞赛
4、编辑小诗集
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PPT,也可以是一些照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
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评价表2)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
A、运用工具能力。B、交往与表达能力。C、分析总结能力。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
A、选题新颖、独特性。B、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多样性。C、活动方法的灵活性。D、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评价表4综合评价
《在诗歌的海洋遨游》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得分
自评
互评
家长评
教师评
一、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帮助学生组织每次活动的场地;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交流、资源共享的条件。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
第四阶段:评价
《轻叩诗歌的大门》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却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发现最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如:
2、学生是六年级学生;
3、学生对诗歌兴趣很浓厚;
4、学生善于表达,乐于与同学交流;
5、学生积累的诗歌比较少。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一定的诗歌知识;
2、积累各种进行分类的诗歌
3、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4、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1).教师们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非语文因素介入过多。那么,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
2).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怎样做到既不能像平时的阅读教学课、知识传授课,也不能放任自流,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呢?
3)、如何准确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活动课?三者有何联系和区别?教师如何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评价表1
自评内容
方式
(1)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活动感兴趣。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评价表2同学互评
互评内容
方式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
1、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2、评价量规
3、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相关书籍
学生准备:
1、寻找书籍;
2、采访笔记;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接触、讨论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1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诗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呢?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收集诗歌,并按要求把收集的诗歌分类;
2、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
3、进行诗歌朗诵的活动;
4、编辑小诗集,进行展示;
5、参与诗歌知识竞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诗歌朗诵或者展示诗歌小诗集,写收集诗歌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展示相关的手抄报,总之,展示形式由学生小组自主选择。
评价表3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等次
(星级评定)
1、活动态度方面
A、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B、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C、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方面
A、查阅资料技能。B、实地观察记录能力。C、调查研究能力。D、整理材料能力。
3、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
1、认真参加每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5各组长整理汇报本组的“被访者评价”以及“家长评价”。
6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价表4)。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利用(评价表3)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本次活动进行得较为顺利,因为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开展了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十分有兴趣,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因为学生收集的途径还是比较少,一些较有特性的诗歌还未能收集展示,今后,应该把这个活动继续延伸。教师的指导应该更全面、客观一些。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4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写作小队等
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根据六年级第五单元综合学习,设计了本次研究性活动。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研究性活动,使学生较为深刻的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收集诗歌,积累诗歌,提高对诗歌的兴趣,动手写写童诗,提高写诗的能力。
3、课题介绍
要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又是文学的起源,古今中外,无数的诗歌向学生奔涌而来。面对这浩渺的诗海,如何不迷失方向,并在诗海的漫游中拾到五彩斑斓的贝壳,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也是必须要克服的困难。诗歌原本是很美的,可能因为她文字太简而寓意很深刻但在生活中又极少运用的缘故吧,孩子们对于她总有些“敬而远之”。因此,如何引领孩子们叩响诗歌的大门,如何引领孩子们在这诗歌的世界里快乐畅游,成了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今天,我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在认真思考之后,我决定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敲门砖”,以“表演”、“游戏”、“知识竞赛”为媒介,让孩子们快乐地“玩”一把诗歌。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具体方法就是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进行实践活动,借助学校的小图书箱、上网等,搜集各自感兴趣的有关诗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