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明朗的天空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无论是现在 ,还是将来,都是
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 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变成“自由活动” , “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 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 , 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 小学数学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 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根据自己的 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师之精心备课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堂课如果没有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很难实现高效。
俗语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虽然这是演艺界的至理名言,同样是
我们教育事业的座右铭。
他清楚的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课堂高效,必 须下足课前的功夫,那么如何做足课前的功呢?
我认为首先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用学生的眼 光去审视
教材,以学论教,严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思 维方式设计教学方案, 实施教学流程。
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产生一种对 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 索。
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那么要达到高效课堂,备课中关键 的一步要看教师是否设法将一些枯燥、 无味的教学内
容, 设计成若干 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
的乐趣, 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这就要求我们要课前准备充分, 领会教材意 图。
教材是死的, 人是活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 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 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 一节
课的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 与其中,那就算不上是咼效的课堂。
北京市特级教师田丽莉老师的示范录像课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 课堂上她关
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 堂上她尊重学生的个性新课标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
, “纹丝不动”。
要求我们不 在课程改革
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她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回顾我们的课堂,也许回答问题的更多是中上层学生,所以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我们的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 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
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
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我们就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平时我们经常将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得非常紧密的,可以
说环环紧扣,其实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师牵着他们的思路走,从而很多地方代替了学生自己去深入思考,自己去想象。
这样就让学生显得很被动,被动的接受知识。
其实我们应该多在备课时想想如何让学生自己的参与,自己去探讨,让他们自己成为首次打开新知识大门的这把金钥匙,这样的话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建构知识,收到很好的效果:先使用了分苹果卡片的方法,在学生自己动手分过之后,学生主会提出了数十种方法,然后通过比较方法的异同,从而深刻地理解了平均分;接着我通过圈圆点图让学生创造平均分,有的学生把12个圆点平均分成了 2 份、3份、4份、6份,有的学生把10个圆点平均分成了2份、5份……;老师便请他们用上“平均分”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孩子们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要上来表现。
课堂成了充满体验和乐趣的百草园,也许这样的课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课堂常规,但却收获了放飞孩子们思维的惊喜。
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达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 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
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
因此,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
这样学生便认识: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
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
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本节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理解消化,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
另外,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跃。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学生发散性思考的关键,而课堂的学习氛围,将奠定学生学习和思维思考能力是否能够圆满。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老师才能运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上进心,让学生自主的习惯学习和思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开辟“高效课堂”一片明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