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当具有SEP形式的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必然具有(D)。
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全异关系2.若AB两概念具有同一关系,则A与B( C )。
A.内涵与外延均相同 B.内涵相同而外延不同C.内涵不同但外延相同 D.内涵与外延均不同3. 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B )。
A.A∨E B.Aỳ E C.﹁A∨﹁E D.﹁Aỳ﹁E4.设SOP为假,则下列为真的是(C)。
A.SOPB.SEPC.SAPD.SAP5. 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B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6.刻划“并非S都不是P”的逻辑形式为( B )。
A.﹁SEP B.﹁(SEP) C.SIP D.SOP7. 若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均假,则其推理形式( A )。
A.必然无效 B.必然有效 C.不可能无效 D.可能有效8.如“p→q”真且“p←→q”假,则(C)。
A.p、q都真B. p、q都假C.p真q假D.q真p假9.下列推理中,属于或然性推理是(B)。
A.三段论推理B.求同法推理C.对当关系D.换位法推理10.在下列词项中哪个是集合词项(D)。
A.民族B.水果C.单独概念D.山脉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这一定义所犯得错误时(B)。
A.定义过窄B.定义过宽C.循环定义D.比喻定义12. 与“必然有S是P”的负命题相等值的命题是。
( B )A.可能有S是P B.可能所有S不是PC.可能有S不是P D.不可能有S是P13. 设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则与“如果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矛盾的联言命题形式是。
( D )A.p∧q B.p∧﹁q C.﹁p∧q D.﹁p∧﹁q14.“有些书不值一读”是何种性质命题(D)。
A.全称肯定B.全称否定C.特称肯定D.特称否定二.多项选择题1.“在这个问题上,持经验主义的观点是不对的;当然,否认经验主义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换句话说,生产经验、工作经验、是有用的,但个人经验再多也是不够的。
”这段议论(CD)。
A.“转移论题”错误B.犯“预期理由”错误C.犯“两不可”错误D.犯“偷换概念”错误E.犯“循环论证”错误2.划分如果违反了“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就会导致(ABCDE)。
A.“多出子项”的错误B.“划分不全”的错误C.“子项相容”的错误D.“混淆标准”的错误E.“子项与母项不相应相称”的错误3.运用求同法确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时,考察的事例必须是(BCE)。
A.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种事例B.被研究现象都出现的各个事例C.考察的每个事例,相关的因素都不同D.考察的每个事例,相关的因素都相同E.考察的各个事例,相关的因素只有一个相同4.设SOP假,下列判断中为假的是(AE)A.SEP B.PIS C.SAP D.SIP E.﹁PIS5. 若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具有以下哪种关系,则此推理是形式有效的。
(BE)A.矛盾 B.等值 C.下反对 D.反对 E.蕴涵6.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具有属种关系的是(AD)。
A.“《毛泽东选集》”与“《纪念白求恩》” B.“太阳系”与“地球”C.“负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 D.“青年”与“共青团员’E.“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7 .若﹁p∧q为真,则下列公式中取值为真的是(ADE)A.﹁p→q B.p→q C.﹁p→﹁q D.﹁p∨﹁q E.p∨q8.若p∨q为假,则下列公式中取值为真的是(BDE)A.p→q B.p↔q C.p∧q D.﹁p∨﹁q E.﹁p∧﹁q9.以PEM为一前提,增补以下哪一命题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SI﹁P。
(AD)A.SAM B.SOM C.SIM D.SEM E.MAS10.若命题A与命题B有矛盾关系,则下列断定中哪项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DE)。
A.A∧﹁BB.﹁A∧BC.A∨B D.A∧B E.﹁A∧﹁B11.“科学是有用的,逻辑科学是科学,所以,逻辑科学是有用的”这一推理不是(BD)。
A.演绎推理B.或然性推理C.间接推理 D.直接推理 E.必然性推理12.设A、B、C是同一次划分的三个子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与C在外延上不能是以下哪种关系。
(ABC )A.全同 B.属种 C.交叉 D.矛盾 E.反对13.设A是单独概念,B是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以下哪种关系。
(CE)A.同一 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 E.全异14.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不正确的是(ABC)。
A.“形式正确的推理”概括为“有效推理”B.“假言判断”限制为“前件”C.“被定义项”概括为“定义的组成部分” D.“间接推理”限制为“三段论”E.“模态判断”概括为“简单判断”15.若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具有什么关系,则此推理是形式有效的(BE)。
A.矛盾B.等值C.下反对 D.反对 E.蕴涵三.填空题1.“虎”这一概念可以概括为动物,限制为东北虎2 .已知P∧(Q→R)与R均真,则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
3.求同法的特点是异中求同,求异法的特点是同中求异。
4.在“并非所有导电体都是金属”这一判断中,从周延性方面看,“导电体”是不周延的,“金属”是不周延的。
5.三段论第三格形式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做主项项,在小前提中做主项项。
6.运用假言易位推理,由P→Q ,可以推出Q←P和┓P←┓Q。
7.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杀人犯”真,可推出“某甲可能是杀人犯真,某甲必然不是杀人犯假。
8.“社会治安的好坏不可能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命题形式是┓M┓P;“毫无疑问,违反《经济合同法》的合同是无效的”的命题形式是L┓P。
9.“有些学生是共青团员,凡共青团员都不是老年人,所以,有些学生不是老年人”这个三段论属于第2格的第IEO式。
10.词项限制的极限是单独词项词项,词项概括的极限是哲学概念词项。
11.“只有A型血的人,才是该案的案犯”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不是A型血的人是该案的案犯” , 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并非或者是A型血的人或者不是该案的案犯。
12.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
13.当SIP与SIP都为真时,S和P外延关系可以是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
14.当SEP真且SIP假时,则S与P必处于全异关系;当SAP真且PAS真时,S与P 必处于全同关系。
15.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作用不同,矛盾律是由不同真推一假,排中律是由不同假推一真。
四.判断题(指出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1.商品受欢迎或因物美价廉,或因款式新颖;这种衣服很受欢迎因物美价廉,所以,这种衣服的款式不新颖。
参考答案:错误,误用了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参考答案:错误,三段论推理,小项不当周延;3.如果被告是故意犯罪,那么,应受到刑罚处罚,某人不是故意犯罪,所以,某人不应受到刑罚处罚。
参考答案: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误用否定前件式;4.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他没有改正错误,可见他没有认识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误用否定前件式;5.法律系的学生都要学习法律,政治系的学生不是法律系的学生,所以,政治系的学生不要学习法律。
参考答案:错误,三段论推理大项不当周延;6.优质产品都是无瑕疵的,所以,有瑕疵的都不是优质产品。
参考答案:正确;7.共产党员并非有的不要起模范作用,你们科室的同志并非都不是共产党员,所以,你们科室的同志都要起模范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三段论推理,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也是特称的;8.追求真理的人是实事求是的人,有些实事求是的人是管理工作者,所以,有些管理工作者是追求真理的人。
参考答案:错误,违反三段论推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要求;9.如果线路畅通,又没停电,那么电灯一定是亮的;所以,如果没停电而电灯不亮,一定是线路不畅通。
参考答案:正确,反三段论推理;10.如果天气冷,则人难受,如果天气热,则人也难受。
天气或者不冷,或者不热,人就不会难受。
参考答案:错误。
二难推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11. 一篇文章写得不好或因内容空洞,或因不合逻辑,或因观点错误;经查这篇文章在逻辑上没有错误,所以,这篇文章写得不好是由于观点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一选言肢不能否定其他选言肢;12.市场经济不必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市场经济可能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参考答案:正确;13.张三认识李四,李四认识王五,所以张三认识王五。
参考答案:错误,“认识”不具有传递关系。
14. 经过核对的材料可能存在错误,可见并非经过核对的材料必然不存在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5.中国队战胜日本队,日本队战胜韩国队,所以,这次比赛的名次为:中国队第一名,日本队第二名,韩国队第三名参考答案:错误,:“战胜”不具有传递性;五.分析题1.断定一个复合命题为假,是否意味着断定了其所有肢命题为假?试以不相容选言命题为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断定一复合命题为真,并不意味着断定其所有肢判断为真。
如:断定不相容选言判断p∨q为真,意味着断定了p与q中恰有一假。
2.如果同时肯定下列a、b、c三个判断,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a.ME﹁P b.SAM c.SI﹁P参考答案:根据三段论规则,由a与b可推出SE﹁P,而SE﹁P与SI﹁P(c)互相矛盾,所以同时肯定a、b、c三个判断,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3.在A真包含于B并且A与C交叉的情况下,“所有B不是C”是否为真?为什么?参考答案:“所有B不是C”为假。
因为A真包含于B,则“所有A是B”真,A与C交叉则“有A是C”,“所有A是B”和“有A是C”可推“有B是C”,则“所有B不是C”为假。
4.甲断定“如果p,那么q”,乙断定“如果非p,那么非q”,试问:甲的断定与乙的断定是不是等值?为什么?参考答案:甲断定p是q的充分条件,乙断定p是q的必要条件,两者的断定不等值。
5.下列A、B两命题能否同真?能否同假?它们是不是一对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A:小李是大学生并且小李是团员 B:如果小李是大学生,那么小李是团员参考答案:若A真,则B真,故A与B可同真。
若B假,则A假,故A与B可同假。
所以两命题等值。
6.对下列(1)、(2)两种意见,甲都赞成,乙都反对。
试分析甲和乙的断定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王强与张明都独唱。
(2)如果周红独唱,那么张明也独唱,这不好。
参考答案:(1)与(2)两种意见互为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可以同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