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曹彬二事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1,不可伤其生。

”【注释】1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品德。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二道生毁宅道生廉约1,身为三司2,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3,一熊皮障泥4,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5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注释】1道生:指北魏名臣长孙道生。

廉约:清廉节俭。

2三司:当时的一种高级官位。

3兼味:同时吃多种菜肴。

4障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5出镇:指出任做官。

1 .解释加点字(1)数十年不易.()(2)食.不兼味()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A从前霍去病因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法成家。

B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有办法考虑自家的事。

C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有必要考虑自家之事。

D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法成家。

3.长孙道生的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表述)4.长孙道生“令毁宅”的言行中所体现的品德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三晏子之御1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2深矣,常有以自下3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4。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1御:车夫。

2志念:志向和兴趣。

3自下:谦虚。

4抑损:谦虚(抑制自己的骄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晏子为.齐相()(2)(2)自以为足.()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文中的晏子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

B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因惭愧而自卑。

C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

D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

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品质,也从侧面衬托出晏子所具有的和的品质。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四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有王著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③。

帝听政④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⑤益也。

注释:①太宗:指宋太宗。

②右军: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③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④听政:处理政务。

⑤规:勉励。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太宗益.刻意临学()(2)若遽.称善()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又以问著,对如初。

3. 太宗“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

4.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太宗一开始时书法很糟糕,所以王著不称善。

B “或询其意”的意思是皇帝有时候派人去询问王著的意思。

C“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完全得益于“著之规”。

D本文主要表现王著对太宗的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五王罴待客王罴①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

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火透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又罴与客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注释】①王罴:北周大将。

罴,音pí。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火: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1)当.是未饥(2)引手就地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A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削瓜时削到了自己的皮肤,王罴心里对他感到不满意。

B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心里不高兴。

C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心里对他感到不满意。

D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削瓜时削到了自己的皮肤,王罴心里不高兴。

3、本文写了两件事(1)(2)。

这两件事体现了王罴的性格特点。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六周亚夫军细柳1上自劳军2。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3,锐兵刃,彀弓弩4,持满5。

天子先驱6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7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12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9。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10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11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12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3。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注释】1军:军队驻扎。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2上:指汉文帝。

3被:通“披”。

4彀(gòu):张满弓弩。

5持满:把弓弦拉足。

6先驱:先行卫队。

7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8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9壁门:营门。

10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1按:控制。

辔:马缰绳。

12介:铁甲;胄:头盔。

13改容:这里指神情严肃。

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1. 解释下列加点词(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 “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不得入”的原因是“”。

4.以下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是()A“军士吏被甲……持满”描写的是细柳军营接受皇帝检阅的景象。

B “将军令曰……”和“将军约……”侧面描写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格。

C 本文主要表现了汉文帝尊重良将、倚重良将的贤明。

D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是因为被周亚夫无视皇权,桀骜不驯的霸气所震慑。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七二叟钓鱼有二叟分石而钓。

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①,乃投竿问甲曰②:“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哉?”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③,鱼忘其为我,故易取焉。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④?”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注释】①竟日:整天。

②投:扔掉。

③瞬:眨眼。

神:心神。

④奚其获:哪里能收获呢?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何得失之异.哉()(2)鱼忘其为.我()2.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的句子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3.乙“竟日亡所获”的原因是(文中的话)4.上文给你的启示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八李存审授镞1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2生于膏粱③,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镞:箭头。

②尔曹:你们。

③膏粱:表示精美的膳食。

膏:肥肉。

粱:精米。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2)位极.将相()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因此传授给孩子所出战的箭头,教导他们珍藏起来。

B.因此给予孩子们所出示的箭头,命令他们珍藏起来。

C.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付给孩子们,教导他们珍藏起来。

D.于是,把出示的箭头传授给孩子们,命令他们珍藏起来。

3.“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中的“如此”是指____________ 。

(用原文语句回答)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 。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九岑鼎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1 焉。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2 ,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

”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1 盟:结盟。

2 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1. 解释加点字(1)求.其岑鼎()(2)全君之国()2. 解释文中画线句: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鲁欲使柳季”的目的是。

4.引文通过描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柳季的品质。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十陶侃录木屑厚头陶侃作荆州1 时,敕2 船官悉录3 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4 ,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5 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6 ,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1 作荆州:任荆州刺史。

2 敕:命令。

3 录:收集。

4 正(zhēnɡ)会:正月初一集会。

5 听事:处理政务的厅堂。

前除:堂前台阶。

6 厚头:竹根。

1. 解释加点字(1)桓宣武伐.蜀()(2)悉以作.钉()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是()A 于是陶侃让人全部用木屑铺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觉得无所谓了。

B 于是陶侃让人将木屑全部倾倒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不受妨碍了。

C 于是陶侃命人全都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不受妨碍了。

D 于是陶侃命人将木屑全部倾倒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觉得无所谓了。

3.引文记叙了两件事,请分别概括:(1);(2)。

4.以下对引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侃为人非常节俭,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弃。

B“咸不解此意”,一是因为锯木屑本是废弃物,二是因为“不限多少”。

C“积之如山”,说明很长一段时间,所录之“厚头”没有用武之地。

D从木屑、厚头最终的用处可见陶侃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

训练一、二参考答案一、1.(1)居住(2)担任 2. 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冬日不修敝屋仁爱二、1.(1)更换(2)吃 2. C 3.长孙道生已任高官,而家里的宅子还很简陋4.清廉节俭、心怀国家(爱国)训练三、四参考答案三1.担任(2)满足2.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按实际情况回答了晏子。

3. D4.知错就改谦虚谨慎任人唯贤四1.(1)更加(2)立即2.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3. 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4. D训练五、六参考答案五1、(1)应当(2)伸 2、C 3、(1)王罴撤掉浪费粮食的台使的饭食(2)王罴捡起客人削下的较厚(带肉)的瓜皮吃 4.节俭直率六(1)使者(2)兵器 2.身穿铠甲之人不行跪拜之礼,请让我用军中礼节来拜见您。

3.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 B训练七、八答案七、 1.(1)不同(2)是2.乙按照他教的去做,接连钓到了几条鱼。

相关主题