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世界当代史)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世界当代史)

第三章当代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第一节当代政治及其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及其构成世界政治,也称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构成世界政治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政治行为体。

世界政治行为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居民;领土;主权;政府机构除国家外,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行为体。

●非国家行为体,是指除主权国家以外的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政党以及恐怖主义组织等超国家且跨国界的集团和势力。

国际组织是最主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国际组织,是指以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为构成主体,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的跨国机构。

包括: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最大的政府间和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国家利益在世界政治中,国家利益是各行为体行为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动因,也是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的自身战略利益出发。

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第二,国家实力国家实力决定了各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也对世界政治产生不同的影响。

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

软实力表现为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

第三,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世界政治的基本力量构成。

历史来看,在国家总的经济和生产水平与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保罗﹒肯尼迪第四,科技革命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先导因素,科技战已成为当前世界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五,军事因素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演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第六,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国际组织:各个国家发挥作用的平台。

国际法:调解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制度的总和,规定世界政治运行的基本游戏规则。

第七,文化因素首先,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普遍被称为“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其次,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世界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

再次,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三、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以其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总体结构和形态。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由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过程。

1945年2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前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

美英苏三国首脑就战后世界政治的走向进行了安排,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1)欧洲被一分为二,西欧属于西方的势力范围,东欧则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德国也被分割为两个部分,西德由英、美、苏三个西方国家占领,东德由苏联控制。

柏林也相应地被分为两个部分。

(2)远东的中国、日本和朝鲜也被美苏瓜分,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的北部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中国余下的部分、朝鲜的南部和日本则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3)美国在大国合作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认可,苏联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领土扩张也得到肯定。

(4)建立联合国,并决定大国在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

雅尔塔格局是大国实力和强权政治的产物雅尔塔体系的积极作用:协调英、美、苏的军事行动,加速二战胜利。

雅尔塔体系的消极作用:大国的强权政治,战后紧张局势的根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美国和苏联为各自中心的两大阵营正式形成。

两大阵营成立了各自政治、经济和军事集团,形成了相互隔绝、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两大阵营内部都出现了矛盾。

到60年代末,两大阵营正式分裂。

从此,世界政治进入格局转换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

第二节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一、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当前国际形势的特征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紧张;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二、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大国关系是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杨洁篪两会点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现在的气氛是好的;中方愿意同日方共同努力,推进双边关系;今年要进一步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关系;中欧互相帮助、合作共赢,何乐而不为2009年11月,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0年7月,中美因美韩黄海演习和南海争端发生对抗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双方决定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第一,磋商、协调、合作逐渐成为大国关系的主导方面。

第二,美国对外战略动向牵动着大国关系的调整。

第三,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妥协与摩擦并存,大国关系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总趋势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尚未形成,但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第一,世界政治中存在多个力量中心。

当前,世界政治中存在着“一超多强”的力量格局。

一超多强;五大力量中心:中国;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三维棋局当今世界,权力的分配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权力分配的模式酷似一场三维棋局。

在棋局的最上层,军事实力大致上维持着单极格局,而美国在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仍会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在棋局的中层,经济实力十多年一直保持着多极化的形式,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是主要强国,其他国家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加。

棋局的底层是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境交易领域。

第二,各大力量中心之间的关系日益朝着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一超”相对“多强”的优势减弱。

“多强”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多极化。

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一超”对其强权的过度运用,软硬实力损耗加剧。

第三,世界多样性更加凸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世界”图谋,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中的权威和地位,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绝大多数国家的尊重。

第一,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发挥了愈益重要而显著的作用。

第二,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联合国通过多边谈判,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裁军谈判会议:又称“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机构。

目前裁谈会共有65个成员。

1980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裁谈会。

1983年中国派出专职裁军事务大使常驻日内瓦。

裁谈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防止核战争、防止外空武器竞赛、禁止生产核裂变材料、无核国家的安全保证、军备透明和控制杀伤人员地雷等。

第三,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对重大全球问题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在机制和效率、功能和使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缺陷,因此,联合国改革问题紧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联合国组织架构体系中,安全理事会占有首要的政治地位,享有特别重要的职权。

安理会改革成为联合国体系机制改革的焦点之一。

联合国在机制和效率、功能和使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缺陷,因此,联合国改革问题紧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五、地缘政治结构在调整中不断重组地缘政治:在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是有关国家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的相互关系形态。

海权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陆权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空权论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

边缘地带论冷战后,地缘政治仍是各国制定对外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依据,是影响世界政治的一大重要因素。

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牵动着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

大国地缘战略的调整,促成世界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

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中国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一、多极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多极化进程具有长期性。

其一,多极化趋势至今还处于初始阶段,组成未来多极格局基本结构的主要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很不平衡,它们之间的力量关系从不平衡走向平衡,要经过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其二,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新旧秩序的转换交替,将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

当前的多极化趋势,是在和平的条件下推进的,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通过一场大规模战争立即建立一个多极其三,多极化的前提是过于集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权力通过三个转移实现分散化,即从美国向其他大国转移,从大国向中小国家转移,从西方向非西方国家转移。

但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国际政治力量不但没有实现这三大转移,而且还出现了“逆转移”现象。

多极化进程具有复杂性。

一是构成力量的多元性,即多极化的基本结构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际力量组合而成的。

二是矛盾的错综性,即多极化进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纵横交错,远比两极格局时期的矛盾要纷繁复杂。

三是影响和作用的两重性,即当今多极化进程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也蕴含着一些消极因素。

二、多极化面临的主要障碍第一,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多极化面临的最大障碍。

国际战略力量的争夺焦点是规则制定权。

现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制定的,不仅充分反映了它们的意志,而且也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它们的利益。

在全球三大经济领导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美国都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与主导地位。

第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多极化面临的最大威胁。

一是美国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优势,无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主权,对别过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借“民主”、人权问题等粗暴干涉别国主权。

第三节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幻灯片89二是在国际事务中推行新干涉主义,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公宪章,对一些不服从和敢于与美国抗争的国家实施制裁或武力威胁。

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不平衡,是多极化面临的最大制约。

当前的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各国实力发展很不均衡,南北差距依然巨大,不存在对美国的强大而有效的大国制衡,“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仍将长期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