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波谱解析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的形成
物质分子在入射光的作用下吸收了特定波长的电磁 波,发生了价电子的跃迁形成的。
远紫外(10-200nm)→近紫外(200-400nm)→可 见光区( 400-800nm )
紫外光谱的形成
价电子的跃迁
紫外光谱形成的微观解释
自旋多重性及电子跃迁选定原则
单重态 (singlet state)
助色团: 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 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 共轭(p- 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 大,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 种效应称为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 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OH、-Cl)。
常见发色团和助色团
Chromophor e
C=C
Example Ethene
紫外光谱表示方法
郎伯-比耳定理
A = log(I0/I ) = log(1/T ) = bc
吸光度(光密度)A 透射光强度I
当一条紫外光(单色光) I0射入溶液时,一部分光I 透过溶液,一部分光被溶
液所吸收,溶液对紫外光
的吸收程度(即溶液的吸
光度)与溶液中物质的浓 度及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透射率T
入射光强度I0
第二章 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仪器装置 实验技术 紫外吸收与分子结构关系 应用
基本原理
紫外电磁波谱 紫外光谱的形成(示意图):分子在入射光
的作用下发生了价电子的跃迁,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 波形成。
紫外光谱表示方法 常见的紫外光谱术语 电子跃迁的类型 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紫外电磁波谱
以摩尔消光系数ε或Iogε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横坐标作 图得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即紫外光谱图。如下图:
12
ε8 或
4
Iogε
0
最大吸收波长:max 最大吸收峰值:max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λ / nm
文献报道:
通常用(lg )
纵坐标可为A,T,ε, ㏒ε表示
ε≥104或㏒ε≥4为强峰
0.5
ε≤103或㏒ε≤3为弱峰
0.4
右图中λmax=420
0.3 0.2
0.1
0.0
ε值大于104是属于完全允许的跃迁,
ε值小于100,则是禁阻跃迁。
370 420 470 吸收曲线 (Absorption spectra )
1紫外吸收谱带的强度 2紫外吸收峰的位置
常见的紫外光谱术语
生色团(chromophore) C=C、C=O、COOH、COOR、NO2、N=N、芳
如果分子中一对电子为自旋相反,则S =
0,M(多重性)=2S+1 = 1,这种态被称
为单重态,用S表示。
大多数化合物分子处于基态时电子 自旋总是成对的,所以是单重态,用S0 表示。
在吸收光子后,被激发到空轨道上的电子, 如果仍保持自旋相反状态,则重度未变,按其 能量高低可相应表示为S1态S2态……。
C@C
1-Hexyne
Excitation __> * __> *
对称性允许跃迁:同一类型轨道之间,σ σ*π π* 禁阻跃迁:跃迁过程中电子自旋 发生了改变或不在同一类型轨道
之间。如:S0 T1 或n-π*
紫外光谱形成的微观解释
分子紫外吸收光谱 E2
E = Ee + Ev + Er这些能量都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
υ
, 2
υ
, 1
υ
, 0
E1
3
2 1
J
S1
υ2 υ1
自旋量子数 I±1/2,S=0
三重态 (triplet state)
当处于S0态的一对电子吸收光子受激后,产生了在 两个轨道中自旋方向平行的电子,这时S = 1, M=2S+1=3,这种状态称为三重态。
因为在磁场中,电子 的总自旋角动量在磁场 方向可以有三个不同值 的分量,是三度简并的 状态,用T表示。按能 量高低可表示为 T1,T2……激发态。
ε为摩尔吸收系数 c 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
b为吸收溶液的光程长(比色池的厚度,以厘米单位为)
表示方法 横坐标:波长(nm)
纵坐标:A, , log,T%
数据表示法:λmax 和 εmax值
如λmax 237nm(ε104)
或λmax 237nm( ㏒ε 4.0)
应用紫外光谱仪,使紫外光依次照射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分别测得 消光系数ε。
基等含有π电子的基团。 助色团(auxochrome) OH、OR、X、NH2、NO2、SH等含有n电子的基团, 与发色团相连可使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生色团:能在C、C≡C、C=O、COOH、COOR、 COR、CONH2、NO2、-N=N-)
远紫外区(10~200nm):在此波长范围内,由于氧、氮、二氧化碳、水等在 真空紫外区(60 ~ 200 nm)均有吸收,,必须在真空条件下操作,普通仪器观察 不到,对仪器要求高,远紫外也叫真空紫外区,所以远紫外区在普通有机化合物 机构分析上没有应用。 近紫外区(200~400nm):在此波长范围内,玻璃有吸收,一般用石英比色器, 因此称近紫外区为石英紫外区,近紫外区最为有用,通常所谓的紫外光谱就是指 近紫外区的光谱。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能级比较
在三重态中,处于不同轨道的两个电子自旋平行, 两个电子轨道在空间的交盖较少,电子的平均间距 变长,因而相互排斥的作用减低,所以T态的能量总 是低于相同激发态的S态能量。
S3
T3
S2
T2
S1
T1
S0
S0
紫外光谱形成的微观解释
电子跃迁选定原则
允许跃迁:
电子自旋允许跃迁:电子的自旋方向不变,S0 S1 T1 T2等
0
3
2 1
J
0
3
2 1
J
0
υ0
3
2 1
J
E0
0
红外吸收光谱
S0
连续光谱 带光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遵循Franck-condon原理\垂直跃迁
电子跃迁过程非常迅速(电子绕核运动一圈需要时间为10-16s),而分子典 型振动周期需10-13s,即比前者慢103倍),因此在电子激发的瞬间,电子状态发 生变化,但核的运动状态(核间距和键的振动速度)保持不变。当电子从基 态(E0V0)向激发态E1某一振动能级跃迁时,由基态平衡位置向激发态作一垂 线(所谓”垂直跃迁”),交于某一振动能级的波函数最大处,在这个振动能 级跃迁几率最大。跃迁几率大,吸收峰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