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2019届《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唯 心 主 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根本观点: 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 基本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唯一实在。 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 精神、神、道、天等)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考点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唯心主义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基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万有引力。(具体科学的客观规律) 2.张三早上5点起床。 (个体) 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观) (个体) 4.太阳东升西落。 5、顺德私营经济发展相当迅速。 (个体) 6、一年四季,树枯树荣。 (个体) 7、小明总喜欢幻想,随着阅历的增加,想 (个体) 象力越发丰富了。 8、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世界观,错误的世界观) 哪些属于 9、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方法论) 世界观? 10、世界是不可知的。 (世界观,错误的世界观)
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而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抽象出最 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
联系: 哲学的发展。
指导。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易错辨析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用来观察和处 理问题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 学
考点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哲学研究的特点来讲)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论: (第二单元) 4、5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6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7、8、9、10 历史唯物主义:11、12 (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基础理论
考点一、哲学的产生、意义、任务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考点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四、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生活与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绪论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物质—意识—实践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唯物 辩证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发展的观点—矛盾规律—创新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观—价值观
唯物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哲学知识体系: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种形态 正确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局限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具有猜测性,没有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科学依据;把物质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归结为物质的具体 本质上是正确的 形态;……简单化。 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
•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科学?
•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二者研究对象不一样
• 哲学是“科学之母” ?
• 具体科学并不是在哲学中孕育产生的
• 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抽象出最一般的 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共性与个性关系)
(1)哲学上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的 形而上学的 唯心主义
辩证的
形而上学的
结合漫画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 倡的。 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 否定。
唯 物 主 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辩证唯物主 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义和历史唯 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物主义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 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赫拉克利特 泰勒斯
共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具体形态——天、地、气等等)
“心外无物”
———(明)王守仁(阳明)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 --《坛经》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 就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依据。
3、对哲学基本问题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 ×
×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技巧点拨
• 哲学观点属性判断:
1、根据材料观点判断是唯物还是唯心? 2、如果要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方法一: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判断 方法二:根据作者观点特点判断
3、如果要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把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成 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神灵、理念、理、绝对精神等)看作世 界的主宰和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 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联系
世界观
决 定
体 现
方法论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性: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 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 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
认为组成世界的本体具有不变性,静止、孤立、片面 地看问题。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 社会的发展 唯心史观
1、从本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与时代的关系看: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真正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黑格尔
“理在事先” 。
——朱熹
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客观唯心主义 4、我思故我在。 主观唯心主义 5、理生万物。 客观唯心主义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客观唯心主义 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主观唯心主义 8、“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客观唯心主义 9、心外无物。 主观唯心主义 10、 4就是死,8代表发; 主观唯心主义 11、喜鹊报喜,乌鸦叫丧; 主观唯心主义 12、掩耳盗铃 主观唯心主义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主观唯心主义
考点六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考点七 哲学与时代精神 考点八、哲学的作用
考点一、哲学的产生、意义、任务
1、哲学的产生: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从哲学产生的本质来说)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从哲学产生的方式来说)
2、哲学的意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哲学 ?
︑ 区别:①含义不同 哲 ②特点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学 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 与 理论论证的。 世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具 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界 观 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 的 联系: 世界观的学问。 关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 系
考点四、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意识和物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同一性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可知 论
不可 知论
(哲学两大阵营)
哲学的基本问题
判断对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