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 专题21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平移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 专题21 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平移问题(含解析)

专题21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平移问题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

平移变换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含点、线、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由两大要素构成:①平移的方向,②平移的距离。

平移有如下性质:1、经过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即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2、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3、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中考压轴题中平移问题,包括直线(线段)的平移问题;曲线的平移问题;三角形的平移问题;四边形的平移问题;其它曲面的平移问题。

一.直线(线段)的平移问题1.定义:P、Q分别是两条线段a和b上任意一点,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线段与线段的距离.已知O(0,0),A(4,0),B(m,n),C(m+4,n)是平面直角系中四点.(1)根据上述定义,当m=2,n=2时,如图1,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是_____,当m=5,n=2时,如图2,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即线段AB的长)为______(2)如图3,若点B落在圆心为A,半径为2的圆上,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记为d,求d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3)当m的值变化时,动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始终为2,线段BC的中点为M.①求出点M随线段BC运动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②点D的坐标为(0,2),m≥0,n≥0,作MH⊥x轴,垂足为H,是否存在m的值,使以A、M、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D相似,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5(2)()()2m8m122m4d24m6<⎧-+-≤⎪=⎨≤≤⎪⎩(3)①16+4π②存在,m=1,m=3,m=143【解析】解:(1)2;5。

(2)∵点B落在圆心为A,半径为2的圆上,∴2≤m≤6。

当4≤m≤6时,根据定义, d=AB=2。

当2≤m<4时,如图,过点B作BE⊥OA于点E,则根据定义,d=EB。

②存在。

如图, 由A(4,0),D(0,2),得OD 21OA 42==。

又FM 4=2,∴()22224444M H FM FH 4x 6=x +12x 32=-=----。

若△AOD ∽△A H 2M 2,则4244AH x 42=M H 1x +12x 32-=--,即23x 32x+80=0-,解得1220x =x =43,(不合题意,舍去)。

此时m=143。

若△AOD ∽△M 2H 2 A ,则4244AH x 41=M H 2x +12x 32-=--,即25x 44x+96=0-,解得1224x =x =45,(不合题意,舍去)。

2. 把直线y x 3=-+沿y 轴方向平移m 个单位后,与直线y 2x 4=+的交点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1B .m <5-C .5<m <1-D .5m 1-≤≤ 【答案】C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平移变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交点在第二象限,∴m 1<0m <135<m <12m 10m>5>03-⎧⎪⎧⎪⇒⇒-⎨⎨+-⎩⎪⎪⎩。

故选C 。

二. 曲线的平移问题3.定义:如果一个y与x的函数图象经过平移后能与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合,那么称这个函数是y与x的“反比例平移函数”.例如:1y1x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1yx=的图象,则1y1x2=+-是y与x的“反比例平移函数”.(1)若矩形的两边分别是2cm、3cm,当这两边分别增加x(cm)、y(cm)后,得到的新矩形的面积为8cm2,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这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平移函数”.(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9,0)、(0,3).点D是OA的中点,连接OB、CD交于点E,“反比例平移函数”ax kyx6+=-的图象经过B、E两点.则这个“反比例平移函数”的表达式为;这个“反比例平移函数”的图象经过适当的变换与某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合,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已知过线段BE中点的一条直线l交这个“反比例平移函数”图象于P、Q两点(P 在Q的右侧),若B、E、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16,请求出点P的坐标.【答案】(1)8y3x2=-+,是;(2)2x9yx6-=-,3yx=;(3)(7,5)或(15,73).【解析】(2)把B和D的坐标代入ax kyx6+=-得:9a k3969a k20962+⎧=⎪-⎪⎪⎨+⎪=⎪-⎪⎩,解得:a2k9=⎧⎨=-⎩.则“反比例平移函数”的表达式为2x9yx6-=-.故变换后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3yx =.当点P在点B右侧时,同理可得点P的坐标为(15,73).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7,5)或(15,73).考点:1.反比例函数综合题;2.新定义;3.平移的性质;4.转换思想和分类思想的应用.4. 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关于直线x 1=对称,与坐标轴交于A 、B 、C 三点,且AB=4,点D ()23-,在抛物线上,直线l 是一次函数()y kx 2k 0=+≠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l 交于M 、N 两点,问在y 轴负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论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抛物线2y ax bx c =++关于直线x=1对称,AB=4,∴A(-1,0),B(3,0) 。

∴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1x 3=+-。

∵点D ()23-,在抛物线上,∴()()3a 2123-=+-,解得a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x 3=+-,即2y x 2x 3=--。

(2)∵22y x 2x 3(x 1)4=--=--,∴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

假设在y 轴上存在一点P(0,t),t <0,使直线PM 与PN 关于y 轴对称,过点M 、N 分别向y 轴作垂线MM 1、NN 1,垂足分别为M 1、N 1,∵∠MPO=∠NPO ,∴Rt △MPM 1∽Rt △NPN 1。

∴1111MM PM NN PN =………①。

不妨设M(x M ,y M )在点N(x N ,y N )的左侧, 因为P 点在y 轴负半轴上,则①式变为M M N N x y tx y t--=-。

又∵M M N N y k x 2, y k x 2=+=+, ∴()()M N M N 2t x x 2k x x -+=-………②。

把y kx 2=+代入2y x =中,整理得2x kx 20--=。

∴M N M N x x k, x x 2+==-,代入②得()()2t k 2k 2-=--,解得t 2=-,符合条件。

∴在y 轴负半轴上存在一点P (0,2-),使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平移和轴对称问题,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 三角形的平移问题5. 如图,将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CD 沿CA 方向平移得到△A 1C 1D 1,连结AD 1、BC 1.若∠ACB=30°,AB=2,CC 1=x ,△ACD 与△A 1C 1D 1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则下列结论:①△A 1AD 1≌△CC 1B ;②当四边形ABC 1D 1是矩形时,x=233; ③当x=2时,△BDD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④()2s x 323-=(0<x <23)。

其中正确的是 ▲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④。

【考点】平移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①∵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AD ,∠ACB =∠DAC 。

∴∠DAC=∠ACB 。

∵把△ACD 沿CA 方向平移得到△A 1C 1D 1,∴∠A 1=∠DAC ,A 1D 1=AD ,AA 1=CC 1。

在△A 1AD 1与△CC 1B 中,∵AA 1=CC 1,∠A 1=∠ACB ,A 1D 1=CB , ∴△A 1AD 1≌△CC 1B (SAS )。

故①正确。

②如图1,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四边形ABC 1D 1是矩形,∠AC 1D 1=∠ACD=∠ACB=30°, ∴∠AC 1B=60°。

∴∠C 1BC=∠C 1CB=30°。

∴BC 1= CC 1=x 。

∵AB=BC=2,∴B H=1,HC=3。

∴HC 1=1x 2。

∵HC=HC 1+ CC 1,∴1x x 32+=2x 33=故②正确。

③如图2,根据平移的性质,DD 1=CC 1=2,∠BDD 1=90°, 根据菱形的性质和∠ACB=30°,可得DB=AB=2, ∴DD 1= DB=2。

∴△BDD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③正确。

6.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0),点B (0,4),点E (0,1),如图②,将△AEO 沿x 轴向左平移得到△A′E′O′,连接A′B、BE′。

(1)设AA′=m(m >0),试用含m 的式子表示22A B BE '+',并求出使22A B BE '+'取得最小值时点E′的坐标;(2)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

【答案】(1)①若0<m <2,如图1,连接EE′,∵点A (2,0),∴A′O=2-m 。

在Rt △A′BO 中,由222A B A O BO '='+,得()2222A B 2m 4m 4m 20'=-+=-+。

∵△A′E′O′是△AEO 沿x 轴向左平移得到的,∴EE′∥AA′,且EE′=AA′。

∴∠BEE′=90°,EE′=m。

又∵点B (0,4),点E (0,1),∴BE=OB -OE=3。

∴在Rt △BE′E 中,2222BE E E BE m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