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制粉原理与技术

小麦制粉原理与技术


• 珠心层 :很薄,看起来只是一条无色透明的线,与种皮
和糊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开,在50℃以下不易透水。
• 糊粉层:由一层排列整齐,近似方形的厚壁细胞组成,
该层细胞大,外壁透明,胞腔中充满着深黄色的细小糊粉 粒。细胞皮极韧,易吸收水分,放入水中瞬即涨大。糊粉 层厚度为40~70微米。
小麦的子粒结构
2、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来自• ⑵蛋白质:主要集中在胚乳和糊粉层里。
• 糊粉层中的蛋白质被坚固的细胞所包围,不易 被人体消化吸收,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 • 胚乳中蛋白质主要是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二 者比例接近1:1,又称面筋蛋白质。 • 面筋的性质决定了小麦粉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
胚乳中的面筋质分布
• 胚乳中的面筋质分布也是不均 匀的。从胚乳的中心部分到外 围,面筋的数值逐步增加,但 中心层具有最佳品质的面筋质。 • 若将麦粒的横断面分为 5层,则 面筋质的含量依次为;第1层7.4 %,第2层8.6%,第3层9.6%, 第4层13.9%,第5层16.5%。 • 小麦的粒质不同,面筋在胚乳 中的分布也不同。试验证明, 粉质麦粒中,面筋主要集中在 胚乳的外层,而在角质麦粒中, 面筋的分布比较均匀。
• 冬小麦系指当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 • 冬小麦按其产区可分为北方冬小麦和南方冬小麦。 • 北方冬小麦白麦较多,多系半硬质,皮薄,含杂少, 面筋质含量高,品质较妤,因而出粉率较高,粉色好, 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苏北、 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65%以上。 • 南方冬小麦多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的质量和数 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 子)多,因此,出粉率比北方冬小麦低,约占全国小麦 产量的20~25%。
我国 商品 小麦 的等 级标 准
二、小麦的子粒结构与化学成分
• 1、小麦的子粒结构
• 小麦籽粒在解剖学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麦皮、 胚乳和胚。在显微镜下观察麦粒的纵、横切片, 可清楚地看到三部分的构造及显微特点 • 麦皮分为果皮和种子果皮,在制粉工艺学上又将 果皮分为表皮、外果皮和内果皮,将种子果皮分 成种皮、珠心层和糊粉层共六层组织。
小麦加工
• 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 与制粉有关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小麦的 分类、小麦品质性状、小麦粉的加工品质、 小麦子粒构造和化学成分; • 小麦等级粉和专用粉的生产工艺特点;
• 小麦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栽培 最早的作物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小麦已成为全世界分布范 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供给营养 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人类需要蛋白质的20%以 上是由小麦提供的,相当于肉、蛋、奶产品为人 类提供的蛋白质总和。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 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属第二大粮食作物,但仍是 我国北方人民的第一大主粮作物。1993年以来, 我国小麦总产量已超过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世界 第一大小麦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 大小麦消费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 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从长城 以北到长江以南,东起黄海、渤海,西至六盘山、 秦岭一带,都是小麦的主要播种区。由于不同区 域有其不同的自然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小麦有 不同的类型,以便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我国小 麦分为三大自然麦区,即北方冬麦区(包括河南、 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南方冬麦区(包括 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和春麦区(包括黑龙江、 新疆、甘肃等)。一般地说,不同小麦的加工品质 不尽相同,北方冬麦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质 量好;其次是春麦区。南方麦区小麦的蛋白质和 面筋质含量较低。
• 小麦的主要消费途径是先生产小麦面粉,然 后再加工成各种面制食品。由于小麦面粉中 含有特有的面筋质,从而赋予了小麦广泛的 用途。用它生产的食品种类繁多,是其他粮 食作物无与伦比的。小麦制粉是一门古老的 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小麦制粉 技术在不断改进。等级粉的生产对过去单一 面粉种类而言,无疑是一大飞跃。专用粉的 问世,使小麦制粉的技术性有了进一步深化。 小麦制粉是粮食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子粒形状:小麦子粒形状有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
• 腹沟深浅:腹沟深的小麦子粒,皮层比例较大,易沾
• 种皮颜色:白皮小麦一般皮层较薄,出粉率较高。我
国居民对白皮小麦有习惯性偏好。
2、小麦的物理性质对加工的影响
• (1)小麦清理 • 小麦的表面形态、几何特征、比重、空气动力学 特性以及硬度等物理特性,决定了小麦中夹杂物 及其表面清理的方法和设备类型。例如:利用小 麦与夹杂物粒度和形状的不同,采用筛选和精选 的方法及其设备来分离,根据比重和空气动力学 性质的不同,采用比重去石和风选的方法及其设 备清除,根据强度的不同,采用打击和撞击的方 法及其设备,对小麦进行表面清理等。
我国商品小麦的等级标准
• 为适应商品小麦的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 口,国家标准 (GB1351-1999 小麦 )对小麦的分类 和质量标准作了规定。其中等级标准的重要指标 是小麦的容重。 • 强筋小麦标准 (GB/T17892-1999) 角质率不低于 70%;蛋白质含量、降落值、稳定时间 • 弱筋小麦标准 (GB/T17893-1999 小麦 ) 粉角质率 不低于70%;蛋白质含量、降落值、稳定时间
• 果皮分为表皮、外果皮和内果皮。
• 表皮:为果皮的最外层,由几排与麦粒长轴平行分布的长
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壁很厚,有孔纹,外表面角质化,染有 稻秆似的黄色。麦粒顶端的麦皮细胞为等径多角形,其中有 一些突出形成麦毛。
• 外果皮 :由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紧贴在皮的一层形状与麦
皮相似,另外1~2层细胞多少被压成不规则形。
三、小麦的物理性质与加工
• 1、小麦的物理性质 • 2、小麦的物理性质对加工的影响
1、小麦的物理性质
• (1)千粒重:指每1000粒风干种子的绝对质量。
• 千粒重反映子粒的大小和饱满程度。千粒重适中的小麦子 粒大小均匀度好,出粉率较高;千粒重低的小麦子粒较为 秕瘦,出粉率低;千粒重过高的小麦子粒,其整齐度下降, 在加工中也有一定缺陷。 • (2)容重:指单位容积内小麦的绝对质量。 • 容重与子粒的形状、大小、饱满度、整齐度、质地、杂质、 腹沟深浅、水分等多种因素有关。容重大的小麦出粉率较 高。 • (3)密度:是指小麦子粒单位体积的质量,以g/cm3 或g/L为单位表示。我国小麦的密度为1.5~2.0g/cm3。
1、按播种期分类
• 春小麦系指当年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小麦。 • 此小麦含有机杂质较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 子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但品质不 如北方冬小麦。 • 此种小麦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 海、新疆等气候严寒的省区,其产量占全国小 麦总产量的15%左右。
2、按皮色分类 3、按粒质分类
• 内果皮 :由一层横向排列较整齐的长形厚壁细胞和一层纵
向分散排列的管状薄壁细胞组成。麦粒发育初期细胞内含有 叶绿素。 • 成熟的麦粒果皮厚度为40~50微米。
• ⑵种子果皮
小麦的子粒结构
• 种子果皮分成种皮、珠心层和糊粉层
• 种皮 :由两层斜长形细胞组成,极薄。外层细胞无色透
明,内层为色素细胞组成,称色素层。如果内层细胞无色, 则麦粒呈白色或淡黄色,为白麦,如含有红色或褐色素时, 则麦粒呈红色或褐色,为红麦。种皮厚度为 1O~ 15微米。
散落性和自动分级
• (4)散落性:是指谷物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且有
很大局限性的流动性能。谷物群体中谷粒间的内聚力 很弱,容易像流体一样产生流动,但自然下落至平面 时只能形成一圆锥体,而不像液体形成一个平面。
• (5)自动分级:固体颗粒群体在流动或受到振动
时,由于颗粒之间在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和 绝对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质相同的颗粒向某一特 定区域集聚,造成颗粒群体的重新分布即自然分层, 这一现象称之为自动分级。自动分级的一般规律是: 大而轻的物料浮于料层的上部;小而重的物料沉于料 层底部;轻而小和重而大的物料分别位于中层。
小麦的加工
• • • • • 第一节 小麦的加工工艺品质 第二节 小麦的清理 第三节 小麦的粉路 第四节 小麦制粉流程 第五节 小麦粉的后处理
第一节 小麦的加工工艺品质
• • • • 一、小麦的分类 二、小麦的子粒结构与化学成分 三、小麦的物理性质与加工 四、小麦粉的质量标准与性质
一、小麦的分类
2、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
• ⑶纤维素:小麦中所含纤维素主要分布在皮层中,其含
量占整个麦粒纤维素的 75%,糊粉层占 15 %,胚乳中的 含量极少,纯胚乳含纤维 0.15 %。小麦的颗粒越大、越 饱满,其纤维素的含量越低,而秕麦的纤维素含量最高。
• ⑷脂肪:主要分布在胚和糊粉层中,尤以胚部为最多,
约含14%。胚乳内含脂肪很少,约为0.6%。 • ⑸灰分(矿物质):小麦及其加工产品经过充分的燃烧, 其中有机物质被燃烧尽挥发,而矿物质残存,成为灰白 色的灰烬,称为灰分。灰分在小麦各组成部分中分布极 不均匀,在皮层中最高,其中糊粉层的灰分高达 10%, 胚乳中含量最低。
• • • • • • 麦皮: 10.6~15.3% 果皮: 3.5~4.4% 种皮: 1.1~2.0% 糊粉层: 6.0~8.9% 胚乳: 77~85% 胚: 1.4~3.8%
• ⑴淀粉:是小麦化学成分中最主要的物质,占
小麦碳水化合物的 90 %左右。淀粉全部集中在 胚乳内,麦皮和胚完全不含淀粉。
• 小麦属禾本科小麦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小 麦的种类繁多,但很多种并没有生产意义,目 前栽培的小麦大多系小麦属中的普通小麦。普 通小麦又可按播种期、皮色或粒质的不同进行 分类: • 播种期:春小麦和冬小麦 • 皮色:红皮麦,白皮麦和花麦 • 粒质: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 皮色和粒质:共6类
1、按播种期分类
(6)小麦的子粒形态结构
• 子粒硬度:反映子粒的软硬程度。角质率高的子粒蛋
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高,质地结构紧密,硬度较大。硬 度可反映蛋白质与淀粉结合的紧密程度。硬度大的小麦在 制粉时能耗也大。 和短圆形。子粒形状越接近圆形,磨粉越容易,出粉率越 高。 染杂质,加工中难于清理,会降低出粉率和面粉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