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1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 MO-HMO(Huckel引入了某些近似)-半经 验的MO(忽略了双电子积分)-Hartree-FockRoothann方法,自恰场迭代方法-MO的从头 算研究(进行全电子体系非相对论的量子力学 方程计算)。Gaussian是进行从头算的鼻祖, 从70到98,每两年更新一次。Gaussian的核心 思想:50年代的时候,使用类氢离子波函数为 基函数,后来使用Slater函数(STO)为基函数, 后来又采用Gauss函数拟合STO。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概述
• 哈特里方程未考虑由于电子的自旋而需要遵守泡利原 理。1930年,B· 福克(Fock)和J· 斯莱特(Slater) A· C· 分别提出了考虑泡利原理的自洽场迭代方程,称为哈 特里—福克方程。它的单电子轨函数(即分子轨道) 取为自旋轨函数(即电子的空间函数与自旋函数的乘 积)。泡利原理要求,体系的总电子波函数要满足反 对称化要求,即对于体系的任何两个粒子的坐标交换 都使总电子波函数改变正负号,而斯莱特行列式波函 数正是满足反对称化要求的波函数。
30年代后期二战爆发,量子化学计算的发展停顿下来. 5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 ,为量子化学计算提供了有力工具 . 分子轨道理论因易于程序化而蓬勃发展起来 . 这阶段主要 是半经验的MO的发展.在HMO方法的基础上,Hoffmann等 建立了EHMO法;在PPP方法的基础上,Pople发展了全略微 分重叠的CNDO法、间略略微分重叠的 INDO法,Dewar发 展了MINDO……这些半经验计算方法的特点是计算中使 用了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大多是通过实验数据拟合而得. 60年代以来,计算机与理论方法相互促进,交替向前发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此外,在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
时发展了配位场理论,该理论由 贝特等在1929年提出,最先用于
讨论过渡金属离子在晶体场中的
能级分裂,后来又与分子轨道理
论结合,发展成为现代的配位场
理论。 贝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家, 曾获1966
分子轨道理论主要由 Slater, Hund, Huckel, Mulliken 等人建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Huckel提出在 MO 方法中引入 某些近似,使计 算大大简化,即 现称的 HMO 法 . 这种方法使被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量子化学计算概述
20世纪20年代,三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历史……
量子化学计算发展史
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薛定鄂、 Heisenberg 、 Dirac 三人创建了“量子力 学体系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力学的建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概述
• 将哈特里—福克方程用于计算多原子分子,会 遇到计算上的困难。C· J· C· 罗特汉(Roothaan) 提出将分子轨道向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AO) 展开,这样的分子轨道称为原子轨道的线性组 合(简称LCAO)。使用LCAO-MO,原来积 分微分形式的哈特里—福克方程就变为易于求 解的代数方程,称为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 程,简称HFR方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量子化学从一开始就存在两大流派:价键理论(VB)
和分子轨道理论(MO) 。
价键理论是在Heitler-London 的氢分子结构工作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学键理论.其核心思想是电子
两两配对形成定域的化学键,每个分子体系可构成几 种价键结构,电子可在它们之间共振.该流派的代表人 物是 Pauling, 其著作《化学键的本质》阐述了价键理 论的基本思想。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力学的建立
以薛定谔方程为核心的量子力学属于非相对论 量子力学。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只能解决微观低速问题 ,电子的自旋是作为假设引入的。1928年狄拉克建立 了电子的相对论波动方程,这个理论适用于电子速度 接近光速的情况,电子的自旋自然包含了进去。但这 个理论不能处理多电子体系。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 90年代,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的DFT方法迅 速发展起来。最大的特点:轨道波函数为基-> 密度函数为基。由此引申出的方法有广义梯度 近似(GGA)、密度泛函与分子轨道的杂化方 法(B3LYP)。我国的XIAMEN99采用的VB 方法。 • 各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就是采用基函数的不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概述
• 分子轨道法的核心是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法,简 称HFR方程,它是以三个在分子轨道法发展过程中做 出卓越贡献的人命名的方程。1928年D· 哈特里 R· (Hartree)提出了一个将N个电子体系中的每一个电子 都看成是由其余的N-1个电子所提供的平均势场运动的 假设。这样对于体系中的每一个电子都得到了一个单 电子方程(表示这个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方程), 称为哈特里方程。使用自洽场迭代方式求解这个方程 (自洽场分子轨道法),就可以得到体系的电子结构 和性质。
80年代,研究对象从中小分子向大分子、重原子体系发 展 .组态相互作用 (CI) 、多组态自洽场 (MCSCF) 及微扰理 论(MP2~4)等用以校正电子相关能的超自洽场计算得到了 发展.建立了用于重原子体系的模型势与赝势价基方法.发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展了能量梯度法或内禀反应坐标 (IRC)等研究反应途 径及反应过渡态的方法 .80 年代是 MO 理论和从头算 技术大发展的时期 ,各种计算方法的发展与程序化刺 激了这一发展. 90 年代 , 研究对象发展到固体表面吸附、溶液中的 化学反应、生物大分子,元素从第 1 , 2 周期发展到 过渡金属、稀土元素。80~90年代,以密度泛函为基 础的DFT方法迅速发展起来。
在高能情况下,粒子会发生相互转化,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量子场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 量子化学的研究内容
应用量子力学原理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通过求 解波动方程,得到原子及分子中电子运动、核运动以 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的微观图象,用以阐明各种谱学现 象与规律(光谱、波谱、电子能谱等)、总结基元反 应的机理、预测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规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末,科学家开始用量子力学方法处理化 学问题。 1927年Heitler和London首先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讨论了 氢分子的问题,标志着量子化学计算的开始。
• 讨论氢分子结构问题,说明了两个 氢原子能够结合成一个稳定的氢分 子的原因; • 并且利用相当近似的计算方法,算 出其结合能。 海特勒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量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70年代开始,MO的“从头算”(ab initio)研究逐步展开, 该方法进行全电子体系非相对论的量子力学方程计算 . 对 分子的全部积分进行严格计算 ,不做任何近似处理 ,也不借 助任何经验或半经验参数 . 当时 , 分子轨道法中的 HartreeFock-Roothann方法已经提出,结合自洽场迭代方法,MO的 ab initio计算得到了很大发展,至80年代逐步取代了半经验 方法,成为量子化学计算的主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区别
•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价 键理论是电子两两配对形成定域的化学键,这 里所说的定域,通俗讲就是电子被束缚在某个 固定的位置振动,而不会在分子内部的任何地 方运动。而分子轨道理论的本质是假设分子轨 道是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允许电子离域 在整个分子中运动,而不是在特定的键上。简 单说,价键理论中的电子是固定在某个区域内 运动,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电子是在分子内部的 所有区域内运动。
化学数据库 化学人工智能 分子结构建模 与图象显示
计 算 化 学
计算机 分子模拟 量子化学计算 数据采集、统计 分析及其它应用 化学 CAI
分子力学 ( MM )
分子动力学 (MD & MC)
体 系 数 据 和 性 质 的 综 合 分 析
分子 (材料) CAD
合成路线 CAD
计算化学的主要研 究内容
德国物理化学家。 1896 年 生于柏林。主要从事结构 化学和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 1923 年和德拜一起提出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推导 出强电解质当量电导的数 学表达式。
1931年提出了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主要用于 π电 处 理 体 系 由 H 2 子体系。他在 30 年代还对芳香烃的电子特性在 扩 大 至 有 机 共 理论上作出了解释,并总结出:环状共轭多烯 化合物中π电子数符合4n+2(n为1,2或3)者, 轭分子. 具有芳香性。
上一内容Biblioteka 下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概述
• RHF方程 闭壳层体系是指体系中所有的电子均按自旋 相反的方式配对充满某些壳层(壳层指一个分子能级 或能量相同的即简并的两个分子能级)。这种体系的 特点,是可用单斯莱特行列式表示多电子波函数(分 子的状态),描述这种体系的HFR方程称为限制性的 HFR方程,所谓限制性,是要求每一对自旋相反的电 子具有相同的空间函数。限制性的HFR方程简称RHF 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