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Excel电子表格 经典题目解析

第四章 Excel电子表格 经典题目解析

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经典题目解析※本章常考操作:1.工作表的美化:包括插入,删除工作表、工作表的重命名、增加,删除行或列;设置单元格格式(数据类型、对齐方式(含合并单元格)、字体、边框(边框和底纹的设置))2.数据的自动填充功能(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公式的填充)3.公式和函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计数Count()、条件if()】的使用。

特别注意:考察公式和函数时,有时会结合地址引用来进行考察,如九九乘法表。

4.选择性粘贴5.条件格式的设置6.排序(按照某个属性升序、降序排序,按照多个关键字进行高级排序)、筛选(“自动筛选”中的“前10个...”、“自定义...”设置,“高级筛选”中的条件设置)、分类汇总(按要求填写分类字段、汇总方式以及汇总项)7.插入图表(柱状图、饼图、折线图),应与给出的示例一摸一样8.行和列的插入、删除,工作表的重命名、插入、修改标签颜色(1)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在列输入“星期一”到“星期日”;(2)按行反选排序从星期六、星期五……星期日。

解析:(1)在A1单元格输入“星期日”,然后按住右下方黑色“+”填充柄鼠标往下拖动6个单元格即出结果(2)将A1单元格选中,然后按住右下方黑色“+”填充柄鼠标往右拖动6个单元格。

选中A1:G1单元格后,选择菜单“数据”|“排序”,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下方按钮“选项”,之后进行如下设置,点击“确定”后将行1进行“降序”排序即可2、假定一个单元格的地址为$D2,则此地址的类型是______。

A.相对地址B.绝对地址C.混合地址D.三维地址正确答案应选C。

解析:本题考查单元格的地址表示的知识。

单元格的地址表示可以分为相对地址、绝对地址和混合地址三种:(1)相对地址:直接用列标和行号构成的单元格地址。

如A1、G3等都是表示对应单元格的相对地址。

(2)绝对地址:分别在列标和行号的前面加上“$”字符而构成的单元格地址称为绝对地址。

如$F$6就是第F列和第6行交界处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它的相对地址是F6。

(3)混合地址:列标或行号之一采用绝对地址表示的单元格地址。

如$G5就是一个混合地址,G$5也是一个混合地址,它们一个列标采用绝对地址,一个行号采用绝对地址。

显然应该选择混合地址。

在单元格引用时,当把带有单元格的公式复制或填充到其他单元格时,相对地址将随之改变,而绝对地址不变。

使用上述三种不同的地址会有明显区别,希望大家实际动手操作一下。

3、假定单元格D3中保存的公式为“=B3+C3”,若把它复制到E4中,则E4中保存的公式为______。

A.=B3+C3B.=C3+D3C.=B4+C4D.=C4+D4正确答案应选D。

解析:本题考查单元格公式操作及地址引用。

据题意,单元格D3中保存的公式为“=B3+C3”,B3、C3都为相对地址,所以把D3单元格复制到E4单元格,所引用单元格地址会自动变化,这种引用方式称为相对引用。

目标单元格E4与D3相比多一列,并多一行,相应的公式“=B3+C3”中的单元格在行列方向上也会加1,即E4中的公式为“=C4+D4”。

要注意如果题目要求是“移动”到E4,则E4中的公式就应该为“=C3+D3”,因为“移动”操作即为“剪切”。

4、在Excel 2003的工作表中,假定C3:C8区域内的每个单元格中都保存着一个数值,则函数=COUNT(C3:C8)的值为______。

A.4B.5C.6D.8正确答案应选C。

解析:本题统计函数COUNT的使用方法,COUNTA使用方法也要注意。

COUNT函数返回包含数字单元格的个数。

COUNT 在计数时,将把数字、日期、或以文本代表的数字计算在内;但是错误值或其他无法转换成数字的文字将被忽略。

如假定C3:C8区域内保存的数据依次为10、abc、15、de、36、fg,则函数=COUNT(C3:C8)的值为___3___。

此处如果是单纯统计单元格的个数,可以使用COUNTA函数,COUNTA函数用来统计非空值的单元格个数。

如使用COUNTA(C3:C8)来计算,则值为6,所以大家要清楚COUNT和COUNTA这两个函数的区别。

5、在创建Excel图表的过程中,操作的第2步是选择图表的______。

A.数据源B.类型C.选项D.插入位置正确答案应选A。

解析:本题考查在Excel中创建图表的工作过程,需要大家在计算机上多做练习。

创建图表需要经过4个步骤,第1步是选择图表类型,第二步是选择图表源数据,第3步是设置图表中的各种选项,第4步是选择图表的插入位置。

6、自动筛选假定在一个工作表中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一张数据表,请完成如下操作:(1) 试采用自动筛选功能从中筛选出单价大于或等于15,同时其数量大于15且小于25的所有记录。

(2) 将筛选结果复制到Sheet2工作表中,从单元格A1开始保存。

操作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操作提示:①选择数据表中的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选项,使当前数据表处于自动筛选状态;②单击“单价”单元格中的向下三角,打开下拉菜单,从中选择“自定义”选项,再从打开的“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设置“大于或等于15”的条件,接着单击“确定”按钮后关闭对话框;③单击“数量”单元格中的下三角按钮,打开下拉菜单,从中选择“自定义”选项,再从打开的“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设置“大于15同时小于25”的条件,接着单击“确定”按钮后关闭对话框;④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另一个工作表中,从单元格A1开始保存。

7、高级筛选工作表如下所示,请完成以下操作:(1)采用高级筛选的功能从中筛选出单价大于或等于20,或者其数量大于18的所有记录;(2)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清除原数据表中的信息,再把筛选结果移动到以H31单元格为左上角的区域内。

操作提示:①先建立筛选条件区域,假定建立在N31:O33区域,则N31和O31的内容应分别为“单价”和“数量”,N32和O33的内容应分别为“>=20”和“>18”。

②选择工作表中的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筛选”→“高级筛选”,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并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③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进行“筛选区域”、“条件区域”、“复制到”等三个文本框内容的设置(分别通过单价和数量两个条件选项进行筛选),单击“确定”按钮,在“复制到”区域内就得到了筛选结果;④将两次筛选的结果值(无重复)合并到一起;⑤选择原数据表的整个区域,单击“编辑”→“清除”→“全部”选项,清除原数据表;⑥最后把筛选结果移动到以H31单元格为左上角的区域内。

⑦保存文件※小结【高级筛选步骤】(1)首先输入高级筛选条件,如果条件之间是逻辑“与”的关系,则条件在同一行出现,如果条件之间是逻辑“或”的关系,则条件在不同行出现。

注意:不管条件之间是逻辑与还是逻辑或,属性文字都应该在同一行出现。

下表分别表示各属性之间是逻辑与和逻辑或的关系。

在下面的左边的图筛选条件为“单价>=20 或者数量>18”,右边的图筛选条件为“单价>=20 并且数量>18”。

(2)选中所要进行高级筛选的数据区域。

(3)点击菜单“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在弹出的“高级筛选”对话框中,通过点击按钮来指定列表区域和条件区域8、分类汇总在下面的工作表中完成以下操作:(1)按“职称”升序排序。

(2)按照“性别”分类对“医保扣除”进行求和汇总(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

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该工作簿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考生文件夹下。

操作提示:①点击“职称”单元格,选择“数据”|“排序”,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的“主要关键字”列表中选择“职称”属性,右侧的排序方式中选择“升序”,点击“确定”按钮,即可进行排序。

②选择工作表,不包括表格标题“职工简况表”;③选择菜单栏“数据”|“分类汇总”,按下图进行设置。

※【小结】: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分门别类的统计处理,不需用户自己建立公式,Excel就可以自动的对各类别的数据进行求和、求平均值等多种计算,并把汇总结果以分类汇总和总计的形式显示出来。

步骤:先排序→数据→分类汇总,按要求填写分类字段、汇总方式以及汇总项。

9、利用公式复制的方法,求出下列工作表中的“最高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和“总评”。

其中“优秀人数”为各列成绩大于90分的学生人数、“总评”为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操作提示:①在E3中输入公式“=(B3+C3+D3)/3 ”,然后用填充柄向下拖动完成其余学生的总评结果;②在B8中输入公式“ =MAX(B3:B7)”,然后用填充柄向右拖动得到其余各列的最高分;③在B9中输入公式“=COUNTIF(B3:B7,">90")”,然后用填充柄向右拖动得到其余3列数据的“优秀人数”结果;④在B10中输入公式“=B9/COUNT(B3:B7)”,然后用填充柄向右拖动完成其余3列数据的“优秀人数”结果;⑤保存文件。

※注意:需要大家特别记忆的函数有:=SUM(A1:D1)??? (求A1到D1的数据之和);=AVERAGE(A1:D1)(求A1到D1的数据平均值);=MAX(A1:D1)???? (求A1到D1之间数据的最大值);=MIN(A1:D1)???? (求A1到D1之间数据的最小值);=COUNT(A1:D1)?? (统计A1到D1之间数字个数);=COUNTA(A1:D1)? (统计A1到D1之间文本个数);=if(条件,value_if_ture,value_if_false)(如果条件成立,即结果为true,返回第二的参数,如果条件不成立,即结果为false,返回第三个参数)。

10、九九乘法表(一)打开Excel工作簿,在Sheet1工作表中完成以下操作:(1)在B1:J1区域内依次输入数字1~9,A2:A10区域内依次输入数字1~9。

(2)然后在单元格B2内输入一个公式,通过拖曳填充产生一个具有下三角矩阵结构的乘法九九表。

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该工作簿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考生文件夹下。

操作提示:【方法一】①在一个工作表的B1:J1区域内依次输入1~9,A2:A10区域内依次输入1~9;②在B2单元格内输入一个条件函数公式“=IF(B$1<=$A2, B$1*$A2, " ")”,需要拖曳填充两次;③首先向下拖曳填充至B10单元格或向右拖曳填充至J2单元格;④然后向右或向下拖曳填充至J10单元格。

⑤保存文件。

【方法二】①在B1~J1中输入1~9,在A2~A10中输入1~9。

②在B2中输入九九乘法表公式:=$A2*B$1,拖曳到B2:J10区域中,使得该矩形区域全部填满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