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证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关有关命题的证明过程,三角形外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严谨,结论的确定,初步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
综合法证明格式以及对反证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请生答)
①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
②内错角相等。
③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④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第四个一齐回答)
二、新授:
1,证明: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那么三角形的外角和为多少度呢?
采用剪拼或度量的方法,猜测三角形的外角和。
(学生活动)
由于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我们不可能一一来验证,只能猜测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度。
猜测出来的命题未必都是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
回忆:从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其结论城里,从而判断这个命题为真命题,这个过程叫做证明。
例1: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是真命题。
F
分析:命题的条件:三角形的外角
命题的结论:外角和为360度(小组讨论完成) A
过程:已知:∠BAF、∠CBD、∠ACE分别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BAF+∠CBD+∠ACE=360°
证明:如图,
∵∠BAF=∠2+∠3
∠CBD=∠1+∠3 B C
∠ACE=∠1+∠2(三角形的外角定理) D E ∴∠BAF+∠CBD+∠ACE=2(∠1+∠2+∠3)(等式的性质)
∵∠1+∠2+∠3=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AF+∠CBD+∠ACE=2×180°=360°
归纳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第二步,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第三步,通过分析,找出证明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练习:已知,在△ABC中,∠B=∠C,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射线AE平分∠DAC。
求证:AE//BC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生汇报)
2,反证法:
例2:已知:∠A、∠B、∠C是△ABC的内角,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分析:这个命题的结论是“至少有一个”,也就是说可能出现“有一个”、“有两个”、“有三个”这三种情况。
如果直接来证明,将很繁琐,因此,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
“至少有一个”的反面就是“一个也没有”
证明:假设∠A、∠B、∠C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60°,
即∠A<60°,∠B<60°,∠C<60°,
则∠A+∠B+∠C<180°。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矛盾,所以假设不正确。
因此,∠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像这样,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为真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利用命题的条件或有关的结论,通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得出假设不成立,即所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三、总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