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第7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第7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o-59 Cu-64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7.根据所给的信息或标志,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侯德榜【答案】D【解析】A项,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以火烧之,紫青烟起,说明含有硝酸钾,A正确;B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中的过滤,B正确;C项,侯德榜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C错误;D项,该标志是放射性标志,D正确。

8.如图所示三种物质均是从巴旦杏中提取出的有香味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Ⅱ、Ⅲ互为同分异构体B.Ⅰ、Ⅱ、Ⅲ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Ⅱ、Ⅲ分别与H2反应,均最多可以消耗2 mol H2D.Ⅰ、Ⅱ、Ⅲ中只有Ⅲ是苯的同系物【答案】B【解析】A项,根据结构简式可知Ⅰ、Ⅱ、Ⅲ的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项,Ⅰ、Ⅱ、Ⅲ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C项,Ⅱ、Ⅲ中均含有2个碳碳双键,1 mol Ⅱ、Ⅲ分别与H2反应,均最多可以消耗2 mol H2,但题中没有给出Ⅱ、Ⅲ的量,C错误;D项,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烷烃基取代后的有机物是苯的同系物,Ⅰ、Ⅱ、Ⅲ均不是苯的同系物,D错误。

故选B。

9.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溶解性与有机溶剂相似,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B.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C.升温、减压的目的是实现CO2与产品分离D.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答案】B【解析】A项,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是有机物,易溶于乙醇,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A正确;B项,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所以高温条件不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B错误;C 项,升温、减压的目的是让CO2气化,从而实现CO2与产品分离,C正确;D项,升温、减压后,CO2全部气化,从而脱离萃取产品,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D正确。

故选B。

10.碱式氯化铜[Cu a Cl b(OH)c·x H2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杀虫剂,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CuCl2。

已知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下图所示。

步骤2:在制得的CuCl2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c之间的关系式为:a=b+cB.图中M、N分别为Fe2+、Fe3+C .步骤1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CuO 是为了除去Fe 3+D .若制备1 mol 的CuCl 2,理论上消耗11.2 LO 2【答案】C【解析】A 项,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2a=b+c ,A 错误;B 项,根据题干叙述可知反应方程式2Cu+O 2+4HCl=2CuCl 2+2H 2O ,可知M 是O 2,N 是H 2O ,B 错误;C 项,Fe 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uO 与H +反应产生Cu 2+和水,当溶液的pH 增大到一定程度,Fe 3+形成Fe(OH)3程度而除去,从而达到除去Fe 3+的目的,C 正确;D 项,制备1 mol 的CuCl 2,转移2mol 电子,根据电子守恒,需要消耗0.5molO 2,由于不清楚氧气所处的条件,所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D 错误;故选C 。

11.25℃时,向20mL0.1 mol/L H 2R 溶液中滴加0.1 mol/L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pK a =﹣lgK a ,二元弱酸H 2R 的pK a1=1.89,pK a2=7.2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的导电性:点a 弱于点bB .离子浓度c(R 2-):点c 小于点dC .H 2R + R 2-=2HR -平衡常数>105,反应趋于完全D .点b 时,y<7且22(R )(H )(H R)(OH )c c c c -+-••<1 【答案】D【解析】A 项,b 点是向20mL 0.1mol•L -1H 2R(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OH 溶液20mL ,得到浓度为0.05mol/L 的NaHR 溶液;a 点是向20mL 0.1mol•L -1H 2R(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OH 溶液10mL ,得到浓度均为0.1/3mol/L 的NaHR 和H 2R 的混合溶液,由于阴离子的水解和电离程度均很小,因此b 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于a 点,导电能力点a 弱于点b ,故A 正确;B 项,c 点溶液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 2R 、NaHR ,浓度均为0.03mol/L ,d 点溶液中溶质为0.1/3mol/L Na 2R ,R 2-水解但程度较小,HR -既电离又水解但程度均很小,因此离子浓度c(R 2-):点c 小于点d ,故B 正确;C 项,H 2R + R 2-=2HR -平衡常数K>105,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反应趋于完全,故C 正确;D 项,b 点时所得溶液为0.05mol/L 的NaHR 溶液,pK a2=7.21,K a2=10-7.21,则HR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y <7,pK a1=1.89,则K a1=10-1.89,K a1=()2c(H )R R c c(H )H +-,同理K a2=()2c(R )c(H )c HR -+-•,则K a1×K a2=()2c(H )R R c c(H )H +-×()2c(R )c(H )c HR -+-•=222c(R )c (H )c(H R)-+•,因此22(R )(H )(H R)(OH )c c c c -+-••= a1a 2K K c H ()c(OH )+-⨯ = 1.897.2114101010---⨯=104.9>1,故D 错误;故选D 。

12.某种浓差电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碱液室中加入电石渣浆液[主要成分为Ca(OH)2],酸液室通入CO 2(以NaCl 为支持电解质),产生电能的同时可生产纯碱等物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电子由M 极经外电路流向N 极B .N 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C .在碱液室可以生成 NaHCO 3、Na 2CO 3D .放电一段时间后,酸液室溶液pH 增大【答案】C【解析】A 项,电极M 为电池的负极,电子由M 极经外电路流向N 极,故A 正确;B 项,酸液室中的氢离子透过质子交换膜,在电极N 表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N 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故B 正确;C 项,酸液室与碱液室之间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不能进入碱液室,应在酸液室得到NaHCO 3、Na 2CO 3,故C 错误;D 项,放电一段时间后,酸液室氢离子被消耗,最终得到NaHCO 3、Na 2CO 3,溶液pH 增大,故D 正确;故选C 。

13.X 、Y 、Z 、W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 为金属元素,X 、W 为同一主族元素。

X 、Z 、W 分别与Y 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为甲、乙、丙。

结合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族B .反应③可用于工业上制取W 的单质C .甲、丙、丁均为酸性化合物D .工业上通过电解乙来制取Z 的单质【答案】B 【解析】X 、Y 、Z 、W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 为金属元素,X 、W为同一主族元素。

X、Z、W分别与Y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为甲、乙、丙。

结合如图转化关系,可知X是C元素、Y是O元素、Z是Mg元素、W是Si元素,甲、乙、丙、丁分别是CO2、MgO、SiO2、CO。

A项,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故A错误;B项,反应③是2C+ SiO2Si+2CO,可用于工业上制取Si单质,故B正确;C项,丁是CO,CO不能与酸、碱反应,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项,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制取镁的单质,氧化镁熔点高,消耗能源大,故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必做题(本题共3小题,共43分。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15分)新型电池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Li2FeSiO4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苹果的几款最新型的产品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其中一种制备Li2FeSiO4的方法为:固相法:2Li2SiO3+FeSO4Li2FeSiO4+Li2SO4+SiO2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制备Li2FeSiO4并测定所得产品中Li2FeSiO4的含量。

实验(一)制备流程:实验(二) Li2FeSiO4含量测定:从仪器B中取20.00 mL溶液至锥形瓶中,另取0.2000 mol·Lˉ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装入仪器C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Fe2+含量。

相关反应为:MnO4-+5Fe2++8H+=Mn2++5Fe3++4H2O,杂质不与酸性KMnO4标准溶液反应。

经4次滴定,每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如下:(1)实验(二)中的仪器名称:仪器B____________,仪器C__________。

(2)制备Li2FeSiO4时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的步骤______________,在操作Ⅰ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普通漏斗、烧杯外,还需_______________。

(4)还原剂A 可用SO 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后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滴定结果,可确定产品中Li 2FeSiO 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测得的Li 2FeSiO 4含量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