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酸杂交技术全解

核酸杂交技术全解


DNA片段复杂性
合适的复性温度 适当的离子强度
重点提示
分子杂交: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
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 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 过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用已知序 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去查 找各种不同来源的基因组DNA分子
中的同源基因或同源序列。
核酸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
核酸分子杂交:单链的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条 件下,与具有碱基互补序列的异源核酸形成双 链杂交体的过程。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检测 靶序列的一类技术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目前应用广泛,是定性或 定量检测特异RNA或DNA序列片段的有力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杂交的特异性。
(二)探针的长度
1.DNA和RNA探针 DNA探针通常为400~500个碱基 2. 寡核苷酸探针 探针的最小长度取决于其靶序列的复杂性
(三)核酸探针的标记
1. 探针标记物的选择
(1)放射性标记 (2)非放射性标记 根据标记物掺入情况可分为均匀标记和 末端标记探针。
不同标记类型探针的比较:
一、核酸探针
核酸探针指能与靶核酸序列发生 碱基互补杂交,并能由其标记被特异 性检测的核酸分子。
(一)常用探针的种类
寡核苷酸探针
DNA探针
探针的种类 RNA探针
基因组DNA探针
cDNA探针
1. DNA探针 最常用的核酸探针 三大优点:
① 这类探针大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制备 方法简便; ② DNA探针相对不易被降解,一般DNA酶活性能有效地
32P-标记的DNA
切口最终位置
(3) DNA的末端标记
1) DNA的5′末端标记
条件是有5’-OH存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最常用;双链 DNA需用碱性磷酸酶切除5’-P后再标记 5′p-HO-CpGpTpA……3′ 碱性磷酸酶
5′HO-CpGpTpA……3′
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 [γ -32P]-ATP
(1)DNA随机引物标记
随机引物:含有各种可 能排列顺序的寡核苷酸 片段的混合物。
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 保留 5’→3’DNA聚合酶 活性 , 弱 3’→5’外切酶 活 性 , 无 5’→3’ 外 切 酶活性。
(2)DNA切口平移标记
5′ 3′
DNase I,Mg2+
dATP,dGTP, dTTP
G-C含量越多 A-T含量越多 Tm值越高 Tm值越低
(2)溶液的离子强度
低离子强度 高离子强度 Tm值越低 Tm值越高
(3)pH值
pH值5-9 pH<4, pH>11 Tm值变化不明显 不利于氢键形成
(4)变性剂
干扰碱基堆积力和氢键的形成
3.复性 变性DNA经过一定处理重新形成双螺旋的过程。 影响复性速度的因素: DNA浓度 DNA片段的大小
2.探针标记方法的选择 制备探针步骤:
探针标记
清除未标记的核酸探针 检测探针标记效率
核酸探针的标记方法
(1) DNA切口平移标记法 (2) DNA随机引物标记法 (3) DNA的末端标记 (4) cDNA探针的标记 (5) 寡核苷酸探针的标记 (6) 单链DNA探针的标记 (7) RNA探针的标记
第四章
核酸杂交技术
目 录
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概念
一、核酸探针
二、分子杂交信号检测
第二节 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一、固相杂交
二、液相杂交
目 录
第四节 影响杂交信号检测的因素
一、探针的选择
二、探针的标记方法
三、探针的浓度 四、杂交率 五、杂交温度 六、杂交的严格谨性 七、杂交反应时间 八、杂交促进剂
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概念
变性
退火
复性
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1、变性(denaturation)
定义:在一定的条件下,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
形成无规则线团,双链解链成为单链。
2、融解温度 (Melting Temperature, Tm)
定义:在DNA热变性时,其A260的升高达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 影响Tm的因素: (1)DNA碱基的组成
被抑制;
③ DNA探针的标记方法较成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如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PCR标记法等,能用于 放射性核素和非放射性物质标记。
2.RNA探针
• 优点:杂交效率高,稳定性高,非特异性 杂交较少,未杂交探针可用RNase 降解, 减少本底的干扰。 • 缺点:易降解,标记方法复杂 。
3.寡核苷酸探针 寡核苷酸探针一般由17~50个核苷酸组成。 优势:可以区分仅仅一个碱基差别的靶序列; 缺陷:寡核苷酸不如长的杂化核酸分子稳定, 需优化杂交和洗脱条件以保证寡核苷酸探针
二、分子杂交信号检测
(一)放射性标记探针检测 1、放射自显影 2、液体闪烁计数法 (二)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杂交检测 1、酶促显色检测 2、荧光检测 3、化学发光检测 4、多探针检测
优点 缺点
可以准确定量;灵 放射性探 敏度高;本底低; 易于除去旧探针, 针 重新杂交新探针 对人体危害小;稳 非放射性 定,可供长时间内 持续使用;检测过 探针 程快;可同时进行 不同标记探针的杂 交;本底较低
短半衰期的探针需临用 前制备;放射性递减使 探针降解;放射性物质 对人体有害;费用贵 灵敏度不如放射性探针; 杂交条件受报告基团的 限制;重新杂交新探针 比较困难
DNA聚合酶I [α-32P]-dCTP
3′ 5′ DNA 酶 Ⅰ : 在 双 链 DNA 上 随 机 打开 若 干 个单 链 缺 口 , 产 生 3’-OH 端。 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Ⅰ : 5’→3’DNA 聚 合 酶 活 性 ; 5’→3’ 外 切 核酸酶活性。
32P-部分标记的
变性
单链DNA片段 切口原始位置
5′32p-O-CpGpTpA……3′
37℃,反应10min, γ -32P-ATP 需150 μ ci/反应
2)
5′ 3′
DNA的3′末端标记
3′ 5′ 限制性内切酶 3′ 完整双链DNA
5′
5′ 3′
5′
3′
5′末端突出的 3′ 5′ DNA Klenow DNA聚合酶 [α -32P]-dNTP 其他3 种dNTP 3′ 3′末端标记的 5′ DNA 变性 3′ 32P-末端标记的 5′ 单链DNA探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