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基地码头工程初步施工组织设计中交第****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二00九年二月1.编制依据1.1招标文件(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舟山******基地码头工程施工图》;(2)舟山******基地码头工程招标文件;(3)《舟山市定海区册子岛门岙渡海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8年4月)。
1.2相关技术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2)《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 254—98)(3)《海港工程砼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275—2000)(4)《港口工程基桩静荷试验规程》(JTJ 255-2002)(5)《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JTJ 249-2001)(6)《高桩码头设计和施工规范》(JTJ291-98)(7)《海港水文规范》(JTJ 213-98)(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10)《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4463)(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33-2002)(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34-95)(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14)《水运工程砼试验规程》(JTJ 270—98)(15)《水运工程砼施工规程》(JTJ 268—96)(16)《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8)《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 215—98)(19)《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0—98)(20)《港口工程砼粘结修补技术规程》(JTJ/T 271—99)(2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22)《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局部修订(JTJ 221—98)(23)其它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及规程1.3中港****局企业标准(1)中港****局《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EHJ/QA—01—2003)及《程序文件》(EHJ/QB—01—2005)。
(2)《质量管理办法》(****质量[2001]501号)。
(3)《施工项目管理办法》(****工程[2002]298号)。
(4)《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总工[2004]501号)。
(5)《施工现场管理考核标准》(****工管[2004]449号)。
(6)《项目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工管[2005]143号)。
(7)《项目测量管理办法》(****工管[2005]144号)。
(8)其他企业标准。
1.4编制原则(1)件所规定的所有要求;(2)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保证重点工序、兼顾一般、统筹安排;(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施工组织可行性、先进性、合理性;(4)坚持降低成本,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5)坚持按时完工,确保优良、安全的原则。
2.工程概况2.1建设规模(1) 建设主要为后方物流园区提供配套,根据罐区罐容、船运量等,本工程的规模为:设计年吞吐量为3000万吨,拟建1个30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级泊位, 11个1千~1万等级,岸线总长度约为1650m,工程投资估算为106061万元。
(2) 根据地形、水深情况、货种情况、吞吐量要求,共布置13只泊位,自北向南依次编号为1#~13#泊位,30万吨级泊位(1#泊位)布置在册子岛东南侧,15万吨级泊位(4#泊位)布置册子岛南偏东处,两座码头之间布置2只1万吨级泊位(2、3#泊位),在15万吨级泊位内档布置3只2千吨级泊位(5~7#泊位),在15万吨级泊位的引桥和西喉门大桥的材料码头之间布置3只2千吨级泊位(8~10#泊位),3只5千吨级泊位(11~13#泊位)。
(3) 30万吨级码头(1#码头)泊位长度为490m,与北侧相邻的工作船码头设计船型之间安全距离大于150m,平面采用“蝶形”布置,由工作平台1座,靠船墩4座,系缆墩6座以及相应的引桥、人行桥组成,引桥接南侧1万吨级码头,码头面标高为6.00m;码头采用高桩墩台结构,在覆盖层较厚处码头结构采用打入桩基础,在基岩埋深较浅处采用嵌岩斜桩基础,靠船墩、系缆墩桩基为φ1500斜桩嵌岩,引桥墩、工作平台桩基为φ1200钢管桩,北侧人行桥采用钢便桥,南侧引桥采用预应力空心大板。
(4) 15万吨级码头(4~7#码头)泊位长度为400m,码头宽30m,内外档靠船,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排架间距为11m,桩基为φ1500钢管桩打入桩。
(5) 2个1万吨级码头泊位(2、3#码头)长度为350m,码头宽22m,面标高为6.00m ,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排架间距为10m,桩基为φ1200钢管桩打入桩。
引桥为1#~7#泊位共用,长151m,宽20m,引桥采用引桥墩+大跨空心板的结构,引桥墩中心距为24m,海侧部分桩基φ1200钢管桩打入桩,近岸侧部分采用φ1500灌注桩,引桥西侧布置警示桩。
(6) 6个2千~5千吨级泊位(8~13#码头)布置在15万吨级泊位的引桥和现有材料码头之间,总长815m,宽度为20m,标高为5.50m。
码头按连片式布置,自东往西依次布置3个2千吨级泊位、3个5千吨级泊位。
码头结构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在水深较浅的东段排架间距为8m,基桩采用φ1000PHC桩,岩面较高处采用φ1000嵌岩斜桩,上部结构由现浇横梁、预制边纵梁、预制面板并通过现浇面层连成整体;水深较深的西段排架间距11m,基桩采用φ1200钢管桩,岩面较高处采用φ1200嵌岩斜桩,上部结构由现浇横梁、预制边纵梁、预制面板并通过现浇面层连成整体。
(7)驳岸长度950m,防浪墙顶标高为6.4m,墙后陆域标高为+5.0m,大堤采用抛石斜坡堤,防浪墙采用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采用爆破挤淤法加固。
2.2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2.2.1.1册子岛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西部,东面隔册子水道为舟山本岛岑港镇,西南与金塘岛相邻,南面有大榭岛、穿山半岛等岛屿。
紧邻国际深水航道,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水深条件、掩护条件、航道条件是大型油轮码头理想的港址。
2.2.1.2本工程位于册子岛东南角,北面与一期原油码头相邻。
处于多水道的优越环境,经册子水道、金塘水道向西北通往宁波港、镇海和杭州湾二岸,向南经册子水道、螺头水道、虾峙门深水航道可达浙、闽沿海大小港口和世界各地港口。
港址距离舟山市定海区约18km,西南距宁波北仑港约17km,距离上海港约128km,距离上海石化约92km。
2.2.2相邻工程2.2.2.1在工程区附近海域主要有西堠门大桥、中石化册子岛油库码头和两座小型的材料码头(图4-1)。
西堠门大桥位于建工程区西侧,在本工程500m在外。
该桥起于册子岛桃夭门岭,于门头山经老虎山跨越西堠门水道,止于金塘岛上雄鹅嘴,接金塘大桥,全长5.452公里,其中西堠门大桥主桥长2.588公里,册子岛侧接线长2.864公里。
西堠门大桥主桥为两跨连续悬索桥,主跨1650米,桥面净宽23米,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49.5米,净宽不小于630米,通航等级为3万吨级船舶。
2.2.2.2中石化册子岛油库码头包括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工作船码头各一座,位于拟建工程区北侧,其工作船码头设计船型与本工程设计船型之间的间距大于150m,本工程的实施不影响该码头的使用。
2.2.2.3两座小型的材料码头主要为西堠门大桥建设提供建筑材料和岛上石料外运之用,位于拟建工程区西侧,大桥建成后这两座码头主要外运石料,本工程将占用这两座码头的岸线。
图4-1 与相邻工程关系图2.2.3气象条件舟山地区属北亚热带南缘的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雨量较充沛,春季多海雾,夏秋多台风。
根据邻近定海气象台、野鸭山测风站以及册子岛测风站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工程海区的气象特征如下:气温降水风况根据野鸭山测风站(1986年7月~1987年6月)测风资料统计,本海区常风向为N(包括NNW、NNE)向,风的统计频率为34.8%,次常风向为SE(包括ESE、SSE)向,风的统计频34.4%;强风向为N向,实测最大风速为26.0m/s(10分钟平均)。
另外,根据册子岛测风站(2002年8月~11月)资料分析,海区夏、秋季节的常风向为SE~SSE向,次常风向为WNW~NW向,强风向为SSE向,受2002年9月7日16号台风的影响,实测瞬时极大风速为20.8m/s。
野鸭山、册子岛两地风玫瑰图2.2.3-1。
雾雷暴湿度热带气旋、台风本海区夏季易受到热带气旋、台风影响。
根据1983年~1994年时段统计资料,影响本海区的热带气旋(风速<32.6m/s)和台风(风速≥32.6m/s)共计37次,平均每年2.6次。
每次影响过程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均在10级~12级。
其中#8310强台风对本地区影响最大,实测风速为38m/s,风向为NNE。
一般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本海区的持续时间为2~3天。
寒潮本海区冬季易受到寒潮大风影响。
寒潮大风的其最大风力一般小于9级,风向大多在WNW~NNW向范围内,风向较为稳定。
2.2.4水文○1潮汐1)基准面本工程潮位基面以85国家高程为基准面。
2)潮汐性质根据册子岛验潮站(1年)潮位资料分析,工程海区潮汐类型属于不规则半日浅海潮类型。
潮汐特征值(观测年)2.2.5设计水位2.2.6波浪2.2.6.1浪况工程海区基本上不受外海波浪的影响。
根据邻近野鸭山观测站1986年7月~1987年6月(1整年)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波高H1%为2.1m ,对应周期4.5s ,年平均波高为0.2m2.2.6.2 影响。
根据《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的有关条文,采用设计风速间接计算工程设计波浪要素。
计算拟建码头工程前沿的设计波浪要素(重现期为50年一遇)值见表3-1。
码头前沿处设计波浪要素表2.2.7 潮流港区潮流性质属于非正规半日潮流。
涨潮流为外海来潮经螺头水道、册子水道,流过码头区域,流向大致由南往北(简称北向流),落潮流则主要受制于珠丝门水道、西堠门水道水流的影响,流向基本由北往南(简称南向流),工程海域的主流向大致为NNE~SSW向。
由于工程位处册子岛东南角,潮流流向相对复杂,可能出现在一般涨潮时段涨潮流间会有落潮流,落潮时段落潮流间会有涨潮流,亦即涨、落潮流不是有规律地交替变化。
涨、落急潮流的流向也会存在一定夹角。
落潮水流在邻近岸线内凹部位亦有可能出现回流旋涡。
建议进行水文测验,分析港区水域的潮流特征。
2.2.8泥沙○1泥沙特征珠丝门水道细颗粒泥沙的来源绝大部分是由涨潮流从东海沿岸水域带入,由于舟山群岛诸岛植被覆盖良好,由风化造成的细颗粒泥沙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