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基础》第一章

《统计学基础》第一章


三、统计的认识过程
• •
• • • • • • •
一方面,从质和量的关系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 另一方面,从个体与总体的关系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对个体数量的认识开始,再到对 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统计学基础》
资料1:重庆市基本情况 重庆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有19个区(万州区、涪 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 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21个县 (自治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 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 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2008年末2839万人、2009年末2859.00万人,比上年 增加20万人。 资料2: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 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 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 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 升0.8个百分点。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 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 比为119.45。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上述资料思考问题 1、统计对事实的描述有什么特点? 2、获得统计资料需要成本,统计信息资料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吗? 3、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第一,统计学是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财经类专业的 通用基础课。第二,统计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现代统计的含义
• 包括三个方面: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 学。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的 统一体。 • 统计工作:收集数据的实践活动,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 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 统计资料:它是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 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统计工作的成果。 • 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 关系的科学。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 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 三种涵义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与 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与统 计理论的关系。
• • •
一、统计的涵义 1、中国清朝以前:统计一词的意思是把数字汇总、总计、核算。现代含义的统计,是 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 2、西方:统计一词源自于中世纪拉丁语Status(状态、状况)、意大利语Stato(国家)。 “国势学派”:18世纪“国势学派”(“记述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德国人(康令) 阿亨华尔(G.Arhenwall,1719—1772)把“主要是用文字来记述国家应注意的事项的 学问”,即国势学称为统计学。有统计之名而无统计之实。 “政治算术学派”:现在,公认的最早的有关统计理论的著作,是17世纪60年代在 英国开始的政治算术学派的论述,英国人威廉· 配第(1623-1687)写了《政治算术》 一书,成了该学派的创始人。《政治算术》用数量比较的方法进行政治经济分析。这 本书的特色之处不在其分析的结论,而在其使用的独创方法,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 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这种用数字说话的方法是配第首创的,马克思称他是“政治 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之父。”政治算术无统计之名而有统计 之实。 1850年,德国人克尼斯(1821-1897)在《作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一书中,将 “国势学”正式命名为“国家学”,将“政治算术”正式命名为“统计学”。 在英语中Statistics以复数形式出现时,其意思为统计、统计数据;以单数形式出现时, 其意思为统计学。 3、数理统计学:19世纪中叶,比利时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阿道夫· 凯特勒 把数学的大数定律和概率论应用于天文、物理、人口及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从而开辟了统计学的新领域,为统计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 科——数理统计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 •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 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 1、数量表现——总规模、总水平; • 2、数量关系——结构、速度、比例; • 3、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质、量互变的临界点。 •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例: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X •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 1、数量性——用数字表述事实,“数字是统计的语言”。从质和量 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 2、总体性——研究由同类事物构成的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 3、具体性——反映事物在特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特征。 • 4、社会性——统计数据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 计数据从来就不是超阶级的,始终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性质和特点。例如:洛伦滋和基尼系数反映了美国社会不公平的分 配关系。
第一章
总论
• 教学目的、要求: • 本章的目的在政治算术学派”、掌握统 计的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研究对象和国 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 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 •
• • •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