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中国炼铁行业发展及预测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一带一路”将带来钢铁的需求
国家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未来也将会加强引导推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是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优先实施对象,“一带一路”的推进将有效拉动我国钢铁产品直接或间接的出口市场增长。
(二)“十三五”时期国内钢铁需求上升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加速推进PPP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将带动制造业温和回升,民间投资有望继续企稳回升,将有利于拉动钢铁消费需求。
二、不利因素
(一)供给侧改革要求钢铁行业去产能
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己经成为政府和市场的共识,中央及相关部口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控制和压缩钢铁产能。
2016年2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6号文,明确5年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到1.5亿吨。
截止2016年12月20日,全国合计去产能炼铁4,726.61万吨。
自2017年1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对钢铁行业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阶梯电价政策,电价杠杆的实施将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大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作为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的典型代表,炼铁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压。
而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炼铁行业一直是“三高”患者,更是在清洁生产方面距离世界平均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低附加值钢铁产品更是突出体现了“三高”问题,可以说,目前我国炼铁行业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三)原料进口依存度过高
我国铁矿石储量少,且矿石中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开采方式落后等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原材料严重不足。
而且,随着高炉设备逐步换代,对铁矿石原料精度要求更高,又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钢铁产业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
随着铁矿石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涨,大大增加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经营风险。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炼铁行业收入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炼铁行业收入将达到2,030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6%,2021年收入将达到2,246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炼铁行业收入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炼铁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炼铁行业利润总额将达到340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8%,2021年利润总额将达到379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炼铁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7-2021年中国炼钢行业发展及预测分析
中投顾问对中国炼钢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政策,涉及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多个方面。
2016年11月,工信部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十三五规划》,围绕规划的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快进一步颁布、落实、执行,对整个钢铁行业产生影响。
(二)钢铁行业下一个风口:废钢和电炉炼钢
目前,世界钢铁制造普遍采用的炼钢方式主要有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两种。
相比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具有工序短、投资省、建设快、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等优势。
据测算,炼钢使用1吨废钢,可以减少1.7吨精矿的消耗,比使用生铁节省60%能源、40%新水,可减少排放废气86%、废水76%、废渣72%、固体排放物(含矿山部分的废石和尾矿)97%。
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比较重视发展以废钢为主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
2015年世界电炉钢产量比例为25.1%;同期,美国电炉钢比例为62.7%;欧洲电炉钢比例为39.4%;韩国电炉钢比例为30.4%;日本电炉钢比例为22.9%;而我国电炉钢比例仅为6.1%。
相比世界其他地区,我国发展电炉钢任重道远。
(三)短流程炼钢
短流程炼钢是电弧炉与“连铸-连轧”相结合的紧凑型生产流程。
电弧炉短流程炼钢以其在投资、效率、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两大主要流程之一。
我国目前已进入废钢供应快速增长时期。
以2015年废钢资源产生量1.6亿吨为基础测算,2020年废钢资源产生量可达2亿吨,2030年将达3亿吨以上。
可以说,中国已告别废钢短缺时代,步入大规模应用废钢时期,发展短流程炼钢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不利因素
(一)电炉炼钢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工业化程度不同,钢铁行业发展背景不同,导致电炉钢竞争力水平体现不同。
美国、欧洲、印度等地电炉钢发展处于较好时期,其中,美国电炉钢产量比例已超过60%,产品以普钢为主。
在我国,电炉钢产品主要以特钢为主,随着炉外精炼技术的进步,转炉品种钢的生产能力逐渐增强,导致电炉炼钢在特钢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持续下降。
目前,国内轴承钢、齿轮钢以及不锈钢等传统特钢产品基本都以转炉钢为主,电炉炼钢的品种钢生产优势已被压缩到有限的高合金钢生产领域,其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二)用电成本过高
电价过高限制了短流程炼钢发展。
电炉炼钢的冶炼成本是转炉的3倍~4倍,其中主要是用电成本。
在不兑铁水情况下,电炉吨钢电耗在400千瓦时~600千瓦时,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冶炼成本的高低。
目前,我国电炉炼钢用电电价一般在0.4元/千瓦时~0.8元/千瓦时,在世界各国电炉炼钢用电电价中属于较高水平。
目前我国电力供应已经告别紧缺时代,限制发展电炉炼钢的电价政策应当适时调整为鼓励发展电炉炼钢。
(三)出口钢材遭受贸易摩擦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针对我国钢材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日益增多。
2016年,美国对我国发起最为严厉的“钢铁337调查”,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升至高点,欧盟也快速跟进,导致中国对欧、美等主要市场钢铁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预测
2016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8亿吨,同比增长1.2%;2017年1-6月,我国粗钢产量为4.20亿吨,同比增长4.6%。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8.41亿吨,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1%,2021年将达到9.47亿吨。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钢材产量预测
2016年,我国钢材产量为11.38亿吨,同比增长2.3%;2017年1-6月,我国钢材产量为5.52亿吨,同比增长1.1%。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1.44亿吨,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7%,2021年将达到12.17亿吨。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钢材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炼钢行业收入预测
2014年1-12月,炼钢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8,056.940亿元,同比下滑5.62%;2015年1-9月,炼钢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4,930.331亿元,同比下滑20.88%。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炼钢行业收入将达到5,708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05%,2021年收入将达到6,951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炼钢行业收入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