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1中国乳业现状特点分析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1.1中国原料奶生产现状中国的原料奶生产以奶牛为主,牛奶产量约占奶业总产量的90%。

据统计,2006年末,全国存栏奶牛约1400万头,牛奶总产量约3500万t 。

2007年全国存栏奶牛和牛奶总产量约比2006年分别增长8.7%、13.1%,奶牛生产区域主要由牧场区、农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

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的奶牛饲养数量较多。

从奶源和生产情况看出,中国奶牛资源严重不足,全国1400万头,约93万人占有1头奶牛。

从奶源的区域分布上看,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很少。

西部地区有良种及改良奶牛约500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但产奶量仅占全国的35%,可见西部地区奶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原料奶生产除大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奶牛饲养条件较好、机械挤奶程度高外,就全国而言,机械挤奶不足30%。

由于机械化挤奶、原料奶降温、冷藏贮运等没有很好解决,造成原料奶质量差,鲜奶收购标准低于乳业发达国家水平,这直接影响乳制品加工业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

1.2乳品加工现状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列前十位省市为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

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

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 ,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

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 ,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1.3乳制品消费现状中国目前乳业人均占有量水平很低,全国人均仅为18kg ,与世界人均占有104kg ,发达国家人均320kg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郑秋鹛1,张兰威2(1.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摘要:从中国乳业完整产业链出发,分析了原料奶、乳品加工、乳制品消费乃至技术研发的现状,并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找出差距,提出了中国乳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乳业;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2230(2008)10-0047-05China's dairy industr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ZHENG Qiu-Mei 1,ZHANG Lan-Wei 2(1.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2.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From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based ,analyzed the raw milk ,dairy processing ,dairy products and con -sum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and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dentified gaps ,to advice how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developing.Key words:Dairy industry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posals收稿日期:2008-06-15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SZH-04099);黑龙江省海外学人项目基金(1054HZ025)。

作者简介:郑秋鹛(1963-),女,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rpgy@中国乳品工业专题论述Monographs的水平相差很大。

最近几年中国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液态奶的消费增长达20%-30%。

原因有两个方面:为了刺激乳业的发展,加大了对乳制品的宣传力度。

从举办“牛奶科学论坛”开始,营养学家、医学工作者、业界人士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奶及乳制品对改善人们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的饮奶科学知识的宣传,积极引导消费,产生明显效果。

二是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乳制品,使不同的消费群体,有选择余地;城市营销配送系统逐步完善,超市上各种奶制品琳琅满目,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我国农村乳制品消费水平低,人均不足6kg,其中有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的原因,也有对奶的认识不够和消费习惯等问题。

影响农村乳业消费的另一因素是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加工集中在大中城市,往农村配送具有较大困难。

但农村无疑是潜力很大的乳业消费市场。

1.4中国乳业技术研发现状在涉及原料奶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依然是创新主体。

“十五”期间,我国“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专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部、农业部集中全国奶业科技的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通过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创新和原创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奶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建立了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和性控胚胎生产技术体系,奶牛优质胚胎年供应能力达到了3万枚,国内市场需求量的70%;建立了我国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体系,优质饲草产业化生产与加工技术体系,奶牛重大疫病防控和主要疾病防治技术体系;新型乳品包装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着乳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及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乳制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正实现由政府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面转变。

最近几年大企业逐步增强了研发投入,以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光明乳业、三鹿集团为代表的乳业上市公司纷纷建立了研发中心,其研发投入强度为2% ~5%(研发经费/销售收入),也从产品小改进(1年以内)向新产品开发(2-5年)转变。

2004年,伊利集团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005年11月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建成我国乳业生物技术平台———“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品生物技术产品、乳品新技术的开发及乳品营养研究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标志着我国乳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方面迈出新的一步。

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开发了中国第一个乳业专利信息平台,2006年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惟一家乳品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在伊利挂牌,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必将进一步增强伊利集团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蒙牛投入12亿元于2007年建成了汇聚世界乳业尖端技术的高科技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研究基地。

为了打造这个“制高点”,蒙牛相继派出高管团队及专业技术设计人员远赴欧、美、澳、亚4大洲20多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汇聚了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6家国际国内乳品技术提供商及科研单位的领先科技,结合蒙牛自身的研发力量,形成了一条国际领先的、完整的研发生产链,开始打造属于中国的“乳业硅谷”。

蒙牛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与国际一流企业达到同等水平,并投资建设海外研发中心。

由此可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具备了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

2中国与世界乳业的差距2.1奶牛品种质量不高,原料奶生产水平低中国目前存栏的奶牛中纯种荷斯坦奶牛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良种覆盖率已经接近100%。

中国奶牛平均单产与世界奶业强国的差距甚远,这也是中国是世界奶业大国而非强国的重要原因。

美国奶牛单产水平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群遗传素质好。

中国奶牛群在培育过程中一部分是荷斯坦奶牛纯种繁育,一部分是由黄牛改良而成,遗传素质较低。

目前部分养牛户仍在饲养3~4t左右的低产牛和6胎以上的高龄牛,奶牛群中隐性乳房炎牛高达50%以上,结核牛和布病牛也占相当的比例。

这些都是影响奶牛质量、单产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提高种公牛质量,通过与国外先进种公牛站联合的方式,引进优秀种公牛,生产优质冻精,取缔本交配种,加大优质冻精配种的比例,使奶牛群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其次要加大淘汰力度,提高淘汰率,精养细养,提高奶牛单产和养殖收益。

2.2生产方式和饲养管理水平低在中国奶牛养殖方式主要是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平均规模仅在5头左右,无法形成规模化饲养。

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在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环境控制等方面上都无法达到要求,造成奶牛难以发挥生产性能,产奶量低下,原奶的蛋白质、脂肪和干物质等各项指标难以达到优质的标准要求。

2.3科技水平落后在中国很多地方奶牛饲养还是采用原始的粗放饲养模式,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以及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设施匮乏,一些新技术也得不到推广和应用。

Monographs专题论述目前,乳品冷杀菌技术(如高压杀菌技术、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超声波灭菌、抗微生物酶杀菌、微波杀菌技术、磁力杀菌、感应电子杀菌、辐射杀菌、脉冲强光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和电阻杀菌等)在世界乳品工业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的杀菌技术集中在热杀菌上,主要采用巴氏杀菌和超高温杀菌等杀菌技术,其他杀菌技术在中国也正在进行研究,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将其应用在生产领域。

在国外,超声波技术、生物传感器、免疫学技术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已被应用于乳品检测及在线检测。

中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同样也要求使用有效的检测技术对乳制品进行检测,尤其是针对乳中含量甚微,但影响大的活性物质或毒素的检测。

原料奶的自动检测仪器与专用乳制品在线检测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在中国还刚刚起步,现有的快速检测设备多数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数量少。

目前中国原料奶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设备、原料奶的脂肪测定设备与国外比较,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采用的较少,多数企业还都在采用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

2.4乳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中国乳品加工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少数大型乳品企业也都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真正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同时由于乳品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因此无法与国际知名乳品企业相抗衡。

中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有20余年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