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 太丘舍去.(去……地方)【解析】A约定。
B才。
C回头看。
D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大雪日内集..雪骤(不久)..(内在联系) B.俄而C.讲论..文义(讲解) 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解析】A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出淤泥而.不染B、思而.不学则殆C、环而.攻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解析】例句表示顺承。
A表转折。
B表转折。
C表顺承。
D表并列。
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A.渔人甚异之B.何陋之有C.下车引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代词,指陈元方。
D代词,这件事。
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A.渔人甚异之B.无案牍之劳形C.具答之D.吴广佐而杀之【解析】例句是代指陈元方。
A代词,这件事。
B主谓之间。
C代词,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D代词,指两尉。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相委而去.(去:去到)B、君与家君..:你的父亲)..期日中(家君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解析】A去:离开。
B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去后乃至..(乃至:才到) B.相委.而去(委:委托)C.与友期.行(期:约定)D.下车引.之(引:拉)【解析】B委:舍弃。
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C )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解析】A何所似:像什么。
B雪骤:雪下得急了。
D寒雪日内集: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C )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解析】A尊君:您爸爸。
对对方爸爸的尊称。
B已去:已经离开了。
D顾:回头看。
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
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
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韫的才华。
【解析】A主旨是赞叹谢道韫的才华。
11、下列是对《咏雪》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
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韫的才华。
C.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
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
【解析】D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的。
12、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B.“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
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
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解析】A是友人不守信用。
13、《咏雪》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解析】 B“儿女”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14、对《陈太丘与友期》中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解析】C引,是拉的意思;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15、下列是对《陈太丘与友期》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动作描写。
B、友人从“怒”到“惭”的表情变化,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文章最后定“元方出门不顾”是全文的败笔所在,让元方变成了一个不尊重长辈的无礼小孩。
D、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批评友人的无信、无礼”是高潮部分。
【解析】C对方无礼在前,不能说是败笔。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A:《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B:《郭伋传》郭伋始[当初,最初]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编次,排列]迎拜。
伋问:“儿曹[孩子们]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敬词]迎。
”伋辞[告别]谢之。
及[等到]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告诉,对…说]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畏违信[失信]于诸儿,遂止[居住,栖息,停留]于野亭④,须[等待]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译文〗郭伋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
”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
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
郭伋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⒈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太丘舍去..(不讲信用)..(舍弃、丢下)[放弃等候离开了] B.则是无信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解析】A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相委而.去:承接杂然而.前陈者:修饰B.计日告之.:他们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C.遂止于.野亭:在骈死于.槽枥之间:在D.其.为人若此:他安陵君其.许寡人:语气词【解析】A表承接;表修饰。
B代词,他们;代词,指元方。
C都是在的意思。
D 代词,他;祈使语气,一定。
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客人问陈元方:“你爸爸在不在?”回答说:“我爸爸等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
”⒋文段理解。
⑴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描写),乙文侧重叙述。
⑵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答:①要讲诚信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解析】B意动用法,以……为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真无马耶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学而时习之.择期善者而从之.【解析】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
B前代词;反问语气词。
C前介词,和;后动词,参与。
D都是代词。
3.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三十而立(立:站立。
)【解析】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4.下列句中加点词4意义4都不同的一组是( D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解析】A学习;学习。
B反省;反省。
C教导;教导。
D通假字,同“智”,明智,智慧;知道。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解析】A看见;了解。
B助词,的;助词,的。
C介词,对,对于;介词,比。
D从;如果。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色愈恭,礼愈至./每至.晴初霜旦 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C.何有于.我哉/霜叶红于.二月花 D.择其善者而.从之/日出而.林霏开【解析】A周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