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实验复习
实验一常压蒸馏
1、蒸馏酒精应当选用(A )
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
C、蛇形冷凝管
D、空气冷凝管
2、蒸馏时,物料最多为蒸馏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Y )
3、安装蒸馏装置时,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
(Y )
4、蒸馏前,先加热,后通水,蒸馏后则相反。
(N )
5、蒸馏酒精时一般水浴加热。
(Y )
6、蒸馏可分离沸点相差30℃以上的多种有机化合物。
(Y )
实验三水蒸气蒸馏
1.水蒸汽蒸馏时,物料最多为蒸馏烧瓶容积的(B )
A、2/3
B、1/3
C、1/2
D、3/4
2.水蒸汽蒸馏应具备的条件中,不包括(D )
A 不溶或难溶于水
B 在沸腾下不与水发生反应
C、在100℃下有一定的蒸气压
D、常温下,是透明的液体
3.水蒸汽蒸馏的原理遵守道尔顿分压定律。
(Y )
4.水蒸汽蒸馏结束后应先松开T形管的螺旋夹,然后在停止加热。
(Y )
实验五萃取
1、根据分配定律,如用定量溶剂萃取时,一次萃取比多次萃取效率高。
(N )
2、萃取包括固液萃取和液液萃取(Y )
3、当分液漏斗内液体分层明显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Y )
4、用分液漏斗萃取时,应放气。
因此,操作时要充分振荡,然后再打开漏斗上口放气。
(N )实验六重结晶
1、活性炭可直接加入沸腾的饱和溶液中(N )
2、溶剂的适宜用量一般是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后,再多加20%左右。
(Y )
3、用水重结晶乙酰苯胺时,在溶解过程中一般无油状物出现。
(N )
4、重结晶中折叠滤纸的作用是增大滤纸与母液的接触面积,加快过滤速度。
(Y )
5、在布氏漏斗中用溶剂洗涤结晶时,一般选用热溶剂。
(N )
实验九薄层层析
1、样品样点要浸在展开剂内。
(N)
2、展开过程中层析缸的盖子可以打开观察。
(N)
实验十纸色谱
1、在纸层析实验中,被分离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越大,则其Rf值也越大。
(Y )
2、在纸层析实验中,展开后忘记画溶剂前沿线,将不能计算各斑点的Rf值。
(Y )
3、在纸色谱和纸上电泳实验中,只要手上没有水,就可任意接触纸。
(N )
实验十一柱色谱
1、柱层析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
柱色谱法可以把它看是一种固- 液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液体样品通过固体时,由于固体表面对液体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开。
柱色谱法是通过色谱柱来实现分离的。
色谱柱内装有固体吸附剂(固定相),如氧化铝或硅胶。
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在柱的顶部被吸附剂吸附。
然后,从柱的顶部加入有机溶剂(作洗提剂)。
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以不同的速率下移,被吸附较弱的组分在流动相(洗提剂)里的百分含量比被吸附较强的组分要高,以较快的速率向下移动。
2、在装柱和淋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要装均匀,淋洗时没有气泡产生;淋洗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淋洗剂液面高于上层沙子。
实验十二电泳
判断题:
1、在电泳中,某氨基酸向电源正极移动,则可知该氨基酸主要以负离子形式存在。
(Y )
2、在纸上电泳实验中,事先没在滤纸上标正、负极,显色后仍可判断氨基酸的电泳方向和带电性。
(N )
选择题:
1、某氨基酸在pH=6.4的缓冲溶液中电泳,移向负极,该氨基酸的pI范围是(A )
A >6.4
B <6.4
C =6.4
D 不能确定
2、氨基酸在电泳时,不移动,说明该氨基酸在缓冲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D )
A 正离子
B 负离子
C 中性分子
D 偶极离子
实验十三熔点的测定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态与液态共存时的温度
B、纯化合物的熔程一般介于0.5~1℃
C、测熔点是确定固体化合物纯度的方便、有效的方法
D、初熔的温度是指固体物质软化时的温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杂质使熔点升高,熔距拉长
B、用石蜡油做油浴,不能测定熔点在200℃以上的熔点
C、泰利管内有少量水,不必干燥
D、用过的毛细管可重复测定
3、熔距(熔程)是指化合物( A )温度的差。
A、初熔与终熔。
B、室温与初熔。
C、室温与终熔。
D、文献熔点与实测熔点。
4、未知有机化合物X的熔点与某已知化合物Y的熔点非常接近,若要判断它们两者是否为同一物,简便的方法是:A
A、测量X、Y混合物的熔点。
B、反复分别测量X、Y的熔点。
C、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晶型
D、试验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5、用泰利管法测量熔点时要注意“三中心”,所谓“三中心”是指:D
A、铁夹、铁架台、泰利管直管部分
B、毛细管、泰利管直管部分、温度计
C、开口木塞、毛细管、温度计
D、毛细管内样品、温度计水银球、泰利管直管部分
6、泰利管法测熔点时,使测定结果偏高的因素是B
A、样品装得太紧
B、加热太快
C、加热太慢
D、毛细管靠壁
实验十五折光率的测定
1.利用折射仪可测出固体物质的折光率。
(Y )
2.利用折射仪可测出溶液的浓度。
(Y )
3.某油脂,实验时温度为15℃,测得折光率=1.4660,那么油脂在20℃时的折光率为1.4638。
(N )
实验二十二乙酰苯胺的制备
判断题:
1、制备对硝基苯胺,硝化前必须将苯胺转化为乙酰苯胺以保护氨基. ( 对)
2、乙酰苯胺重结晶选用的最合适的溶剂为乙醇. ( 错)
3、粗产物中的杂质仅为未反应完的酸酐(错)
单选题:
1、碱性最强的是(D )
A 苯胺
B 乙酰苯胺
C 氨
D 甲胺
2.、如果9.3g苯胺与过量乙酐作用,乙酰苯胺理论产量是(A )
A 13.5g
B 14.5g
C 6.75g
D 6g
4、酰化活性最弱的试剂是( D)
A 乙酸
B 乙酐
C 乙酰卤
D 乙酰胺
实验二十四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判断题:
1.初始馏出液除含有乙酸丁酯外,还有正丁醇、乙酸、硫酸和水。
( Y )
2. 使用过量乙酸或将反应产物H2O除去,可提高酯化反应的转化率。
( Y )
3. 增加硫酸的量,可以增加酯的产量。
( Y )
4.若制备纯的乙酸丁酯时,省略饱和碳酸钠碱溶液洗涤一步也是可以的。
( N )
5.乙酸丁酯用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无水氯化钙不合适,因它与酯形成络合物。
( Y ) 单选题:
1.在本实验中进行酯化反应时,加入的酸为( C )
A磷酸 B 浓盐酸 C 硫酸 D 醋酸
2. 与乙酸酯化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
A甲醇B乙醇C正丁醇D正丙醇
3. 在本合成中采用( C )
A水浴加热 B 油浴加热 C 直接加热 C 沙浴加热
4. 不能与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是( D )
A 醋酸
B 乙酰卤
C 醋酸酐
D 乙醛
实验三十一甲基橙的制备
单选题:
1.重氮盐与芳胺类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为宜B
A、强酸
B、弱酸性和中性
C、弱碱性和中性
D、强碱2.重氮化应在下列哪一条件下进行D
A、强碱
B、弱酸性和中性
C、弱碱性和中性
D、强酸3.制备重氮盐的温度范围A
A、0-5℃
B、6-9℃
C、10-15℃
D、16-20℃4.检验重氮化反应终点用什么方法A
A 、淀粉试纸变色B、刚果红试纸变色
C、石蕊试纸变色
D、酚酞试剂。
5.下列关于对氨基苯磺酸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它是两性化合物
B、它的酸性强于碱性,可成内盐
C、加碱下仍可成盐,且增加溶解度
D、它不能进行重氮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