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A.“驱遣”“摘录”“接触”“聚集”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
B.迎面走来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C.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D.以《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为主题的“3.15”电视宣传活动即将开播。
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_________)张开了眼。
(2)鸟儿将窠cháo(_____)安在fán huā nèn yè(__________)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的光,hōng tuō(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4)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戴着lì(______)的。
他们的草屋,xī xī shū shū(____________)的,在雨里jìng mò(______)着。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喜旺的年谷凡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
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
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这几天,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就起了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天上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
奶奶60多岁了,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
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
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
放学的时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
“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
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的,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
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影跑过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
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
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
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
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
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
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爸爸妈妈都认不出了。
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不回家过年的人发红包。
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有删改)4 . 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 .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删掉?为什么?6 . 第①段和第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7 . 第⑨段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8 . 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毕诗成的《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完成下列小题。
①这几天,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
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因为玩手机而忽视他们,让人很心酸。
②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
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的“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资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
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而在许多孩子眼里,爸爸是“拿手机查资料的”,手机是妈妈的“女儿”,……③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
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
④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对他人的冷漠,对社会的敌视,对自己的厌弃。
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⑤“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
“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
和老人孩子坐在一起,和朋友同事坐在一起,只是一种“陪着”的形式,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交流,没有沟通、理解与责任感,不可能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家长、一个有血有爱的“成员”。
⑥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
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
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
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他们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藏着既会伤害视力、又会伤害热情的冷漠病毒。
⑦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
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
9 . 文章以“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为题,有什么妙处?10 . 文章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 .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远尘淡墨调烟雨——瓷板上的中国书画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
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
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
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
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
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
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
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
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
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
”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
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
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